西安是中国历史上作为都城时间最久的城市。从公元前1057年到公元904年,历时1140年之久。

它历经西周、秦、西汉、新、东汉(献帝初)、西晋(愍帝)、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十三朝。千年古都,见证着一段段可歌可泣的传说。

为什么唐朝以后不在西安建立都城(为什么唐朝以后)(1)

今人诧异的是,唐以后的历朝历代却极少考虑将西安作为首都。曾经华丽绚烂的长安逐渐荒废,再也没有昔日的荣光。这究竟是何原因?是否有一些不为人知的秘密?

气候条件变恶劣,粮食运输成本高

上古以前,淮河以北气候相对温暖湿润,温度湿度大致接近今天亚热带气候。比如,河南的简称“豫”字,右边为象。这说明古时,中原河南地区曾有一定数量的野生大象存在

这在今天是不可能的。所以,气候适宜、平原广袤、河流密集的黄河中下游地区成了中华民族的文明发源地。

为什么唐朝以后不在西安建立都城(为什么唐朝以后)(2)

后气候发生变化,中国先后经历四次小冰河期。天气越来越寒冷干燥。中原不再温暖湿润,北边草原更是急剧恶化,冻死大量牲畜,游牧民族只能南下寻求生存空间。

魏晋南北朝是第二次冰河期,五胡乱华,在中原纷纷建立政权。五代北宋初是第三次冰河期,北方辽、金、蒙古等少数民族政权愈加强大。明末清初是第三次冰河期,满清南下灭亡明朝。

为什么唐朝以后不在西安建立都城(为什么唐朝以后)(3)

受冰河期影响,西北气候的大陆性越来越明显。昼夜温差变大,降水量变少,平均温度降低,旱灾越来越频繁。明末“闯王”李自成起义就是因为陕西大旱,民不聊生。

所以,关中地区相比以前,粮食产量受影响越来越大,再也不是八百里秦川、物华天宝了。到了隋代,国家修建的六大粮仓都在河南,无一在关中地区,而秦汉时关中可是全国农业中心。

为什么唐朝以后不在西安建立都城(为什么唐朝以后)(4)

隋朝粮仓

关中农业产量下降,直接影响百万人口的都城长安。无奈之下,只能从中原运粮。隋朝修建大运河的最初目的也是为供给西都长安之粮。大运河原规划从杭州到洛阳,再经广通渠到西安。

无奈中国地势西高东低,从洛阳到西安海拔越来越高,也越来越难走。水路是逆流而上,陆路只能推小车或拉马车一路爬坡,入不敷出。

为什么唐朝以后不在西安建立都城(为什么唐朝以后)(5)

这样的情况下严重制约了长安从大都市到特大都市的机会,统治者与其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去运粮食,不如在东部重新选址建新都。

所以唐代以后,洛阳、开封、南京、北京这些城市纷纷立为都城。盛世长安成也粮食,败也粮食。

兵祸影响深远,国家重心南移

气候变冷导致北方游牧民族大量牛羊冻死,南下和中原政权间的战争频发。汉唐这样的大集权帝国,尚有足够国力与之抗衡,故汉灭匈奴、唐亡突厥

可一旦中原没大统一的王朝占台面,小政权基本无力抗衡。于是便有了五胡乱华,西晋灭亡。金兵南下,北宋亡国。例子不胜枚举。

为什么唐朝以后不在西安建立都城(为什么唐朝以后)(6)

东晋疆域

乱世烽火,国都必不能免除灾祸。像定都长安的十三代王朝,基本每次亡国,长安民众都会惨遭祸害。尤其唐朝末年的黄巢起义,更是经历三次毁城

曾经万国来朝的大唐帝都转眼变成白骨累累的人间炼狱。唐亡后,朱温建后梁定都开封,彻底抛弃了这座潼关以西的千年古城。

为什么唐朝以后不在西安建立都城(为什么唐朝以后)(7)

五代十国形势图

如果只是战争破坏的话,长安并非绝无可能再次崛起。更最重要的,连年战争带来的中国经济重心南移。

公元元年到公元一千年的时间里,北方战乱频发,大量人口南迁,中国发生了三次经济重心南移,分别是魏晋时的“”五胡乱华“后、隋唐时的“安史之乱”后、两宋间的“靖康之难”后。直到南宋时,重要彻底转到南方,一直延续至今

为什么唐朝以后不在西安建立都城(为什么唐朝以后)(8)

哪里有钱,哪里产粮,哪里就是兵家必争之地。经济重心从北往南转移,直接带来了国家重心从西北向东南的变化。

可能有人会疑问,元明清三朝的政治中心都在北京啊,并没有在经济重心南方。那是因为元清两代由北方少数民族建立,他们的统治根基就在北方,为了便于统治,合情合理。

为什么唐朝以后不在西安建立都城(为什么唐朝以后)(9)

明朱元璋刚建国时无论是凤阳还是最终定都的南京,都在经济最繁华之地。朱棣迁都北方一方面因为北京是自己的大本营,另外想以“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来加强国防。这三代定都北方只能说明国家政治中心在北方。

当时的南方有多重要?明清时称 “苏湖熟,天下足”,国家财政收入80%来自南方。每年大量粮食和税收通过京杭大运河运到北京。

为什么唐朝以后不在西安建立都城(为什么唐朝以后)(10)

南方的重要性从侧面也能证明。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当南京等东南城市被英国占领后,清政府立刻放弃抵抗选择签约;主要区域在东南沿海地区的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统治。14年的连续战争不仅让中国人口从4亿降到2.3亿,还让清政府从此失去了赖以生存的赋税重地,从此一蹶不振直到灭亡。

无论是经济重心还是政治舞台,西安都失去了往日的光辉。

国家实力衰退,路上丝路中断

汉唐时的长安之所以常做国都,很重要一点是因为这是“路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从这里往西有两条路可走,一条从敦煌出阳关,一路向西。一条是从敦煌到玉门关,经楼兰到中亚。

这样,北方和南方的丝绸、瓷器、茶叶等经长安中转后,在漫漫长沙和叮咚驼铃的悉心包裹中,到达西方世界的每个角落。西方的马匹、药材、宝石等也进入中国的家家户户。

为什么唐朝以后不在西安建立都城(为什么唐朝以后)(11)

丝绸之路

唐之长安,万国来朝,聚集了来自西域的波斯、大食、突厥等各国商人。他们尊称唐太宗为“天可汗”,为大唐帝国的繁荣昌盛贡献着力量。据说,唐末长安被毁,长安城内被害的西域商人尚有数万之众。盛世之时的繁华可想而知。

“丝绸之路”为何如此繁盛?除了唐代发达的经济、稳定的政局外,最关键是强大的军事力量。太宗年间,大将徐世绩灭东突厥。高宗时,老将苏定方平西突厥。此后,天山南北分设北庭都护府和安西都护府,巩固了国防,也保证了丝绸之路的畅通无阻。

为什么唐朝以后不在西安建立都城(为什么唐朝以后)(12)

安西都护府管辖范围

唐代中后期,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国力大大衰退,再也无法支撑对偏远西域的控制,丝绸之路被北边回鹘和南边吐蕃所控制。

唐灭亡的五代十国,兵连祸结,连年征战,更别提发展贸易了。有宋一朝,受太祖皇帝“守内虚外”、“重文轻武”的国策影响,军力孱弱,西北常年被西辽、西夏控制。他们征收重税,路上丝路彻底堵死。

为什么唐朝以后不在西安建立都城(为什么唐朝以后)(13)

北宋形势图

蒙元时曾一度恢复,可四大汗国的分裂内战及元帝国的短命,对丝绸之路没有任何正向作用。也正是这个时期,海上丝绸之路从泉州、广州等地开通,西北长安的地位就更低了。

到明清时期,西北边疆始终被漠西蒙古阻塞,一直到乾隆年间彻底灭亡准噶尔才消停。此时的长安,充其量是西征噶尔丹时的前沿阵地和粮草中转站,政治地位已不可同日而语。

为什么唐朝以后不在西安建立都城(为什么唐朝以后)(14)

清前期形势图

后记

盛世长安,繁盛了千年,又没落了千年。气候变化影响农业经济,农业经济影响了政治地位。所以唐代以后,很少再做都城。

为什么唐朝以后不在西安建立都城(为什么唐朝以后)(15)

今天的西安,作为西北中心城市和国家重要科教和国防基地,在国内经济越来越靠内需、消费拉动的大背景和“一带一路”的宏伟战略指导下,必将成为国家的后方重镇,重燃往日“路上丝绸之路”的光辉,请拭目以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