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有心无心,本质不同,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弟子规第5节?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弟子规第5节(今天我学弟子规)

弟子规第5节

第七节 有心无心,本质不同

无心非 名为错 有心非 名为恶

过能改 归于无 倘掩饰 增一辜

解释:

无心之过是为错,而明知故犯,有意犯错便是罪恶。知错能改,是勇者的行为,错误自然慢慢的减少、消失,如果为了面子,死不认错,还要去掩饰,那就是错上加错了。

解说:

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

这句话指出错误的本质。无心犯的错误、过失,只要吸取教训,不再重犯,可以原谅。而明知是错的,偏偏去犯,是明知故犯,是作恶,是不可以原谅的。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一个人一辈子不犯错是不可能的,关键是犯了错误要及时改正。特别是在成长过程中,由于幼稚,由于无知,难免走弯路,难免犯错误,因此,要多学习,要以圣贤为榜样,经常反思,从内心做一个好人,从内心追求完美。如果以不知道为借口,我行我素,甚至明知错了也不肯改正,那就是本质上的错误,是不可原谅的。“恶有恶报,善有善报”,党有党纪,国有国法,这样的人迟早会受到惩罚的。

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

知错能改是勇敢的。一个人只要能发现错误并及时改正错误,错误就会慢慢减少、消失,那就会越来越完美。如果犯了错误,但为了面子不肯承认错误,或者找借口掩饰错误,那么,就是错上加错了。那是不可饶恕的。

世界上没有完满无缺的人,每个人都是在不断的改正自己的错误中进步发展的。一个人通过改正自己的错误和缺点超越自己。但是,这需要毅力和勇气。首先要能及时发现错误,要不断反思,其次要勇于承认错误,还要坚决改正错误。

知过能改,善莫大也!《菜根谭》上说:“弥天罪过,都当不得一个悔字。”天大的罪过,只要能够忏悔改过,就会有希望,甚至有作为。俗话说“浪子回头金不换”就是这个道理。相反,如果犯了错误不肯改正,甚至找借口辩护,别人指出不仅不承认,而且还有反感,那么别人就会瞧不起你,不信任你,这就是自暴自弃,自甘堕落!

作业:

1.阅读体会:

子曰:知过能改,善莫大焉!又曰:知耻近乎勇。下面是我的教学手记,同学们认为老师这样处理同学们日常学习中的小事确切吗?老师很想听一听同学们的真心话。

谈话,是唤醒孩子内心的有效手段 (节选)

学生中违纪现象最多的莫过于两个人因小事而争吵甚至打架。这种情况我冷处理的情况较多。

一般是把两个人叫出来,先让一个人把事情的起因、经过说清楚,然后另一个人证实或补充。注意:每次只能允许一个人讲,避免‘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式的争吵。在这个过程中,我总是认真倾听。这是第一步。

第二步是要求学生自己找出自己的错误,错在什么地方。这往往是处理过程中的瓶颈,因为小孩的自尊心其实挺强,明明知道自己错了,但往往说不出口,甚至不肯承认。但这一点不能忽略!一定要他自己说出来,自己承认错误!这是自我觉醒,这样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要知道,每个人都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但并不是谁都有勇气表达出来,特别是小孩,心口如一,是一种何等的强大。如果孩子能自己承认错误,那么,谈话就成功了一半。

第三步是我再加以分析,指出他们在违纪过程中还存在那些错误,错在什么地方,并让他们点头承认,即唤醒孩子的内心。最后是要他们保证今后怎么办,当然老师也要明确指导他们应该怎么办。

由于小孩子容易反复,因此不要指望批评教育一次就够了,下次重犯,必须照样处理且要适当严厉些。

教无定法。几十年的教学中,我大多采用这种方法。

亲爱的同学,你愿意老师这样处理吗?

2.联系实际,体会“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的含义,举一个知错能改的事例。

综合训练四

小结:

“信”这一章讲了两个方面:一是要有信念,也就是要有志向;其次是要讲诚信。这都是为人处世的重要方面。

信念就是志向,也是人生的目标。人有了信念,就有了努力的方向。许多成大事、创大业者,都是因为有坚定的信念,有明确的方向,有正确的目标,然后通过不懈努力,不断追求才成功的。

远大的目标,坚定的信念,是事业成功的保证。一个人如果没有目标,没有信念,得过且过,饱食终日无所事事,那么无异于行尸走肉。

诚信就是诚实守信,一诺千金。人无信不立,诚信是做人的根本。人若无信,则于社会无立足之地。所谓“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就是这个意思。

阅读理解:

人骗人,最寒心!

做人没有诚信,说一套,做一套,丢的是自己的脸,寒的是别人的心。

人与人之间,交的是一颗心。你真心,我才真心。你舍得,我才会付出。

说得好,不如做得好。说到就要做到,这样才能让人相信。

为人正直,光明磊落。做人可以有心眼,但不可耍心计,绝不能骗人!

人骗人,最寒心!

拓展延伸

1.收集有关诚信的名言。

2.开展知错能改,诚信做人的竞赛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