庖丁解牛 职场精进之道
庖丁为梁惠王解牛,他手起刀落,如入无人之境,顷刻间把一头牛精确地肢解,如一片片泥土纷纷滑落。他操刀的声音,以及牛肉被切割的声音,就像乐曲的节奏,让人听起来舒适、悦耳。
而这熟练的手法和步骤,在庖丁来说早是烂熟于心。他告诉梁惠王,在刚学宰牛技艺时,他还要紧紧注视着面前这头牛,但三年以后,他已无需看牛。他“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全凭心神去领会和感受牛的各个部位,进而做到顺应天道,“游刃有余”。
19年的宰牛经历,让一般的“艺”已上升到“道”的水平。庖丁宰杀了数千头牛以来,薄薄的刀口仍然像新磨的一样精光发亮。而较好的厨师一年就要更换一把刀,因为他是在“割肉”。而一般的厨师一个月就要更换一把刀,因为他是在“砍骨头”。他们都还没有学到庖丁,那“以无厚入有间”的诀窍,也就是精确把握牛的身体各部位筋骨与肉连接的“缝隙处”。
老父母知道儿子反对,就只能偷偷背着他搜集废品。终于有一天,家庭大战爆发,儿子气急败坏、大发雷霆,责怪父母故意让他“丢面子”。老俩口无奈,最终说出了实情:
原来他们觉得自己老了,每天只是衣食无忧地享受生活,没有意义。他们通过自己的小小“卖废品”举动,哪怕只能赚一毛钱,却有一种辛苦付出的收获感和成就感。儿子这才真正理解了父母,明白让父母的生活能“顺遂心意”的重要。
生活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有不同的意义。我们对生活和人生也有不同的追求和希望,这其中滋味只能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我们无法强求别人,改变别人,却需要更多地了解别人。同时,我们更要学会懂得自己,明白什么是我们真正需要的,什么是我们真正热爱的。
不管如何,能够顺遂自己的心志,才能拥有无怨无悔的人生。
三
老聃之死 生死淡定之道
老子去世了,他的朋友秦失前去吊唁。然而,他进去以后哭了三声,就出来了。
老子的徒弟们很是不解,认为秦失有失朋友之道。而秦失却解释说:
“我刚开始哭泣,看到周围的父老子弟们伤心悲痛的样子,就想到:此时的老子会不会接受和希望,每一个人对他的称赞以及痛哭呢?生老病死是天意使然,谁又知道老子不是顺时而出生,适时而逝去呢?”
正如庄子云:“予恶乎知,悦生之非惑邪?予恶乎知,恶死之非弱丧而归邪?”我怎么知道,喜欢着就不是一种迷惑呢?我怎么知道,讨厌的死亡,就不是像流落他乡而回家那样呢?
人生一世,草木一春。我们都盼望自己能福寿安康,可谁能算定,明天和意外谁先到来?
于是,我们对于生死这个问题,心底永远有个不确定的谜团,我们更不能接受亲人或朋友突然的生死离别。我们能够感受“生”的欣喜、雀跃,却永远无法释怀“死”的悲哀和牵绊。
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
对于不确定的未来,我们与其诚惶诚恐、战战兢兢,不如善待亲人,珍惜时光,过好当下的生活。
而这样的生活,无论对于有形的职场、有限的人生,都需要精进技艺、顺遂本心,才能淡定未来。
共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