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根据网络最具人气的文学作品《悟空传》改编的同名电影将要上映。导演郭子健力求打造一个与众不同的齐天大圣,用最黑暗的视角讲述最热血的西游。

文|马思遥

7月的北京,潮湿且闷热,可能刚刚艳阳高照,一瞬间就彤云密布电闪雷鸣。采访郭子健导演那天,就是这样一个日子,窗外的雨弥漫了视线,忽然让我想到《悟空传》中的那句:“我要这天,再遮不住我眼,要这地,再埋不了我心,要这众生,都明白我意,要那诸佛,都烟消云散!”,恍惚间觉得远在云层之上,齐天大圣正带着百万妖军与天庭大战三百回合,千军万马金鼓连天。

西游记经典孙悟空打猪八戒 悟空传导演郭子健另类解读(1)

初识·《悟空传》是个十年的结

初见到郭子健导演,他瘦高的身材,文雅中总能感觉到有一股说不出的不羁,如果《悟空传》的悟空放到时下的背景里,或许正是此般模样。

创作·“悟空精神”的尝试和挑战

十几年的等待才把自己喜欢的作品搬上大银幕,郭子健导演自然对这个机会十分看重,在他看来,这是能够表达自己内心的作品,所以要选能够诠释《悟空传》角色的演员。

如果把用现代的角度来看悟空传,会是怎样的一个故事?在郭子健眼中,悟空大概是一个30岁左右的年轻人,他经历了生活的种种,见到了太多的不公,他的生活充满了无可奈何,但心中还残存着一丝热情。或许这样拍摄,《悟空传》会是王家卫式的文艺路线,老老实实按照原著,讲述一个无可奈何却又无能为力的故事,不免让人想起那张没有多出来的船票。而此时原著作者今何在提出:《大话西游》是颠覆的《西游记》,《悟空传》是颠覆的《大话西游》,电影的《悟空传》难道要老老实实按照原著拍么?这一想法和郭子健的观点一拍即合,郭子健决定在《悟空传》的基础上,再创作。

西游记经典孙悟空打猪八戒 悟空传导演郭子健另类解读(2)

“我们把孙悟空的年纪提前到‘17岁’,就好像刚刚高中毕业的年纪,充满活力。面对情感,面对体制,面对失败,都可以从失败中重新站起来。虽然会有伤痛,但是不畏惧,反正还年轻,这个感觉是小说里面没有的,就好像电影是小说的前传,两者合起来成为了一部完整的《悟空传》。”郭子健叙述这段想法的时候,仿佛自己也回到了17岁那段日子,充满激情。

在此基础上,孙悟空的角色活了起来,他们遵循着原著中的抗争理念,加入了全新的情节。这期间自然会有来自原著小说大量粉丝的压力,但是在郭子健眼中这都不是问题。“以前的《悟空传》在一个毫无压力的情况下创作出来,是个颠覆的东西,我们的改编可能会受到一些原著粉的批评。但是我觉得,难道我们到了这年纪就怕这些东西了?这个太不悟空精神了,孙悟空的精神就是:我明知道,这个世界的残酷,明知道可能失败,但还要去尝试。我们内心里面有呼唤,有使命,让我们去做这个事情。”

在“悟空精神”的指引下,孙悟空的角色也渐渐丰满起来,就在郭子健创作剧本的时候,孙悟空的人选也尘埃落定。“孙悟空的人选不能是年级太大的人,要找一个年轻的,有活力的,有二次元的感觉的人,我写剧本的时候,脑海中就出现了彭于晏的形象。”

西游记经典孙悟空打猪八戒 悟空传导演郭子健另类解读(3)

拍摄·天将降大任必冻其体肤

任何一部影片的创作和拍摄都是苦乐共行,对于郭子健而言,能够执导自己一直“心水”的作品,表达自己的观点,其喜悦不言而喻。可是有些时候,拍电影也是倍加艰辛。当问及郭子健拍摄过程中最难忘的事的时候,他没有丝毫犹豫,斩钉截铁的说了一个字“冷”。

“天气太冷了,据说是五十年最冷的一个冬天,气温在零下三四十度,我们还要开最大的电风扇在吹,然后演员病了,摄影师病了,所有人都病了,很痛苦,但是也不知道是什么让我们坚持下来。大概有一个多月,每天都在外面,承受超级冷的天气。而且冬天雾霾很严重的,有些时候连一米远的距离都看不清,特写都拍不到,很模糊。后来我们就想,反正我们的电影里面有妖云的场景,模糊就模糊,结果效果出来还不错。”说到这时,郭子健明显从那种冷的感觉脱离出来,更多的是满足和得意。“我记得有一幕,我们需要一点下雪的感觉,然后真的下雪了,拍出来的效果特别好。我觉得这个是个挺有趣的经历,就像那句话‘不要等暴风雨过去,必须学会如何在雨中跳舞’。在不可抗力的情况下,本来挺绝望的,结果变成了电影的一个风格,不可多得。”

虽然寒冷,但是天气的加持让该片的特效增色不少,在预告片中就已经看到了《悟空传》超燃的特效场面,在场景的设计上,郭子健也有自己独特的想法。

“我们很早就考虑,特效必须要为创意和故事服务。现在看到很多电影里面,特效特别牛,但是也只是特效”。为了好理解,郭子健举了个例子:“比如《奇异博士》里面的特效,也许在《盗梦空间》里见过了,但是《奇异博士》的特效是为故事服务的,为创意服务的,如果没有这点,肯定有人会骂是抄袭,所以我们要求让特效为故事服务。而且我们没有超级庞大的特效资金,所以需要一个很落地、很平民化的特效,是可以看到生活的。风雷雨电,生活中能看到,而且在特效中是很容易做好。”

西游记经典孙悟空打猪八戒 悟空传导演郭子健另类解读(4)

呐喊·反叛是人生的不谋而合

郭子健对《悟空传》的喜爱和研究弥漫在整个采访中,就连孙悟空所有的法器都有详细的来历和意义,甚至还有与众不同的物理观点,或许这就是一个反叛的《西游记》信徒。

在他看来,孙悟空是石猴,充满了叛逆精神,该是一个火性的人物,所以定海神针也不该是充满水性化的法器。相反,它要更“暴躁”,就好像在海底,能够“兴风作浪”的恰恰是海底的火山。所以孙悟空的金箍棒像火山一样,上面布满了融化的岩浆,变大也并非突然胀大,而是像古树脱皮一样,一点一点胀爆,让观众看到变大的过程。既符合物理特性,又符合孙悟空的性格。

除了这些细节设置,郭子健的影像风格和表达方式一直为影迷所津津乐道。据说《西游·降魔篇》中的多个重口味场景,均出自他的鬼才,这让人不免期待《悟空传》是否会出现类似的场景。

对于这样的问题,郭子健先是一笑,然后否定了。他觉得:“很多人觉得我的电影很黑色,很血腥,我并没有觉得。在香港来说,这种程度很轻微,这些暴力血腥的东西,都是表面的。这次在《悟空传》我构建了一个黑暗的世界观,这不是用血腥来表达的。你可以看到,天机处就好像一个工厂,有一个负责命运的仪器,你可以说这个是电脑,但它是自动运作的吗?显然不是,背后还是有人在控制的,所谓命运其实还是有人在控制。这样一个黑暗的感觉,比血腥场面更恐怖。我故意去掉血腥,就是想和《西游·降魔》走相反的路。在拍摄屠山场景时,用的是儿歌,很天真的感觉,就是想把压在根底的恐怖感、黑暗感用不一样的方法来表现出来,这对我来说是更有意义。”

正如著名影评人罗杰·伊伯特曾经评价《2001太空漫游》一样,“未曾露面的外星人比见到的外星人更令人恐惧”,这种细思极恐的设计或许能够给观众留下更多的思考。

郭子健导演曾经说过《悟空传》和他的人生不谋而合,可能并非所有人都能感同身受,为了解释这点,他举了一个“不良少年”的例子。“孙悟空特别敏感,不把自己的内心真正的感受暴露出来。就好像学生时代的不良少年,他见到老师之后很不尊重,好像很强,整天在骂人,其实他内心很脆弱,只是不会随便和人说。如果是这样的一个不良少年,经历了那么多东西,他很有可能变成了《西游·降魔》里面,阴险,恐怖的孙悟空,但也可能他内心还是热情的,还是很脆弱的,变成了特别‘体制’的一个人。”

郭子健所希望的,所要表达的也正是这部电影所要表达的“无论面对什么,都要相信自己内心的东西,坚持走下去”。

花絮

1、采访时提到郭子健曾经客串过很多角色,他不好意思的笑了,笑得很开心,同时表示演戏只是自己爱好的一小部分,以后不会发展成为演员的。想必此时喜爱郭导演技的影迷们要哭晕在厕所了。

2、采访结束后,闲聊中,郭导展现出少见的疲惫,他掏出一颗香烟,静静地吸一口,烟雾缭绕,意味深长的和我们说“我所说的都是我想表达的,可能这么说会有风险,如果有遗憾,我也不介意,反正每部电影都有遗憾,但是我现在对电影的品质很满意、很满足。”

我想,这可能就是“悟空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