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风华》演到现在,朱瞻基这个人物已经历了太孙、太子的身份,现如今他是九五至尊,一国之君。
剧情已过半,综合大明朝这三任皇帝的风云变幻,更像是朱瞻基的成长史,他从一个类似纨绔子弟类型的皇家少年成长为真正懂得国家利益为先的皇帝,演员朱亚文赋予了这个人物许多另类的看点。
从朱亚文塑造太孙形象刚一亮相时,网络上就似乎一下子多了一个四字形容词“厂里厂气”。这不是非议,是因为他的感觉确实很“厂”。一身飞鱼服,配以他不羁的笑容,轻浮的眼神,甚至挑逗、暧昧兼而有之,外加语言方式中充满的不屑,的确让观众产生错觉。
即便朱瞻基这个人物一路走来,到如今已当了皇帝,有关“厂”的议论,包括弹幕评论依然不在少数。于是,仔细回顾了一下,突然感觉朱亚文给这个人物注入更多的是一种邪魅油滑之气(绝非油腻)与霸道狂野之风的综合。
这种人物塑造方式是新鲜的。
或许这样说,许多人并不认同。但对于朱瞻基的戏份,许多持有异议的观众大多是一边发表否定态度,一边沉迷于朱亚文对人物的另类诠释。究其心理,就是对这种“新鲜”的欲拒还迎。
就我个人来说,还是喜欢朱亚文用这种方式表演。因为他(包括剧组所有演员对角色的塑造)推翻了过去展示朝廷、皇家剧作中循规蹈矩的演绎方式,是让人耳目一新的。
全剧到现在,如果用四字形容这几任皇帝的话,王学圻饰演的朱棣气场强大;梁冠华饰演的朱高炽,舒服自然;而朱亚文饰演的朱瞻基则是邪魅狂野。
相对来说,朱瞻基这个人物变化性最大,他是在经历一个成长成熟的过程。
比如最初他属于“拿鸡毛当令箭”的那种不自量力,很容易飘飘然,这是标准的少年意气。
而后他也有过“有样学样”的弯路经历,虽然心有慈悲想救下靖难遗孤,但是对汉王赵王的捣乱他确实存有杀心。这是缺少了大局观念的青年莽撞。
或许父亲朱高炽之死,是对朱瞻基一次最深刻的教育。经过先前汉王赵王大闹朱棣灵堂到将他“贬”至南京读书闲置,再联系几次重大事件朱高炽与朱瞻基的矛盾转化,朱瞻基终于悟通了想做一个明君的治国之理。而大国中最小的单元是家,如果家中乌烟瘴气,又何谈“安内”,更无法“攘外”。
剧情走到这里,是一种主题思想的回归,也是正向价值观的弘扬。而这些,均是由朱瞻基来完成。
非常喜欢朱瞻基平定汉王的这段戏。
风格上看,是把庄谐发挥到极致。明明是双方举兵,阵仗强大,可没想到两兵交汇竟然一片和谐,瞬间让志在必得的汉王蒙圈。而朱瞻基一番慷慨陈词,既让士兵感恩,又杜绝一场血拼。
反兵不降罪,这是何等的恩赐!现场气氛热烈空前。
这种气氛就是由朱瞻基那番霸气又走心的演讲所营造。这时再看朱亚文的演绎,大将之风一飞而起,当然略有不足的是为王之气稍有薄弱。但我宁愿理解为这是年轻新帝的气势。
那一小段戏,仔细观看的观众会发现,朱瞻基的情绪变化次第而生。
从要求士兵放下刀剑,打情感牌讲述五次对外远征大家用生命换取的江山不易到士兵一致拥护皇帝三呼明军威武,将军威武,皇帝万岁。这时的朱瞻基难掩心头喜悦,他的脸上浮现出胜利的、霸气的又兼有鬼魅的笑容。(这是符合剧中朱瞻基性格的笑容)
那一段的表达好看又邪性,是抓人眼球的。
总之,这部剧从开播到现在,观众对于男女主的戏一直存有争议。毕竟各花入各眼。关于朱亚文对于朱瞻基的演绎,个人还是喜欢的。而且顺着人物成长轨迹,朱亚文在接受采访时曾说,他无论是从肢体语言还是台词方式,包括如何发音都按照人物不同阶段进行调整。
一边追剧一边看演技,是件有意思的事儿。未来剧情中,朱亚文对朱瞻基还要赋予怎样的变化值得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