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鲁迅,我认为“猛人”再合适不过。你瞅我,我就骂你,你骂我我还骂你,就是这样爱憎分明。你真以为他只是过过嘴瘾?多少文人志士被他从精神上打败?

据不完全统计,迅哥一生树敌颇多,现在能想到的最起码20多个。更有人为了反击,用尽了毕生的力气,比如才女苏雪林。但话说回来,这些人好像从来没有在对骂中占过上风。

身处当时的年代,百姓们常将鲁迅比作为脱胎于黑暗中的一缕光。正因为他脱胎于黑暗中,又恰恰是被黑暗所惊醒的那一个,所以用尽全身力气只为打开一个光明的窗口,拯救世人

鲁迅每月120块大洋(鲁迅每月工资350块大洋)(1)

年轻人受到先生的感染后,开始同黑暗进行反抗。意识到自身的责任后,先生开始用以更加热情的态度和手法讴歌着新事物,为光明呐喊,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界和思想界的一面旗帜。

既然地位和才能如此之高,许多人对他的生活水平也产生了兴趣。鲁迅当时每月的工资加起来有三百五十块大洋,用生产力进行换算,相当于人民币多少钱

鲁迅的薪资

这个薪资并不是固定状态,随着个人的经历也在不断增长。最初先生在日本求学,发现了国人思想上的麻木,开始投身文学的创作。1909年,先生学成归国,开始担任讲师

鲁迅每月120块大洋(鲁迅每月工资350块大洋)(2)

当时的清政府并未灭亡,在教育方面的投入自然不用多说。靠当时的薪资维持生计,个人还要花老本倒贴。不过自己有没有好的出路,就这样一直持续到了清朝灭亡。

鲁迅在当时已经小有成就,因为时局的需求,他来到了教育部担任教育部佥事。民国政府为了改变国家落后的面貌,从未吝啬在教育上的投资。从这个时候起,先生的薪资得以大涨。

鲁迅每月120块大洋(鲁迅每月工资350块大洋)(3)

军阀混战的年代,许多人为了拉拢民间,不惜代价开办学校聘请老师。谁都想邀请先生作为“领头羊”,鲁迅也开始身兼多职。当时的薪资在300多大洋,可以说是比较顶尖的水平。

不过这些军阀有的只是盛极一时,后来渐渐没有了音信,所以先生的好多工资都没有拿到。当然这是题外话,我们今天只讨论先生的薪资在当今的购买力是多少。

购买力换算

首先诸位了解一下350块大洋是什么概念,民国初期黄包车夫较多,他们的薪资一般在每月两块大洋。如果碰到哪个大款,赏一个大洋就不用找了,基本上可以合5个大洋左右。

鲁迅每月120块大洋(鲁迅每月工资350块大洋)(4)

苦力确实不如脑力赚钱,先生一个月的薪资抵他们70倍。当时5块大洋可以满足一个人基本的吃喝拉撒,现在每个人的生活费大概在1200元左右,等价代换为84000元

这个数字其实并不夸张,毕竟先生的责任重大。同时还有一种方法为黄金代换法,这可是“硬通货”。民国初期一两黄金能换40块大洋,一两是50克,所以一克黄金大约换0.8块大洋。

现在一克黄金为300元,先生的薪资为350块大洋,换算薪资则为131250元。两个数据虽然有差,但反映出的一个问题就是先生属于高薪阶层。

鲁迅每月120块大洋(鲁迅每月工资350块大洋)(5)

以当时特定的环境去看,这也难怪先生后来在北京买了一套四合院。宽敞明亮设备齐全,一切都建立在先生有钱的基础之上。该说不该说的,这样的生活确实有点让人羡慕。

品史君说

在品史君看来,先生确实有钱,但并不代表他经常花钱。记得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为了反抗,确实存了一些钱,以备万一。如果我被迫害了,什么都做不了,还能有饭吃”。

鲁迅每月120块大洋(鲁迅每月工资350块大洋)(6)

先生一条裤子穿了十多年、棉被棉服都是多年没换的旧棉……即便自己有着花不完的财富,但他却一直坚持着简朴的生活作风。说到底,他是自己精神上的主人,也是金钱的主人

我是品史君,感谢您的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