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应该都有过这样的体会,那就是,同一种东西换个说法,给予我们的美感体验会完全不一样

比如同样是描述下面这三种颜色

女孩太会装了(她装美女装久了)(1)

普鲁士蓝、长春花色、威尼斯红,就是要比网页色号#003155、#CCCCFF、#C80815有魅力的多。

前者让我们浮想联翩,瞬间就沉入了冷峻肃穆、蕴藏着时代裂变力量的19世纪德国

女孩太会装了(她装美女装久了)(2)

静谧隽永、长春花遍开的原野

女孩太会装了(她装美女装久了)(3)

和氤氲朦胧、纸醉金迷、仿佛连空气里飘荡着欲望与阴谋的16世纪威尼斯

女孩太会装了(她装美女装久了)(4)

但对于那些数字色号,我们只想迅速划走。

可见我们对于美的体会,其实是很依赖上下文的,或者说“故事”、“叙事”

这一点在影视剧的服装上,表现得尤其明显。

比如电影《赎罪》里塞西莉亚的露背吊带裙

女孩太会装了(她装美女装久了)(5)

女孩太会装了(她装美女装久了)(6)

奥黛丽·赫本在《蒂凡尼的早餐》里的铅笔裙

女孩太会装了(她装美女装久了)(7)

女孩太会装了(她装美女装久了)(8)

黛安·基顿在《安妮·霍尔》之中的马甲套装

女孩太会装了(她装美女装久了)(9)

女孩太会装了(她装美女装久了)(10)

凯特·布兰切特在《卡罗尔》里的红色小帽&大衣

女孩太会装了(她装美女装久了)(11)

女孩太会装了(她装美女装久了)(12)

这些服装、造型当然是好看的,但比起秀场上层出不穷的绝美仙服,它们其实也并没有我们习惯中认为的那么特别。

之所以能够成为隔三差五就会有明星出来cos一下的美学典范。原因还是在于它们“好看但又不止于好看”

而这个“不止于好看”,则与叙事对审美判断的影响,有莫大的关系。

女孩太会装了(她装美女装久了)(13)

原本简单而直接的视觉现象,经过故事背景和情节的加工改造之后,其外围衍生出了一层始终转动着的“美感螺旋”

女孩太会装了(她装美女装久了)(14)

给了我们超越了视觉本身的、综合性的审美体验

那么这种美感螺旋是如何建构起来、又是如何运转的呢,接下来就跟大家聊一聊。

女孩太会装了(她装美女装久了)(15)

我们总会根据叙事进行审美判断

一般来说,我们都认为,是眼睛告诉我们一个东西美不美、好看不好看。

但实际上,我们所做出的大多数审美判断,都跟眼睛的喜好没有必然联系。

更多的是在于:

我们究竟想让自己/他人处于一个怎样的故事、或者上下文之中。

比如80年代流行的卷发、花衬衫、喇叭裤

女孩太会装了(她装美女装久了)(16)

女孩太会装了(她装美女装久了)(17)

大垫肩、健美裤、运动服

女孩太会装了(她装美女装久了)(18)

女孩太会装了(她装美女装久了)(19)

着力营造和想要讲述的,就是一个“洋气”的、有关西方发达国家生活方式的故事

人们下意识期待通过对外型的改变,把自己融入到欧美那天堂般美好的叙事之中,至少在精神上接近或者成为其中的一员。

女孩太会装了(她装美女装久了)(20)

同样的道理。

憧憬养尊处优贵妇叙事的人,大多会喜欢贵妇博主的穿搭风格、follow她们的日常。

女孩太会装了(她装美女装久了)(21)

女孩太会装了(她装美女装久了)(22)

喜欢置身于思想者叙事的人,也更易亲近低调、沉静的审美风格。

女孩太会装了(她装美女装久了)(23)

所以审美判断,在很多时候其实都是为了建构自我叙事。自我叙事变了,审美判断也会跟着变。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能从一个人的美学追求中,反推出其世界观和价值观、捕捉到她的愿望与期待的原因。

女孩太会装了(她装美女装久了)(24)

比如古典时期的贵族,就非常依赖造型的仪式感,来营造“我是高高在上的掌控者”的叙事。

女孩太会装了(她装美女装久了)(25)

整个造型层层叠叠、富丽堂皇,甚至需要很多人帮忙穿着维护。

不用任何语言,就可以顺利传递“我碾死你就像碾死一只蚂蚁”的身份感,建立起相应的心理优势。让看到的人,产生敬畏。

女孩太会装了(她装美女装久了)(26)

现代社交场合中的名车、名表、奢侈品,也大多遵循同样的价值实现路径。

好不好看实际上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对方看到这些之后脑补的故事,所能带给我的好处

“这款铂金包才上市两天她就能背到,不管是人脉还是财力都不容小觑,要重视她”。

女孩太会装了(她装美女装久了)(27)

女孩太会装了(她装美女装久了)(28)

经典造型的来源:把叙事高潮视觉化

通过上面的讨论,我们知道了叙事会给审美判断带来影响。

那么相应的,美学现象也会对叙事,产生很重要的影响。只是它们发生作用的方式很隐微,不易被察觉。

就拿《乱世佳人》里斯嘉丽的28套服装来说吧。

女孩太会装了(她装美女装久了)(29)

从表面上看,似乎只与她的人生境遇有关,比如有钱的时候穿着华丽、贫困的时候穿着朴素。

女孩太会装了(她装美女装久了)(30)

女孩太会装了(她装美女装久了)(31)

结婚穿婚纱、守寡穿丧服。

女孩太会装了(她装美女装久了)(32)

女孩太会装了(她装美女装久了)(33)

但实际上,导演和造型设计师,还利用了观众对于造型和色彩的固有反应,结合剧情,不断揭示着斯嘉丽的心理及精神状态

比如“绿色”本身给予我们的感受,是醒目、明亮,并且不辨正邪(红色通常与正义有关、紫色则总是代表邪恶)。

它在电影中第一次出现,是斯嘉丽企图从梅兰妮身边夺走阿什利的时候

女孩太会装了(她装美女装久了)(34)

并且是以丝带和印花,这类观感比较弱的形式。

第二次是斯嘉丽厌倦了服丧,渴望回归热闹的社交活动时

女孩太会装了(她装美女装久了)(35)

这时绿色变成了一顶观感颇为强势的帽子。

第三次是斯嘉丽放弃服丧的圣诞节

女孩太会装了(她装美女装久了)(36)

绿色作为整条连衣裙出现,告诉观众她对于放弃服丧的坚定。与此同时,墨绿色又让我们意识到,斯嘉丽渴望高调但又深知不便太高调的心理。

第四次则是出现在战乱中为梅兰妮找医生的片段

女孩太会装了(她装美女装久了)(37)

绿色在这个绝望的情境中,变成了一条孤零零的丝带。

四个造型,让我们逐渐下意识地把绿色与斯嘉丽骄傲、嫉妒、渴望、执着的精神状态,联系在了一起。

因此当绿色以全片最具戏剧化的形式出现时

女孩太会装了(她装美女装久了)(38)

观众就立即get到了斯嘉丽多么渴望获得瑞德的帮助,以及她是一个多么有想象力(用窗帘做衣服)和有行动力的女人。

从意识到潜意识,从视觉记忆到视觉反应。观众就这样,走进了由服装设计师、编剧和导演精心编织的“圈套”之中。

女孩太会装了(她装美女装久了)(39)

整部电影的叙事重点,由此得到了非常高级且有力的强调。让观众再也无法忘怀。

《七年之痒》里梦露的白色连衣裙。之所以成为经典,也遵循了类似的逻辑。

女孩太会装了(她装美女装久了)(40)

首先,白色在我们的意识中,早已与纯洁无瑕联系在了一起,这是观众天然的视觉反应。

但裙子本身,又是相对性感撩拨的款式。

并且经过了前置剧情的铺垫,比如男主角对于出轨的各种幻想

女孩太会装了(她装美女装久了)(41)

观众已经充分肯定了,这是一个与出轨有关的“不洁”的故事。

白色的纯洁,与造型、故事的暧昧,在此形成了基本的情绪张力

女孩太会装了(她装美女装久了)(42)

因此当地铁疾驰而过之时,梦露试图用手捂住的,不仅是飞扬的裙角。还有男主角心中暗自澎湃、眼看就要决堤的激情

女孩太会装了(她装美女装久了)(43)

层层递进,使得这条裙子除了物质属性之外,还拥有了精神属性

除了现实意义上的服装之外,还成为了意象中的服装,用来代表特定的情绪情感氛围。

女孩太会装了(她装美女装久了)(44)

以至于让后人看到这条裙子,就会想到梦露的天真俏皮,和包含着诱惑、刺激、羞耻以及中年迷茫的婚外情。

女孩太会装了(她装美女装久了)(45)

影视剧里的造型,就这样成为了一个个故事情节的视觉化锚点

通过利用观众本身的视觉记忆、对于视觉现象的反应。勾勒出了一条非常严谨但又不费脑的剧情线索,在观众的头脑和情感中扎下了根。

让观众记住的不仅仅是造型,还有故事。以此成为经典。

女孩太会装了(她装美女装久了)(46)

女孩太会装了(她装美女装久了)(47)

电影《花开花落》

其实视觉审美叙事化,作为一种电影艺术兴起之后越演越烈的潮流,已然存在于我们日常审美实践的几乎各个角落。

比如大家熟悉的时尚大片,其实就是“时装故事”。

在八九十年代,拍摄了下面这些经典照片的摄影师彼得·林德伯格

女孩太会装了(她装美女装久了)(48)

女孩太会装了(她装美女装久了)(49)

女孩太会装了(她装美女装久了)(50)

就因为在“时装故事”上的高超造诣,成为了人们口中“世界上最优秀的时尚摄影师”。

女孩太会装了(她装美女装久了)(51)

女孩太会装了(她装美女装久了)(52)

如此种种,让人不得不感叹。我们的眼睛,原来如此深切地驯服于我们大脑中的故事

大概就像大导演让·雷诺阿在自传里说的。

女孩太会装了(她装美女装久了)(53)

“我们引以为豪的个性、美学,实际上是由种种复杂的因素形成。比如幼儿园时遇到的小朋友,第一次读小说时的主人公,甚至是亲戚饲养的猎犬那里得到启发。我们并不是光凭自己就能生活得很充实,而是有许许多多相关的人和发生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