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晓红的扮演者是谁(姜晓红我的母亲)(1)

我的母亲

◎姜晓红

从我拿起笔会写字的时候,就一直想写一写我的父亲母亲。却总是那么遗憾,没有写出一篇像样的文字,能尽绘他们的舐犊情深、无私善良。这种情结类似于近乡情怯,越亲近的人,越找不出合适的语汇,能串起四十多年的岁月,拼凑起比较完整的记忆。今晚就让我这拙劣的笔,记下你们星星点点的爱意吧!因为时光走得太急,我怕我们都等不起。

姜晓红的扮演者是谁(姜晓红我的母亲)(2)

我长得不像母亲。无论外貌还是性格,都比较像父亲。但我从心里喜欢、敬佩我的母亲,因为她是我梦寐以求想要成为的那个女人。美丽苗条,活泼聪颖,总是对生活充满了热情和希望。

真的,十年前我和母亲一起逛街,好多次被售货员错认成姐妹。我们相差23岁。我自小内向老成,在小学时排节目,两次扮演的都是老奶奶形象。母亲外向活泼,爱唱爱跳,她上学时经常表演的是舞蹈,而且因跳得好,总是在前排中间位置,好几次从农村小学汇演中,被选拔到县城剧院演出。再加上母亲长相年轻,身材一直苗条,被错认为姐妹,也是理所当然的事了。

现在想来,这是多么值得骄傲的事啊!可当时我却感到难为情,因为有这样的母亲,显得我又老又丑。在我的记忆里,母亲穿什么衣服,留什么发型都好看。那时时兴穿对襟大衫,春秋薄一点,冬天是棉袄。母亲最漂亮的衣服是一件蓝色的对襟罩衫,剪裁可体,扣子是手工盘的花纹,衣服的领口和袖口还有银线编织的图案,配上她红润的脸庞,精巧的五官,还有两条黑亮的麻花辫,走在路上像一棵初春绽放的玉兰。

姜晓红的扮演者是谁(姜晓红我的母亲)(3)

父亲和母亲是同村,很早就认识,在父亲执着的目光里总会映照一个美丽的身影:柔弱的肩头,挑着满满的两桶水,在夕阳的余晖中,一摇一晃地,从村头水井处挑水回家 。父亲肯定当时就已经对母亲产生了情愫,要不多年后怎会在我们面前多次谈起,语气里都是藏不住的赞意?

母亲名字叫志娟,自小要强,从不甘居人后,她上学时学习好,体育成绩也好,还是学校的短跑冠军呢。那时适逢文革时期,学校掀起学习《毛泽东选集》的热潮,母亲就天天背,日日学,每次评学毛选先进分子都有她。

可是也因为时势动乱,失去了上高中的机会。那么要强的她,眼睁睁看着学习不如她的同学,一个个上了高中继续学习,心里的苦闷和委屈,我们可想而知。

姜晓红的扮演者是谁(姜晓红我的母亲)(4)

没有上够学,是她一生最大的遗憾。因此在婚后有了我们三个孩子后,她便经常在我们面前提起,她上学时的优秀,和不能上学的遗憾。她经常说:我真没上够学,要是能上学,我肯定能上大学。每次看到美丽的母亲紧皱的眉头,我都暗暗下决心:我一定好好学习,替母亲上学,了却她的遗憾。我的弟弟妹妹可能也有同样的想法,我们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先后考上了中专、大专、大学本科。一个比一个学历高,一个比一个争气。在我们那个五百来人的村子,三个子女全部考学跳出农门,是从来没有的。村里的人都夸母亲教子有方,现在想来,母亲对我们三个的学习几乎没有辅导过,但她对学习的那种渴望,不甘心落于人后的精神早已成为我们子女发奋学习的动力。

母亲嫁给父亲时,父亲家三代贫农,家徒四壁。母亲没有嫌贫爱富,她跟我们提起她结婚时的情况:只有三间土坯房,是父亲和二哥两人自己盖的。婆家给了他们二十斤玉米,十来斤小麦、地瓜若干作为一年的口粮。哪里够吃一年的?母亲就回娘家拿,这才勉强糊口。

姜晓红的扮演者是谁(姜晓红我的母亲)(5)

父亲是一名复员军人,在镇上的拖拉机站工作。那时全镇就一台拖拉机,农忙时节夜以继日,走村串户地在地里忙。家里的里里外外都是母亲忙活,母亲整天忙得脚不沾地,也干不完活。她经常在田间地头愁得哭,邻边的叔叔大伯干完自己的,就来帮忙。母亲感激不尽,在家里的情况好转后,经常请他们到家里吃饭,有点好东西也送给人家。

我八岁的时候,姥姥姥爷相继离世,母亲失去了自己的双亲,一下子感到天都塌了。因为平时家里的孩子,家务有两位老人帮忙,现在全落在她身上了。那半年,几乎很少看到她的笑脸。过年时,家家都在蒸饽饽,莲子等,她却不知怎么干,想起以前姥姥和她一起的情景,更是悲从心来,眼泪直流。是大妈来帮母亲蒸好了一锅饽饽,这才过了这一关。此后母亲和大妈交往甚密,有客人或家里活忙,都相互过去照应。

在我们姐弟的记忆里,母亲无论农活或家务上的难关,她占用我们的时间很少,尽量让我们学习,大妈经常埋怨她惯孩子,自己累得浑身都疼,也不舍得让我们休学回家帮忙。母亲总说:还是让他们学习吧,任务那么重。我至今感到愧疚,当时怎么没体谅她的不易,多帮帮她,让她流了多少孤苦无助的泪。

姜晓红的扮演者是谁(姜晓红我的母亲)(6)

母亲很能干,记得我上师范的时候,家里的土坯房年久失修,需要翻盖了。母亲在房前丈量、计算、设计,请工匠来建造施工,建筑材料都是母亲一趟趟自己采购的。不到一年的时间,5间正房、4间耳房大功告成,宽敞明亮。当我放假回家时,看到眼前的一切,目瞪口呆,因为书信里母亲从未提起,看到消瘦的母亲那自豪的目光,我对她的敬佩又多了几分。

为了供我们三个大中专生,父母除了干自己的农活、工作,还精心管理着村里分的果园。果树结果的时候,为了多卖点钱,柔弱的母亲天天推着两筐苹果,坐在村头的马路边,向过往车辆兜卖。白天卖不完,晚上接着卖。深秋的寒风吹着母亲瘦削的面庞,阵阵寒意侵蚀着她不再强壮的身体,她为了她的孩子不畏风霜,满怀期待地等着买苹果的顾客。我们的学业背后是父母数不清的汗水和辛苦,这是我们谁都忘不掉的恩情。

工作后,我和弟弟妹妹取得的一点成绩和进步,成了母亲最大的骄傲和荣光。记得我在晚报上第一次发表了一篇豆腐块大的文章,第一个告诉我喜讯的就是母亲。家里每年都订的晚报,她打电话给我时,声音都激动得发抖,告诉我她给我剪下来了,等我回去再给我。我说不用啊,我这儿可以买到,她又乐呵呵地说:那我留着,等给街坊邻居看看。

我们成家后,母亲又成了我们每一家的坚强后盾。我怀孕待产时,老公在部队,是母亲在身边陪护。弟弟、妹妹的孩子也是母亲帮着照看的。在她日益衰老的身体里,总有着用之不尽的力气,我知道这就是一位母亲发自内心的爱。为母则刚,她的苦痛,她的伤病从不向我们提起,但却随时随地做我们避风的港湾。有母亲在,家就在。母亲在哪里,家就在哪里。

姜晓红的扮演者是谁(姜晓红我的母亲)(7)

近十年,母亲老得很快,看着她不再挺拔的腰身,日益消瘦的脸庞,我从心里心疼她。我知道这几年,家里发生了大大小小的事,她为我们这些子女背负了太多太多……每次逛街,我要给她买点东西,要强的她总是和我抢着付钱,她至今还保留着自己不拖累子女的尊严。可是母亲,我们这些年,又拖累了您多少,您怎么一点不放在心上?

母亲爱看戏,爱旅游,我去年领她在烟台大剧院看了一场京剧,老人乐得像个孩子。今年春节,我带她去了一趟扬州,泰州,车上的颠簸使她的心脏出现不适,是吃着药到了目的地。但在游览中,她的眉头舒展了,连连赞叹:还是出来逛逛好,心情也不那么郁闷了。看着已经比我矮半头的母亲,我想:以后有机会,我还会带您和父亲出来。您一生为我们付出,余生应该由我们来陪您。

姜晓红的扮演者是谁(姜晓红我的母亲)(8)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 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母亲的安宁和幸福取决于她的孩子们,趁时间还来得及,让我们善待自己的母亲!

(编辑:高一平)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姜晓红的扮演者是谁(姜晓红我的母亲)(9)

作者简介

姜晓红,笔名红豆新语,小学语文高级教师,烟台散文学会会员。爱好广泛,尤其是阅读,写作。撰写的散文、报道,教学论文,先后发表在《山东教育》《烟台散文》《烟台日报》《烟台晚报》《芝罘教育》等刊物。辅导的学生也在省市区各级刊物发表获奖。

壹点号烟台散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