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打仗会说哪三个字(项羽至死都未悟透)(1)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寒章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垓下被困,千古无二的西楚霸王不禁发出时运不济、命途多舛的感叹。然而,项羽也许至死都未明白“时不利兮”的含义。

在后人看来,刘邦天然是项羽的对手,倘若项羽早日除掉刘邦,这天下必然是项羽的。可从当时情势看,刘邦出身低微,屡战屡败,怎能引起西楚霸王的重视?进一步讲,即使项羽除掉刘邦,这天下就一定是项羽的吗?楚汉之际,豪杰辈出,韩信、彭越、黥布、田荣,任何一位都是项羽潜在对手。因此,我始终认为,刘邦夺天下只是一个偶然。但项羽失天下却包更多是一种必然。

一、鸿门盛宴,错失良机

完胜巨鹿后,项羽率军西入函谷,听闻刘邦引兵据关,欲王关中,项羽震怒。这件事,项羽的表现很幼稚。当时,秦王子婴早已投降刘邦,秦国已然灭亡,天下形势大变。套用马克思理论,前朝灭亡后,社会矛盾已由统治阶层与被统治阶层的矛盾转化为被统治阶层内部之间的矛盾。换句话说,刘邦和项羽已经不是戮力攻秦的同袍战友,而是逐鹿中原你死我亡的竞争对手。刘邦武力拒绝项羽入关,做得合情合理,虽然有点自不量力。可项羽没认清这一点,依然以诸侯上将军自居,认为刘邦这一行径是严重的反叛行为,因此下达备战命令,准备剿灭刘邦。

接下来,刘邦项羽上演了千古大戏——鸿门宴,剧情太熟,就此跳过。最后做个总结,鸿门宴上,刘邦成功迷惑了项羽,消除了项羽戒心。这罐迷糊汤药力持续了将近一年,直到刘邦把项羽老巢彭城端了,项羽才醒悟过来。这是项羽错过的第一次机会,明明能在饭局上解决的事,项羽偏偏要留到战场上解决。

项羽打仗会说哪三个字(项羽至死都未悟透)(2)

二、分封天下,遗患无穷

秦朝灭亡后,项羽面临一个大问题——怎样划分胜利果实?是延续秦国一统国体,登顶至尊之位,还是就地分封诸侯,重回列国并存时代。可以肯定的是,项羽不会称帝。原因有二,一是项羽这个人重义守信,先前项氏立楚怀王孙子为义帝,如果取而代之,这不符合项羽的人生信条。二是项羽极度仇恨秦朝,凡是秦朝赞成的,项羽都要反对,因此全盘否定秦朝政权是项羽必然要做的事。那只剩一个选项,分封天下。

项羽作为诸侯老大,是分封天下的决策者。项羽的原则,共三条,有亲厚封、有功必封、有仇不封。例如,黥布是项羽的部将,功劳最大,封为九江王;田市、田安投降项羽,封为胶东王、济北王。总之,凡跟项羽的都有肉吃,只是肉多肉少的问题,而跟项羽有仇的,一点好处也没有。

项羽打仗会说哪三个字(项羽至死都未悟透)(3)

因此,项羽这次分封埋伏了很大隐患。其一,项羽交出了关中统治权,原因很简单,“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也行”。关中自古是龙兴之帝,项羽生活的年代早,没见过那么多朝代,但作为兵形势的代表人,不会看不出关中的山川形胜。但项羽放弃了,选择彭城(徐州)九郡作为封地。其二,刘邦分到一块好地皮。项羽把刘邦分到了巴蜀地区,理由是,义帝曾说,“先入定关中者王之”,刘邦先入关中,理应封为关中王,可刘邦一旦据有汉中,必然势大难治。因此项羽讨巧,巴蜀也算汉中之地,把刘邦封在巴蜀,而原先关中之地由三个秦将瓜分。古语云: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治蜀未治。讲得就是巴蜀之地,地形闭塞,自成一国,极易形成割据政权,项羽把刘邦封在巴蜀,根本不可能困死刘邦,反而送给刘邦一个稳固的后方根据地。其三,有两股势力没有安抚好。田荣因与项羽有仇,没有得到封赏;彭越没有功劳,也没得到封赏。可项羽没夺他们军权,因此,这两人极度怨恨项羽,而且相当底气。

天下分封后,诸侯就国,仅仅八个月的时间,天下就乱了。项羽诛杀义帝、韩王成;田荣反齐地、彭越反梁地、陈馀反赵地、刘邦收复关中。这次分封完全把项羽拖入了战争泥潭,项羽四处平叛,疲于奔命。这是项羽错过的第二次机会,明明可以在会议上解决的事,项羽非得会后解决。

项羽打仗会说哪三个字(项羽至死都未悟透)(4)

三、楚汉相持,天时殆尽

楚汉相持阶段是战争打得最艰难时期,双方斗智斗力、你来我往,在成皋一线展开了长期拉锯战。故事大概是这样的,田荣、彭越首先造反,项羽率军平叛,诛杀田荣。刘邦借机收复汉中,集结五十多万大军端了项羽老巢。项羽闻讯回师救援,打得刘邦落花流水,直到荥阳刘邦才稳住阵脚。后来项羽打下荥阳,刘邦退守成皋,两军相持。这一时期,彭越发挥游击战的优势,四处放火,烧项羽粮草,而且还打下了东阿城,项羽没办法,分兵攻打彭越。而韩信却迂回到山西、河北一带,收复了燕、赵、齐等地,威胁项羽后方彭城。黥布因与项羽关系破裂,害怕项羽攻杀,投降汉王,在淮南地带展开游击。项羽周边处处生乱,既无法聚力灭掉刘邦,又无彻底手段剿灭彭越、黥布,加之齐地落入韩信之手,项羽腹背受敌。这一战况完全超出了项羽军队的承载力,兵疲粮少,战争难以为继,被迫与刘邦言和,划鸿沟分割天下。双方罢兵后,项羽解军东归,刘邦联合韩信、彭越、黥布把项羽困在垓下,最终项羽英雄末路,自刎乌江。

项羽打仗会说哪三个字(项羽至死都未悟透)(5)

楚汉相持阶段,项羽也有机会赢。对田荣、彭越之徒,既不忠于项羽,也不忠于刘邦,给块地皮,自然不哭不闹。而黥布本来是项羽部将,多沟通沟通,安抚安抚,黥布不会傻到背楚向汉。韩信是纯臣,知遇之恩,以死为报,给个才艺展示平台,韩信即能收为己用。这三件事,项羽一件都没办成,准确说,项羽压根不会笼络人心。第三次机会就这样错过了,明明能通过外交解决的事,项羽偏偏喜欢用武力。

天与不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迎,反受其殃。错过三次天时,历史再也没给项羽机会。当项羽慷慨悲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时,他心中的“时”的含义,绝对不是战略优势丧尽、回天乏术,更不会意识到自己错过了多少良机。项王最有可能还认为楚军人困马乏、粮草不济,假使修整充足,依然还是那只无敌天下的雄师。然而,这又有什么用呢,留给楚军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