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接上回)清代多使用紫檀料而不用黄花梨,其主观原因是繁复热烈的审美需求,还有一个重要的客观原因,就是平板玻璃的出现。说玻璃,先说说镜子。今天我们使用的镜子都是在玻璃上镀水银,而古代使用的都是铜镜,严格说是青铜镜,青铜是铜锡铅的合金,因含锡高而明亮可鉴。

丑叔说家具(观复遥远说家具)(1)

唐代 青铜吹笙引凤花形镜(背面)观复博物馆藏

丑叔说家具(观复遥远说家具)(2)

唐代 青铜吹笙引凤花形镜(正面)观复博物馆藏

中国前秦时期就开始使用铜镜,到汉唐时已非常广泛普及。唐代,佛教禅宗五祖弘忍要传衣钵,弟子神秀诗偈:“身如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染尘埃。”六祖慧能复诗:“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这里的明镜是铜镜。2015年上映讲述唐代故事的电影《刺客聂隐娘》,女主人公最后就嫁给了磨镜少年,这还与道教有关。

丑叔说家具(观复遥远说家具)(3)

2015年《刺客聂隐娘》海报

明代四大奇书之首的《金瓶梅》并非淫书,它不过真实地描写了明晚期众生百态的现实生活而已。第58回中还写到磨镜子的情节:“正说着,只见远远一个老头儿,斯琅琅摇着惊闺叶过来。潘金莲便道:“磨镜子的过来了。”教平安儿:“你叫住他,与俺每磨磨镜子。我的镜子这两日都使的昏了,吩咐你这囚根子,看着过来再不叫!俺每出来站了多大回,怎的就有磨镜子的过来了?”

丑叔说家具(观复遥远说家具)(4)

明代 佛八宝铜镜(背面)观复博物馆藏

丑叔说家具(观复遥远说家具)(5)

明代 佛八宝铜镜(正面)观复博物馆藏

丑叔说家具(观复遥远说家具)(6)

明代 杜堇《磨镜图》

明代杜堇画了一幅《磨镜图》,图中的老者身旁有个大桶,里面装的就是磨镜药。旁边几个女子正在照刚磨好的镜子,镜里面容清晰可见,与金瓶梅里的描写情景非常相像。按《金瓶梅》书上写,磨镜老人使用了水银,一时把许多镜子磨得“耀眼争光”。这“磨镜药”常被认为是某种水银和锡的混合物,如宋代赵希鹄《洞天清禄集》里说:“以水银杂锡末,今磨镜药是也”。明代的刘伯温《多能鄙事》书中,还有很详细的配方。您看我们博物馆的铜镜是不是也该磨磨了?

丑叔说家具(观复遥远说家具)(7)

西周 琉璃珠

中国古代的镜子为什么不用玻璃呢?1975年,在陕西宝鸡出土了上千件西周早期的玻璃管和玻璃珠。经专家鉴定,这些西周时期的玻璃制品是一种铅钡玻璃,称琉璃,与西方的钠钙玻璃分属于两个不同的系统。中国古代玻璃虽为独立发明,但发展缓慢,并一直保持着固有的特点,既具有绚丽多彩、晶莹璀璨的优点,又有轻脆易碎、不耐高温、不能适应骤冷骤热的缺点,这是烧成温度较低所致。铅钡玻璃只适合加工成各种装饰品等小器件,因此用途狭小、发展受限,终被景德镇精美的白瓷所替代。到清雍正年间,西方的钠钙平板玻璃漂洋过海来到中国,使皇家宫廷中家具的使用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精彩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