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写月无芳桂,照日有花菱。不持光谢水,翻将影学冰。——《咏镜》

镜子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件,更是无数现代女性随身携带的必需品。如今的镜子款式多样,大小不一,在实用性的基础上还增添了不少美感,越发的精美。而说起镜子的发展历史,可追溯到4千多年前的齐家文化,那个时候铜镜已然诞生了,而后的几千年更是成为了家家户户都能使用的日常品,代表的不仅仅是一个工艺品,而是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不过流传三千多年的铜镜,为何到了清代,却败给了"廉价"的玻璃镜子,这是为何?

历代铜镜的特征(流传三千多年的铜镜)(1)

众所周知,铜镜正面往往是昏黄的镜像光滑面,背后则是铸有与时代相吻合的图案。铜镜的制作工艺尤其复杂,即便是昏黄清晰的镜像也是经过了十几道工序打磨水洗而来,制作十分的繁杂不易,若是有个小偏差,那一块铜镜基本上和报废产品没有区别。除此以外,每一面铜镜都是精雕细刻而来,镜子背面的文案十分讲究,不仅考验一个工匠的艺术创造功力,还十分考验他们的雕刻技艺。

历代铜镜的特征(流传三千多年的铜镜)(2)

其中,用于悬挂与固定所铸的孔便不可小觑,细节制作加上美观设计,一个小小的孔便有诸多讲究,还需与其他各部分相搭配。而对于工匠师而言,一面铜镜的制作常常需要他们持续作业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不断打磨水洗打磨水洗才能制作出一面实用又美观的镜子。这样的人工加上时间成本也使得铜镜的价格不低,所以这也是它逐渐被玻璃镜子所取代的原因。

历代铜镜的特征(流传三千多年的铜镜)(3)

玻璃镜子在清朝时期开始由国外传教士带入中国,因为玻璃易碎,所以镜子外面都由木框镶嵌着。其实早在玻璃镜子传入我国前,中国古代早就有了玻璃的制作工艺,到了清朝更是达到了顶峰的状态,只不过人们并没有把它与镜子相联系起来。在清朝时期,玻璃镜子刚开始只是王室贵族才能拥有的产物,因为成像清晰自然,玻璃镜子被许多贵族人士青睐。加之那会儿的清朝已经有了娴熟的玻璃制作技艺,于是后来便开始自己制作玻璃镜子。随着玻璃镜子技艺的成熟,它也开始走进了寻常百姓之家,价格也不再如同之前的外来品那般昂贵,低廉的优势又为它赢得了一片市场,开始呈现出取代铜镜的迹象。

历代铜镜的特征(流传三千多年的铜镜)(4)

从功能实用的角度来说,玻璃镜子自然是更轻便的,大小尺寸都容易定夺,只要固定在木质框架中,便足矣使用了。就清晰度而言,无疑玻璃制品将会胜出,铜像太过昏黄,并不能完全展示出女人的美。其次,镜子不容易被腐蚀,简单的擦拭之后便又能清晰如旧,而铜镜则需要精细的保养,定期打磨才能保持它的镜像清晰度。而玻璃镜子的价格远远低于铜镜,综合之下,玻璃镜子逐渐取代了铜镜,成为了新时代的宠儿。

历代铜镜的特征(流传三千多年的铜镜)(5)

虽然铜镜因其实用性比不上玻璃镜子,但是其背后所代表的文化却是玻璃镜子这个新兴产物所不能比的。在清朝逐渐流行的仿古风潮中,铜镜成为了不可取代之物。铜镜所带有的历史底蕴加上自身的精美技艺,使得她它成为了文人所爱之物,不同的雕刻代表着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风格,它们是历史的见证,带有浓厚的人文气息,是人文艺术的载体,而这也是玻璃镜子不曾拥有的特征。因为这个特质,精美的铜镜非常具有收藏价值,物以稀为贵,少则精,所以铜镜也更显珍贵。

结语

如今镜子几乎全由玻璃制成,铜镜在市面上几乎荡然无存,只在少部分收藏家中,对镜贴花黄的美好亦只存在于过去。不过虽然它被玻璃镜子取代,但是其所代表的汉儒文化却留在了史册上,成为时代的记忆。

参考资料:《咏镜》

图片源于网络,如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