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知养殖从业不易,共谋水产行业繁荣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不标题党用养殖人的语境,让你在短时间内享用一份精品,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养鱼怎样测水质?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养鱼怎样测水质(养鱼水质管理的)

养鱼怎样测水质

深知养殖从业不易,共谋水产行业繁荣。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不标题党。用养殖人的语境,让你在短时间内享用一份精品!

在水产养殖中,我们应当更精准的把握养殖中的各个环节,以精准的养殖数据和日常积累的经验相结合来规范我们的养殖操作。本文介绍非常简单又实用的养鱼"四测定"方法,即:"四测定"---测水温确定投饵量、测透明度确定施肥量、测pH值确定调节酸碱度、测水中溶解氧确定投饵量。

一、测水温确定投饵量

鱼类属变温动物,其消化摄食强度与水温有关,而鱼类发病率也往往与鱼类摄食强度紧密相关。一般来说,在适温范围内(8~32℃),水温越高,鱼的摄食量越大。因此,必须根据全年水温升降规律来严格确定日投饵量,使鱼吃好、快长、少生病。

早春时节,当水温上升到6℃以上时,每天投喂1次,每次喂量为当日存塘鲤鱼、草鱼、鳊鱼等吃食鱼体重的1%~3%,然后逐渐增加,以防投饲过量造成鱼类消化障碍而引起鱼类肠炎等疾病。

5月以后,当水温上升到15~20℃时,投喂量可增加到存塘吃食鱼类体重的3%。

6~9月,当水温上升到25℃时,日投喂量可稳定在存塘吃食鱼类体重的4%。以后随着水温下降,投喂量亦相应减少。

二、测透明度确定施肥量

池塘养鱼最适宜的水体透明度为25~30厘米。

养殖水体透明度可用黑白透明板测量。

但在实际生产中广泛采用的手工方法是:将手掌弯曲,手臂伸直放入水中,当水浸到肘关节时,若能清晰地看到五指,为瘦水;若完全看不到五指,为过肥水;若能模糊地分辨出五指,为适宜鱼类生长的水体。此法简便易行,一目了然,可迅速掌握水质的肥瘦情况。

透明度过低,说明水中肥料过多,光照能力降低,溶氧减少,这时鱼类对饲料的消化力降低,抗病能力减弱,此时应减少施肥量或立即停止施肥。

如水体透明度过高,说明水中肥料缺乏,浮游生物过少,塘中鲢、鳙等肥水鱼类因缺饵而生长缓慢,抗病力减弱,这时可以加施一些肥料,每次每亩施腐熟的有机肥100~160斤或化肥4~8斤。

在施肥过程中,一定要做到有机肥与化肥交替施用,而且有机肥需经过发酵腐熟,化肥需氮、磷、钾搭配施。

三、测pH值确定如何调节酸碱度

鱼类适宜生长在微碱性水体中,但鱼塘常因有机质存量大,水质常呈酸性,因此,鱼塘水体要经常进行检测,并及时调节水体的酸碱度。

常年养鱼,水深1米时每亩用生石灰30~40斤溶解后全塘泼洒,每半月1次(经测试后再施)。这样,能使养殖鱼类处在最佳的生长水域环境中。

必须注意:当pH值高于9.0时即有可能不利于鱼类生长,pH值高于10或低于4.5时,就会引起鱼类死亡。

四、测水中溶解氧确定投饵量

适宜的溶解氧指标不能以鱼类是否浮头为标准,而应以保证鱼类食欲旺盛等正常生理需要为度。

虽然鱼池中过饱和氧对鱼类一般没有什么危害,但在饱和度很高时会引起鱼类气泡病(主要是鱼苗阶段),溶氧过低则会引起鱼类浮头和泛池。

(来源:农村科学实验 2012年10期)

(作者:江涛)

(修编:西南渔业网)

水产实践人士,共谋渔业繁荣!敬请关注我的头条号@渔人刘文俊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西南渔业网和养鱼第一线公众号本文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有不同见解或者内容补充请私信或留言或评论分享#水产养殖##水质##水产养殖##水产品##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