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最终乐章(贝多芬第九交响曲)(1)

循香辄至,向暖而生。玫瑰总在不经意间羞答答绽放,又猝不及防地訇然凋零。朝花夕露,咫尺天涯。时光在一朝一夕中不以任何人的意志而更迭。在水边徜徉的哲学是不舍昼夜,在山地徘徊的哲学是不知日月。不知不觉,白驹过隙又一年。我还是一如既往地信奉:一年终结,所有的失去是为了得到。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最终乐章(贝多芬第九交响曲)(2)

外界喧嚣,放眼望去,尽是彩云易散琉璃脆。我们很多人更关心的是戏剧,而不是幸福。如何能幸福?如何能把日子过得有意思?这本身就是一个哲学问题。能和“人间不值得”一决高下的也只有“有趣的灵魂”了。何为“有趣的灵魂”?大概是哲学上的苏格拉底。人们读苏格拉底的辩论对话时有这样的感觉:多可怕的时间浪费啊!这些什么都没有证明、什么都没有澄清的论说的意义何在?要知道,激烈的辩论要么发生在最庸俗无知者之间,要么发生在最具智慧者之间。智者论战,代表了哲学思想倾向之分歧。比如,柏拉图主义是理想者的故乡,亚里士多德主义是现实者的家园。千山暮雪般冷酷的斗争恰恰体现二者思想的一脉相承。苏格拉底燃烧着英雄主义者的灵魂,看到完美只有一种形式,而不完美则有数不清的形式,自愿以一己肉身彰显真理之神圣,终于走向了行为艺术的巅峰。音乐上的贝多芬也是此类,他是自由主义者,甚至堪称自由主义的思想家,一生追求自由平等思想,用自己个人的苦痛,换来人对音乐的自由。这样的一些人是人类的伟人,我们只需从他们身上汲取一些积极的能量,或许就可以解决自身的问题了。所以,当有人迷惘:既然不产生经济效益,我们凭什么学哲学,听音乐?可以用培根在《论学术的进展》中的名句作答:“你首先应追求思想的完美,其他的东西即使不尾随而来,也会失去了而浑然不觉。”哲学、音乐之类虽不使我们富有,却使我们自由——这或许是最佳答案。

▲ 克里斯蒂安·蒂勒曼/维也纳爱乐

元旦新年,一期一会,殊可珍惜。音乐也是历久弥新。今天,最值得我们一起来聆听的是贝多芬的《D小调第九交响曲》(op.125“欢乐颂”)。德意志古典派美学发现了艺术指向未来与超验的作用,贝多芬将音乐动机与魏玛古典文学大师席勒的诗歌形成宏大的交响曲,构建了音乐家当王者的“贝九”。“贝九”合唱里有一种不知其名的永恒的欢乐,成了人类颂歌的根本或主调;人们不断听见它,当所有外来的痛苦沉默的时候,它仍在继续。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最终乐章(贝多芬第九交响曲)(3)

贝多芬所处的时代,对他的创作影响尤甚。18世纪,启蒙思想发酵,卢梭以《社会契约论》与《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论文二)开创欧洲现代思想之源;伏尔泰以批判理性与辛辣讽刺为其时代创立制度提供支撑力量;休谟使经验主义传统那些似是而非的确定性受到质疑;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堪称18世纪最具影响力的政治哲学之作;亚当·斯密重塑了经济思想之魂。牛顿在科学方面大刀阔斧,揭示了宇宙的奥秘,则为启蒙运动的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启蒙运动带来的是人性的解放,在给人们以锤子般敲碎旧世界秩序的痛快时,也送给了欧洲血雨腥风的大革命。崇尚“头顶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的康德,对启蒙运动的激进作了总结,对法国大革命的败北作了理性批判,开启了众所周知的哲学上的哥白尼革命。革命意志的败北,理想主义为悲观主义取代,法兰西共和国沦落为拿破仑军事专政。这些都给时代烙上了刻印。见证了拿破仑帝国的崩溃和德国民族主义觉醒,贝多芬的思想上升到一个时代高度,他使音乐从一般美的境界进入到崇高神圣的境界。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最终乐章(贝多芬第九交响曲)(4)

Beethoven: Symphony No.9 In D Minor, Op.125 - "Choral" - 2. Molto vivace

Berliner Philharmoniker/Claudio Abbado - Beethoven: Symphony No.9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最终乐章(贝多芬第九交响曲)(5)

贝多芬没有沉沦于命运施于他的苦难,作品见证他从年少悲情的动荡,狂风暴雨的摧残,排山倒海的热情,一路跋涉而来,仿似海涅那从玫瑰夜莺到剑和火焰的心路历程,真是人生何处无悲伤,各自独扫门前雪!喜欢谈论痛苦的往往是不识愁滋味的少年,而饱尝人间苦难的老年贝多芬却唱起了臻至完美的欢乐颂。凡此种种,无一不感受到贝多芬的创作经历了一种尼采式“不凝视深渊,深渊将无法对我回视”的哲思。他的《“月光”奏鸣曲》深藏着神秘的音色,月如流水缓缓流淌,温情浸润,沉寂的月夜为我们分担了无尽的痛苦。跳过小快板,来到体现人类激情的第三乐章,激动的急板是贝多芬巍巍乎高山的音乐巅峰,苍穹也见证了我们燃烧的激情。可是,等到20年后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出来,我们对“欢乐颂”真不知用什么高度的语言来形容,那是合唱与乐队在与一个高贵的人声对话。让人类还存有希望并支撑着人类可能更新的信念。“艺术美的必要性”,黑格尔写道,“源于现实的直接缺失。”音乐传达贝多芬的信息:艺术要连结全人类。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最终乐章(贝多芬第九交响曲)(6)

Beethoven: Symphony No.9 In D Minor, Op.125 - "Choral" - 3. Adagio molto e cantabile

Berliner Philharmoniker/Claudio Abbado - Beethoven: Symphony No.9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最终乐章(贝多芬第九交响曲)(7)

“贝九”四个乐章,犹如一出连续剧故事,与贝多芬的交响曲,甚至所有的作品都有内在联系。我们在音乐中应学会聆听音乐中史诗般的气概和叙事诗的意境,而不用在音乐中寻找文学故事写实性的描写。贝多芬在他的最后一部交响曲,仍然创新不息:器乐不足以表达,终于要加入人声高歌。我们一定要重视贝多芬晚期作品中对如歌般的宣告的渴望。终于,我们听到延绵于其中的是古老调式中的一部交响的虔诚歌唱。英雄主义者贝多芬试图以音乐手段解释音乐本源,他给《欢乐颂》附加的题记:“啊!朋友,何必老调重弹!还是让我们的歌声,汇合成欢乐的合唱吧!”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最终乐章(贝多芬第九交响曲)(8)

在首乐章不太快的略呈庄严的快板,贝多芬用古典奏鸣曲式呈现简化了“英雄”主题,从一个琶音简单的和弦基本动机发展出音乐的素材。次乐章极活泼的快板,创新在于打破了古典交响乐中第二乐章为慢板的传统。他甚至让谐谑曲极其魔鬼般的舞蹈特性和节奏的加紧也与如歌的旋律相距甚远。这与贝多芬在草稿上写的相符:庆典必须有“歌唱和舞蹈”的形式。而在接下去的变奏里,他致力于舞蹈与进行曲节奏,将人声与人的身体极富表现力的动作结合在一起。此外,与他晚期的作品风格一致,他将一个双重赋格的音域结构扩大了,这个赋格象征凯旋的动作,本来就具有宗教的弦外之音。也就是说,贝多芬把晚年作品四个基本特征融进“欢乐颂”之中——歌唱、舞蹈、变奏与赋格。第三乐章如歌的慢板,情深是否总有绝望?木心曾这样说:“每次听贝多芬的第九交响乐第三乐章,总觉得他在向宇宙诉情,在苦劝宇宙不要那样冷酷——我以为宇宙对不起贝多芬,宇宙应该惭愧。”木心惊人之语,醍醐灌顶。末乐章急板,歌曲的成分进入,是祈祷和悲伤,是安慰和渴望,是赞美和感恩。贝多芬提取了席勒诗歌的精华,放弃将《欢乐颂》变成一首庄严甘醇的饮酒歌的所有诗行,而将它扩展成了一个浓缩的比喻。贝多芬所有的音乐也在《第九交响曲》合唱中达到顶峰:“欢乐女神,圣洁美丽,灿烂光芒照大地!”《欢乐颂》给我们的震撼是难以言喻的,那浪漫的、响遏行云的、光芒万丈的合唱,无论何时何地,正以排山倒海之势,雷霆万钧之力,磅礴于全世界。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最终乐章(贝多芬第九交响曲)(9)

Beethoven: Symphony No.9 In D Minor, Op.125 - "Choral" - 4. Presto - Allegro assai

Berliner Philharmoniker/Claudio Abbado - Beethoven: Symphony No.9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最终乐章(贝多芬第九交响曲)(10)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最终乐章(贝多芬第九交响曲)(11)

Beethoven: Symphony No.9 In D Minor, Op.125 - "Choral" - 4. Presto - "O Freunde nicht diese Töne" -

Karita Mattila/Violeta Urmana/Thomas Moser/Thomas Quasthoff - Beethoven: Symphony No.9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最终乐章(贝多芬第九交响曲)(12)

今天我们听“贝九”,放下所有版本、指挥、乐队的繁冗考据,我们只需要让这样一股音乐力量从我们身上流过,开启我们每个人新的里程。“欢乐颂”作为新年的钟声,呈现的思想与美一定是有高度的,它是那么炽热和富有感染力,就好像高乃依的《朱莉的花饰》中的橘花那样说:我生得轰轰烈烈。我们似乎听见一些高贵的声音,这些声音能让我们站在山巅后才能更好地看清谷底,能让我们抵挡最严酷的冬天,也能在我们与困难和挫折的临军对阵中,不会借着月光落荒而逃。2018年颠簸而去,2019年如潮水涌来,希望大家都拥有一个阳光多彩的新一年。虽然植物尚未向绿,但再给它们几天南方的气候,迫使它们抽芽。于是,我们当然会看见所有春天的繁花!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最终乐章(贝多芬第九交响曲)(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