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要:感性需要共情,理性需要同理。但二者并不矛盾。感性是理性的基础,理性是感性的升级。二者共同组成了思维的七层认知模式。#思维#​#认知思维#​#感性#​#理性#​#逻辑#​

如何正确看待感性与理性的关系(从感性到理性的七维认知)(1)

01

很多时候,我们靠感性行事

大口吃肉、大碗喝酒,快意恩仇、率性而为。

一方面因为我们感情丰富,需要发泄,需要出口;另一方面因为这样相对简单、不烧脑、不费力气,感觉又很爽。也因此乐此不彼。

这样行为着实令人羡慕、令人憧憬。

有时碰上理性思考的,还可以嗤之以鼻,是个书呆子,不切实际,我们的思维方式不一样

是这样的吗?

02

我们先来看下百度上感性思维的说法。

感性思维主要是靠自己的经验和直觉去思考和判断。包含:感觉、知觉、感性概念、本能思维倾向、习惯思维、联想、想象、情感活动、直觉、定量的度量、模糊的范畴思维、创造性思维。特点是自然形成、敏感、自发产生、自动执行、孤立片面、分散并行。

人的思维活动起源于感觉,是感觉驱动的,感觉信号经过层层转化,成为神经活动兴奋发放的源泉,因此感觉来得自然、自动、自发。但是感觉信息是从四面八方聚集而来,分头作用,缺乏整合,有时根本就无法整合,因此分散、孤立、片面就成了感性思维的特点。可以说生物在进化史中99%的时间都是在发展和优化感性思维,因此人类的感性思维非常发达,感情非常丰富。

简单来说,感性思维就是靠感觉来行事。当然,有人会说,自己具有超强第六感,凭感觉绝对准确。

但这不能复制。因为不可知。有可能是真的,有可能是假的;有可能是高人,有可能是骗子。因此这种情况对我们的实践活动并不具有指导价值

03

感性思维同理性思维是并列的一种思考方式吗。

我们先来模拟下个人思想成长的基本场景。

  1. 初步意识诞生,产生原始意识、本能意识,意识到自身的存在。
  2. 产生自我意识、感观意识、前意识、下意识,意识到我及我们的存在。
  3. 通过主动观察得到认知,谁、何时、何地、什么样,是什么。
  4. 通过深入理解得到认知,为什么。
  5. 通过明辨是非得到认知, 对还是错,不是什么。
  6. 通过识别善恶得到认知,善还是恶,该是什么,不该什么。
  7. 通过上述单一或多重认知,选择合适行为

通过场景分析,我们发现由于感性的被动属性,感性思维实质上仅为第1步及第2步的较基础的思维方式。而理性思维更多的体现为一种主动的认知行为模式

如何正确看待感性与理性的关系(从感性到理性的七维认知)(2)

04

展开来看。从感性到理性,从共情到同理,存在七个维度的递进层级。

ONE

首先,诞生初步意识,属于原始意识,本能意识,潜意识,意识到自身的存在

此为第一维度的认知觉醒周期,属于基础感性思维

TWO

接着,产生了自我意识,感观意识,前意识,下意识,意识到我及我们的存在。属于被动接受阶段,负面思维开始出现。

此为第二维度的认知成长周期,属于成熟的感性思维

THREE

接下来,我们通过主动观察得到认知,谁、何时、何地、什么样。处于事物的外部表观认知状态

由于只是观察到事物的外部表现,亦是外部事物所呈现出的表面状态。因此只是表面的认识到事物的外在体现。

此时思维认知中的正面思维负面思维冲突开始出现。

此为第三维度的认知觉察周期,进入理性思维的外部表观逻辑思维认知层级。

如何正确看待感性与理性的关系(从感性到理性的七维认知)(3)

FOUR

再接下来,我们通过深入理解得到了更深层次的认知, 为什么、是什么。处于事物内部探索认知状态。此时能够深入理解事物的外部及内部的基本运行规律,能从正反、强弱、上下多角度看待处理问题,进入思维的繁荣活跃期

正面思维及负面思维各自主导的认知理解继续加深,随之二者思维认知对立也加深。

此为第四维度的认知理解周期,进入理性思维的内部基本逻辑思维认知层级。

FIVE

继续深入,我们需要通过明辨是非得到再深层次的认知, 对还是错,不是什么、不做什么,处于事物的是非对错约束认知状态。

由于能清晰的认知是非,因此在正负面思维的各自认知中,在可控范围内(规则约束下)发展到极致,处于动态平衡中,并通过反复正向反向互动,推动认知水平的提升。

此为第五维度的认知智慧周期,进入理性思维的是非逻辑思维认知层级。

如何正确看待感性与理性的关系(从感性到理性的七维认知)(4)

SIX

再继续深入,我们需要通过善恶选择的交织得到更深层次的认知。由于不是是非关系般的两元绝对性,善恶关系更呈现出复杂的连续多元性,善中有恶、恶中有善、表善內恶、表恶内善,又各有大小、各有权重、连续变幻,导致善恶关系交织下的辨别难度急剧提升,属于事物更高层级的善恶约束认知状态

此时正面思维或负面思维某方或双方的认知发展超过临界点,打破平衡,导致在震荡中寻求突破或毁灭。

建立在第四层级理解周期(内部基本逻辑思维认知)及第五层级智慧周期(是非逻辑思维认知)的融合基础上,面临着善恶逻辑思维认知的不同选择所导致的因果关系,向善而生,向恶而亡。

于是在正面思维及负面思维矛盾冲突暴发下,平衡打破,向下震荡重新蓄势,向上寻求突破。

此为第六维度的认知蜕变周期,进入理性思维的善恶逻辑思维认知层级。

SEVEN

最后,如果能通过正面及负面思维的善恶抉择融合考验,我们将进入良知行为逻辑选择下的融合统一阶段。

由于负面思维的毁灭消亡属性,因此只有在善恶抉择周期中选择了善逻辑指导的正面思维,并且能直面融合转化而不是简单排斥远离负面思维,才能进入该周期。

该周期需要进一步融合前三四五六层级的觉察周期、理解周期、智慧周期以及蜕变周期,进而形成致良知的行为逻辑思维认知,并反过来指导具体行为。

此时正面及负面思维获得了更高层次的统一融合,开始质变,更高层级新思维认知准备酝酿而出。继续寻求新状态下的螺旋式上升。

良知概念应是整个思维认知体系的核心。从表象上看良知观体现为善恶逻辑,但实际上更是贯穿全部层级逻辑体系的指导纲领,需要正确认识及深度理解。在高度的融合能力下,通过正确的良知思维认知达到最终的思想升华。

此为第七维度的认知大道周期,进入理性思维的行为指导逻辑思维认知层级。

如何正确看待感性与理性的关系(从感性到理性的七维认知)(5)

05

归结一下。

从感性到理性,从共情到同理,存在七个层级的递进认知周期:觉醒周期、成长周期、觉察周期、理解周期、智慧周期、蜕变周期、大道周期。前二层认知属于感性思维,后五层认知属于理性思维

感性思维同理性思维不是并列关系,是递进关系。感性思维是理性思维的基础,理性思维是感性思维的升级提升。二者缺一不可,难以分割,并共同组成了思维的七层认知模式,共同构成了思维的全面认知体系。

感性思维同理性思维也不是对立关系,实质上是共生关系。一定不能彼此排斥、互相鄙视。

感性需要共情,理性需要同理。这需要包容、谅解、融合,需要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只有如此,才能长久、持续、和谐。

我们需要共情心,也需要同理心。

如何正确看待感性与理性的关系(从感性到理性的七维认知)(6)

注:本文摄影图片均由崔琦提供。

可以参考本人文章:

1.https://m.toutiao.com/is/BPx7Qy5/ - 七阶演进|事物发展演化的完整过程 - 今日头条

2.https://m.toutiao.com/is/BPxnyod/ - 光与暗丨进退中升阶的七层思维 - 今日头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