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唐代文学家,字退之,河南孟州人。

韩愈位于“唐宋八大家”之首,“古文运动”的发起人,“昌黎学院”的创始人。其在文学上的造诣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这样一位文学大咖,却在仕途上屡遭不顺,使其发出“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呐喊,不免让人同情。

世人跟其痛恨当时的社会黑暗,痛恨有才无处施展。

当时的社会真有那么不堪吗?

韩愈生活在唐代宗大历三年(768)——长庆四年(824),经历5代皇帝,确实是一个战乱年代,但是韩愈在此期间不断受到恩人提携,好友相助,况且乱世更是英雄云集,韩翁如此有才情的人,又怎么会一路被贬,慷慨愤世呢?

在邢军纪老师的《韩愈传》里,我终于找到了答案。今天我斗胆来评价一下韩翁,或许对我们的成长有所帮助。

人的一生一定要遇到好的伯乐(懂得做自己的伯乐)(1)

韩愈一生被贬多次,在这起起伏伏之中,韩愈的为人、做事风格被暴露无遗,最终任命吏部侍郎,病卒于长安,终年57岁。

主观臆断,妄下定论

经历一番战乱,韩愈被张建封收留在徐州幕府做事。此时,张建封是唐朝得力武将!他爱好打马球,况且唐代马球很兴盛,几乎贯穿全唐史,但是韩愈看不惯。

他认为:

打马球对军队无益,对军马有损,常游戏的马,只会旋转盘绕,忘却直线奔驰,打马球还

会伤人致残,枉费物时等。

于是,洋洋洒洒写了一封《上张仆射第二书》给张建封,恳请取消这项运动。

此时,我很纳闷:

韩翁,你想啥哪,马球这项运动是全唐人都在做的事,如此盛行必有其理,即使有不足咱也不能令其大将军把一辈子的爱好说戒就戒掉啊?!

况且,将军这么做是有深意的。

张建封并没有恼怒,而是认真回书一封《酬韩校书愈打球歌》解释:

儒生疑我新发狂,武夫爱我生雄光。杖移鬃底拂尾后,星从月下流中场。人不约,心自一,马不鞭,蹄自疾。凡情莫辨捷中能,拙自翻惊巧时失。韩生讶我为斯艺,劝我徐驱作安计。不知戎事竟何成,且愧吾人一言惠。”

这封信,颇有深意,意外告诫韩愈:

1、作为年轻人,有勇气敢于直言犯上是好的,但是太单纯,又太犀利,对未来仕途是不利的。

2、从专业的角度讲,作为军人,在没有战争的情况下,打马球是最好的练兵方法。伤马、废马之说,都是书生的话,没有理论依据。容易成伤马、废马的往往是哪些只在马槽养膘却不锻炼的马。

3、作为武将,身体强健、彪悍才能给自己信心,更能服众。

4、张建封入官已11年,在相互猜忌,藩镇作乱,皇室暗自闻风的险局下能得以自保,都是他的审时度势之功,靠打马球来向皇帝传达自己无欲无求。

最后,对韩愈寄予厚望,希望他今后做事能全面看问题,取得更大的成就。

在职场中,有不少人都因年轻气盛而怒怼上司,大有一副“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的洒脱。其实,最后也没找到理想的“留爷处”,而是到了食不果腹,为债而借债的地步。

是不是还有一些人,因年轻气盛,名校毕业,总以为自己高人一等,知识多,对领导的决策大为不满,殊不知身经百战的领导是在考虑全大局。

人的一生一定要遇到好的伯乐(懂得做自己的伯乐)(2)

让地球围着自己转

韩愈生于官宦世家,从小就立志入仕。现在机会来了,他却不想把握。

韩愈在张建封幕府做仕,当手下向他宣布规章制度和作息制度时,他却因受束缚而懊恼。因为他多年读书习文,懒散惯了。

我想说:

这是什么鬼逻辑!没入仕的时候可怜巴巴,真能做官了又嫌受束缚!

随后韩翁又来了这一出:上书张建封,求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取消这些规定,别让自己早出晚归!

此时,应该求张建封的心理阴影面积!

张建封的本意是想栽培韩愈,要想成就事业就得从合格的幕僚做起,那就必须遵守规章制度,才能更好的在军事上有所成就。

虽然后来韩愈也表现出了出色的军事才能,但都被自己毁掉了。

在职场中,要想领导栽培你,就不要怕苛刻的要求,反而要做的更好,才能有机会得到更多经验的传授,成长自己。

人的一生一定要遇到好的伯乐(懂得做自己的伯乐)(3)

又想当官,又不想干活

贞元十八年,韩愈在35岁这年,实现了他多年日夜苦思的长安梦。

在京城等待某官的这段时间,韩愈又操起老本行,读书写文,取得“声名塞天”的文学成就。

随即被任命为国子监四门博士。即做老师,教干部子弟。

去了京城做官,是不是很爽,此时他是正七品。但韩愈总是惆怅还不如离开。他又不是真的想如陶翁那样归隐,只想活在自己的诗文、饮酒、会友中!

说白了就是又想当官,又不想干活,只想活在自己的世界中。

这就是在职场的人,犯的通病。没找到工作苦恼,好不容易就业又不认真工作,总抱怨这不是自己的理想。狠心辞去,又不舍得,一直浑浑噩噩在职场。

人的一生一定要遇到好的伯乐(懂得做自己的伯乐)(4)

嘴没有把门的

贞元十九年,韩愈被举荐为监察御史。

好不容易升迁,却随即又被贬。

因为韩愈嘴太碎,与刘禹锡和柳宗元谈论对宫市的不满刘禹锡却是嘴快之人最藏不住事,难免无意说出去,又因韩愈写信给俱文珍。

王叔文听到这个小道消息,并读到了那封信,他和俱文珍又是死对头。他也讨厌宫市,在德宗面前又不直说,直接把韩愈搬了出来。

在当时的社会制度下,皇家的事不是随便能谈论的,自己又不能改变事实,张口就说,况且又有小人当道。

在职场中,也不乏这样的小人,但是管住自己的嘴,不要随便八卦别人私事,也是对自己的保护。

人的一生一定要遇到好的伯乐(懂得做自己的伯乐)(5)

不切实际,不知足

永贞元年,韩愈遇皇帝大赦天下,北归。任命法曹参军。(主审犯人,需要亲力亲为)。

遇赦岂不是人生一大幸事,韩愈则不认为!

他觉得自己是昔日堂堂的国子监教授,怎能干这种粗活,还不如去当那个被贬的阳山县令呢!他的远大志向备受打击!

失而复得,是多人求之不得的。对于工作总是挑肥拣瘦,却又做不出成绩,实属悲哀!

人的一生一定要遇到好的伯乐(懂得做自己的伯乐)(6)

要命的江湖义气

元和六年,韩愈任兵部官职,是因为他的军事才能被郑庆余发现,上奏宪宗,皇上很是高兴。

这次也算是不妄张建封的厚望,那就一展宏图吧。谁知,却又被贬。

韩愈偶然结识华阴县令柳涧,很是谈得来,并赠诗,不久,就收到柳涧贪赃被贬的消息。

韩愈马上上奏,责怪该事处理不当但柳涧却借此煽动百姓闹事,朝廷最后查明贪污属实,韩愈被牵连。

他不分青红皂白,为朋友两肋插刀,却遭其利用。

在交友上吃了这么多亏,他还不长记性,为人、做事缺乏理性思考。

最后,朝廷决定,不易任要职,还是回国子监教书吧!

这是不是很像我们生活当中为了讲朋友义气,不分情况而意气用事,甚至酿成大祸。

人的一生一定要遇到好的伯乐(懂得做自己的伯乐)(7)

不识时务的冲动、狂妄

韩愈的冲动、狂妄为他这次被贬付出了一生不可挽回的代价。

元和十四年,大唐有一桩盛事:唐宪宗要迎佛骨。

他内心还期望韩愈写一篇大作来纪念。

韩愈的爱女久病不好,心情浮躁,得知唐宪宗做这种信神弄鬼的荒唐事,随即大笔一挥,上书《论佛骨表》。言语犀利,嘲讽事佛礼佛的种种弊端。

唐宪宗翻看奏折,内心还在激动于这场盛事。

当朝几年来,战事不断,忧虑在心,他不醉酒金迷,一心为国,心力憔悴之时也需要有精神寄托。这种寄托就是佛祖。

忽然韩愈狂风暴雨而来,宪宗可能心想:

你韩愈可知我心中的苦,诺大的一个国要我操心,不开心又不能于别人说,我倾诉于佛祖又何妨,你怎知我心!不诛你诛谁?!

当即传旨:将韩愈革职查办,斩首于独柳树下!

朝中大臣、好友极力为韩愈说情,最终被贬潮州他的爱女在这次贬迁之中丧命。

好友张籍对韩愈的一番责骂可谓是直击要害:

你的亲人因你获罪,而沦为奴婢,从此陷入漫漫长夜,这些你想过吗?这是你要的吗?你为了自己的清名,让亲人搭上万世的痛苦,你难道内心不受谴责吗?

你最大的问题就是心口如一,口无遮拦笔无禁忌,恃才傲物,滥用才华。这如进考场不知考场规矩,身处大唐不知天子威仪。就好像你处华南酷暑之地不减冬衣,热死只能自己负责。这不能说明你有学问,你有才华,只能说你迂腐、愚蠢。连生存能力都没有,自己不保,何保亲人?自己不保,何保文坛?自己不保?何保天下社稷?

骂的那叫一个痛快,可韩愈再醒悟也换不来家人的性命了。

如果他懂的收敛自己的冲动、狂妄,在事后慢慢向宪宗渗透佛祖之事,或许会被宪宗原谅甚至采纳,或许会向他喜欢的韩侍郎倾吐心声,或许韩愈小女会得到御医最好的医治。

记住,有些冲动,可能会毁其一生。

韩愈作为一代文学巨匠,在传统文化上的贡献有目共睹,但在为官、处人、做事上却有失睿智,受到多人提携,皇帝赏识,本可有大好前途,大多却败在了自己的手里。

他自认是千里马,却忘了更要做自己的伯乐。

无论是生活还是职场,认清自己很重要,做自身的帆,把握好前进的方向,做自己的伯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