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无锡为什么要弃张家港而择宜兴?

关于无锡和常州的问题主要围绕在宜兴方面,所以说明一下无锡为何选择宜兴

近年来无锡一直在致力于锡澄一体化和锡宜一体化。而宜兴作为无锡的一块飞地一直成为锡宜一体化的牵绊。加之此前李小敏坦言苏南地区的行政划分有不合理的地方,我想李书记指的就是宜兴这块飞地吧。由此,我们难道就可以断定当年无锡弃张家港而择宜兴就是一步错棋吗?我看未必。更有人指责无锡当年之所以没有选择张家港是嫌弃彼时的张家港(沙洲县)是个穷地方,这个就更有理由为无锡正名了。

为什么江苏宜兴而不是江苏无锡(当年无锡为什么要弃张家港而择宜兴)(1)

熟悉苏南近代史的人们肯定知道1983年的那场行政划分,即地改市。地改市的目的就是让规模较大的城市带动下面的县。正如高考一样,高校要承担培养学生的责任,但是高校对生源也有着自己的门槛设置,如果成绩不行,至少也要会跳个健美操吧。当时摆在无锡面前的是无锡县、江阴县、宜兴县、沙洲县四选三。无锡县是无锡市的附郭县,这个是必须要选择的。江阴在无锡的正北方,工业能力初见端倪,且江阴将会让无锡列入沿江城市之林,也是必选项。如果考虑地域相连,那么张家港是理所当然的要被无锡收入囊中的。不过,无锡终究还是在宜兴和张家港之间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宜兴。这个选择既让自己满意,也让苏州满意,但是让西边的常州、镇江、南京都不十分满意,这个以后细说。

为什么江苏宜兴而不是江苏无锡(当年无锡为什么要弃张家港而择宜兴)(2)

如果可以四个都选享齐人之福是最好不过的。无锡弃张家港而择宜兴并不是张家港不如宜兴,而是无锡需要宜兴。况且彼时的张家港并不比宜兴差。无锡需要宜兴的什么呢?虽然张家港也是沿江城市,但是无锡已经有了江阴了,沿江不是问题。虽然无锡南部也挨着太湖,但是湖岸线实在是太短了。如果把宜兴收入囊中,那么无锡的那曲《太湖美》才能唱得响亮,无锡的太湖明珠也戴的心安理得。无锡是一个有江有湖的城市。同理,无锡县已经坐拥沪宁线了,争取到宜兴就是坐拥宁杭线。无锡占据了两个两全其美。

为什么江苏宜兴而不是江苏无锡(当年无锡为什么要弃张家港而择宜兴)(3)

无锡虽然是经济强市,但是在文化方面并没有自己的鲜明特色,虽然同属吴文化范畴,但是在苏州面前就显得不值一提了,我想无锡的知名度不及苏州也有这个原因吧。在文化方面,宜兴能给张家港所不能给的。宜兴是陶的古都、教授之乡、院士之乡,宜兴紫砂壶的知名度要甩开无锡惠山泥人几条双向八车道大街。无锡万达文旅城的地标性雕塑就采用的宜兴紫砂壶。

为什么江苏宜兴而不是江苏无锡(当年无锡为什么要弃张家港而择宜兴)(4)

宜兴的土地面积是张家港的两倍大。在苏南地区,土地面积将会为城市提升不可估量的价值。虽然宜兴有相当一部分的土地的附加值不算高,即丘陵高山地带。但是随着经济的转型升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试问张家港有几座山?几条河?宜兴的养老产业和健康产业就是依托于良好的生态环境。

为什么江苏宜兴而不是江苏无锡(当年无锡为什么要弃张家港而择宜兴)(5)

无锡选择宜兴还是对常州的一次截胡。无锡选择张家港必然使得苏州受挫,但是未必让自己更为强大。不过选择了宜兴则是让常州受挫。宜兴自古以来就是常州的地盘。这次落入无锡之手有三点不愉快。第一,常州对太湖的占有将少的可怜,仅有几公里的湖岸线。第二,宜兴作为常州战略腹地的价值要远远高于溧阳和金坛。第三,无锡将宜兴纳入“版图”将拦断常州和浙江的直接联系。有了宜兴,无锡将是鸡鸣三省的节点城市。

为什么江苏宜兴而不是江苏无锡(当年无锡为什么要弃张家港而择宜兴)(6)

1983年的这次行政划分让常州最为受伤,曾经常州府的八邑有江阴、无锡、金匮、荆溪、宜兴、靖江六个县给无锡和泰州给瓜分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