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飞的哺乳动物

世界上现存的鸟类约9000余种,所有鸟类都有羽毛和翅膀,除鸵鸟、企鹅等少数飞行功能退化的物种之外,一般都会飞翔。

考古学家发现,至少在1.5亿年前部分恐龙就已经进化出了羽毛和翅膀。1862年,在德国巴伐利亚州第一次发现了始祖鸟化石。

蝙蝠和狗比对(蝙蝠与马和狗同一祖先)(1)

图1 始祖鸟

始祖鸟被认为是第一种由陆地爬行动物转变成鸟类的生物,它具有叉骨、羽毛、翅膀等鸟类的各种特征。同时,始祖鸟也具有齿间板、坐骨突和人字形长尾巴等恐龙的特征。

因此,通过对始祖鸟化石的研究,人们认为鸟类是由兽脚亚目恐龙演化而来。这就意味着恐龙从来没有真正离开我们,它们的后代一直陪伴着人类共同生存在这个世界上。

在飞行动物种群中,还有一个声名狼藉的物种—蝙蝠。这是一种会飞的哺乳动物,它们身上没有羽毛和翅膀,但却有两侧对称的翼手。这层由带毛的、坚韧的皮膜构成的翼手,使得蝙蝠能像鸟类一样飞翔。

蝙蝠和狗比对(蝙蝠与马和狗同一祖先)(2)

图2 蝙蝠

蝙蝠之所以名声不好,大概与其生活习性有关。它们习惯于昼伏夜出、在黑暗中行动,给人一种鬼鬼祟祟的感觉。

另外,还有一个关键因素,是因蝙蝠的家族中有一支败类“吸血蝙蝠”,它们专以人或动物的鲜血为食。

吸血蝙蝠长着一副丑恶恐怖的面孔,犬齿长而尖锐、上门齿锋利如刀。在夜深人静之时,趁人或动物熟睡之机,它们会用其锋利的牙齿刺穿皮肤和动脉吮吸人或动物的鲜血。

通常吸血蝙蝠平均寿命为12年,每只一生能吸食100多升人或动物鲜血。由于吸血蝙蝠带有狂犬病毒,人或动物被攻击后很可能被感染而死亡。

因此,吸血蝙蝠在美洲热带雨林经常出没的地区,是令人深感恐怖的一种飞行动物。

蝙蝠和狗比对(蝙蝠与马和狗同一祖先)(3)

图3 影视中的吸血鬼形象

在世界各地,有许多吸血蝙蝠的恐怖传说,某些恐怖故事或小说中描写的“吸血鬼”,通常都是以它们为原形。

尽管未见吸血蝙蝠在我国活动的记载,但人们对蝙蝠的总体印象依然是负面的。

云南省景颇族民间曾有一个寓言传说,大致意思是:相传在远古时期,太阳温度很高,烤得大地炙热。陆地上一些动物被热得难以忍受,便七嘴八舌地诅咒太阳。

太阳听到后很诧异,认为这些地球动物不知好歹,给你们送温暖不但不感恩还口出秽言。太阳很生气,便扭头走了,从此天下变成漆黑阴冷的世界。

这时,动物们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离开太阳它们根本就没办法生存。于是,动物们聚集在一起,商量如何请太阳快点出来。

最后,它们达成一致意见,任何动物此后都不能得罪太阳,要把太阳当作神来崇拜。动物们商定,由不同的种群分别募捐祭献太阳,表达对太阳的敬意。

当鸟王让蝙蝠募捐时,蝙蝠把自己的翅膀收起来,说自己是鼠类不是鸟类。当鼠王让蝙蝠募捐时,它又展开自己的翅膀,说自己是鸟类不是鼠类。从此,蝙蝠失去了对所有动物的信任,成为一种不伦不类的动物。

蝙蝠和狗比对(蝙蝠与马和狗同一祖先)(4)

图4 不伦不类的动物蝙蝠

实际上,人们是借用这个寓言形容那些两面三刀,不讲诚信的人。但是,寓言本身却客观地反映了人们对蝙蝠的负面印象和评价。

当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蝙蝠的形象也并不完全是负面的。由于蝙蝠的“蝠”与幸福的“福”字谐音,很多场合人们都把蝙蝠作为祈福的吉祥物。

事实上,大部分蝙蝠也是某些害虫的天敌,通常以甲虫和蝇类为食。据科学分析,蝙蝠是与马和狗等由同一个哺乳类动物祖先大约在1亿年前分化出来的。

在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时,它们已经进化出不同的形象。大约5200万年前的始新世中期,随着气候变暖,又一次迎来植物的繁盛期,为昆虫的快速繁衍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蝙蝠和狗比对(蝙蝠与马和狗同一祖先)(5)

图5 会飞才能赢

在这段时期,哺乳动物也加快了进化速度,急剧向多元化方向发展。蝙蝠为提升捕猎效率,逐步进化出飞行技巧和回声定位能力,成为第一个会飞行的哺乳动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