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中游城市群现状 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1)

2025年,长江中游城市群协同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

总体定位

长江经济带发展和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支撑

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要城市群

发展目标

◎到2025年,长江中游城市群协同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

◎经济总量占全国比重进一步提升

◎支撑长江经济带发展、中部地区崛起乃至全国高质量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重点发展方向

◎建设重要先进制造业基地

◎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

◎构筑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

◎创建绿色发展先行区

◎培育高品质生活宜居地

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共同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联手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

◎充分发挥湘江新区、赣江新区及武汉东湖等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引领作用,促进城市间产业协作,优化产业链区域布局,加快建设若干先进制造业集群

统筹承接产业转移

◎明确差异化承接产业转移的重点方向和领域

◎积极承接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等地区资金、技术、劳动密集型产业,补齐建强产业链

构建科技创新共同体

◎推进武汉东湖、长株潭、鄱阳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提升区域创新能力

◎整合区域创新资源,鼓励科技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推动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湘江西岸科技创新走廊、赣江两岸科创大走廊合作对接

推动制造业服务业融合发展

◎建设一批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支持武汉打造“设计之都”

◎支持湖北、湖南开展科技金融创新,推进赣江新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鼓励设立金融后台服务基地

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

◎支持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培育壮大一批优势产业和龙头企业

◎共同打造湘赣红、潜江龙虾、洞庭香米等区域公用品牌

健全基础设施网络 共同提高内联外达能力

长江中游城市群现状 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2)

在江夏五里界京广高铁高架桥上,一列高铁动车组在油菜花海中飞驰而过。长江日报记者 李子云 摄

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加强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建设,推进宜昌、岳阳、九江等主要港口集约化规模化发展,促进其他沿江港口协同发展,推动长江中游港口群一体化治理 推动城市群内机场协同运营,提升武汉、长沙、南昌机场区域航空枢纽功能,完善国际航线网络 打造武汉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推动长沙、南昌等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建设,推动各种交通方式无缝衔接、便捷换乘

铁路:规划建设武汉至宜昌、武汉至合肥、长沙至赣州、襄阳至常德、益阳至娄底、荆门至荆州、仙桃至监利、常德至岳阳至九江、南昌至九江等铁路

公路:实施G4京港澳高速军山桥段、G60沪昆高速昌傅至金鱼石段、G50沪渝高速武汉至黄石段等高速公路扩容改造工程,建设一批国道跨省路段

规划建设监利至华容公铁两用大桥、九江至黄梅等跨江通道

航道:推进长江宜昌至武汉段4.5米水深航道整治工程前期论证工作

机场:建成鄂州机场。实施长沙黄花机场改扩建、武汉天河机场第三跑道建设、南昌昌北机场三期扩建,以及一批支线机场改扩建

共建新型基础设施

推动武汉、南昌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建设 升级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 完善武汉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功能,加快建设二级节点

2025年,武汉都市圈同城化取得实质性突破

长江中游城市群现状 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3)

潜江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网。 通讯员潜江宣 摄

《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十四五”实施方案》中,武汉被高频“点名”。武汉在长江经济带发展、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巩固“两横三纵”城镇化战略格局中,被赋予更大使命、重大任务和重大机遇。

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

◎依托武汉东湖、长株潭、鄱阳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强化创新资源集成,努力在关键共性技术、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重点领域形成突破,形成协同创新示范

◎到2025年,武汉、长株潭等都市圈同城化实现实质性突破

强化都市圈带动作用,优化城市群空间格局

◎全面提升武汉、长沙、南昌在先进制造研发、科技创新驱动、全球贸易服务、文化和商业品牌塑造等方面的功能

◎推动武汉、长沙合理有序疏解一般性制造业

◎逐步降低武汉市江汉区等人口密度过高城区的人口密度

◎加快武汉与鄂州、孝感、咸宁、黄冈、黄石等同城化进程

◎着力打造武汉都市圈

◎编制出台武汉、长株潭都市圈发展规划

◎依托京广通道,推动武汉、长株潭都市圈协同发展

◎依托沿江—京九通道,推动武汉、南昌都市圈互动发展

健全基础设施网络,共同提高内联外达能力

◎加强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建设

◎提升武汉、长沙、南昌机场区域航空枢纽功能

◎打造武汉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规划建设武汉至宜昌、武汉至合肥等铁路

◎实施G50沪渝高速武汉至黄石段等高速公路扩容改造工程

◎推进长江宜昌至武汉段4.5米水深航道整治工程前期论证工作

◎实施武汉天河机场第三跑道建设

◎推动南昌—武汉等特高压交流工程建设

◎推动武汉、南昌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建设

◎完善武汉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功能

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共同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充分发挥湘江新区、赣江新区及武汉东湖等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引领作用

◎武汉都市圈打造“光芯屏端网”全产业链

◎武汉重点发展城市轨道交通装备和零部件制造

◎武汉都市圈重点开发新能源、5G车路协同自动驾驶汽车

◎武汉建设航天产业基地

◎武汉联手宜昌、鄂州加快发展现代生物医药产业

◎武汉都市圈发展先进半导体、特钢、无机非金属等新材料

◎推进武汉东湖、长株潭、鄱阳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

◎鼓励科技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推动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湘江西岸科技创新走廊、赣江两岸科创大走廊合作对接

◎湖北加快推进光谷、珞珈、江夏等实验室建设

◎推动东湖科学城、岳麓山大学科技城和瑶湖科学岛建设

◎支持武汉建设国家先进存储产业创新中心、国家信息光电子创新中心、国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中心

◎支持武汉打造“设计之都”

深化改革全面开放,共同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

◎支持武汉、鄂州、南昌等发展临空经济

◎提高武汉、长沙、南昌等的中欧班列集结能力和运营质效

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共同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支持武汉建成运行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

◎支持武汉、九江、岳阳等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深化探索实践

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共同增进民生福祉

◎发掘运用好武汉、韶山、南昌等红色资源

◎深入研究长江文化,挖掘荆楚文化、湖湘文化资源,推动盘龙城、铜官窑、海昏侯国等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支持景德镇御窑、“万里茶道”等开展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前期工作,支持汉剧、湘绣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

◎打造红色武汉、革命大别山、秋收起义·湘赣红旗等红色旅游线路

◎联合打造岳麓、白鹿洞等书院和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等名楼文旅品牌。

◎打造武汉—长沙—南昌周末游产品

◎建设武汉国家华中区域应急救援中心

◎实施排水应急能力提升工程,闭合武汉、长沙、南昌、宜昌、岳阳、九江等重点城市防洪保护圈

(长江日报记者高萌)

【编辑:汪宇瑾】

更多精彩内容,请在各大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