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是一位占有相当地位的诗人,不仅如此,他的诗学主张和理论也对后人影响很大,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白居易去过哪3个古代名字的城市?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白居易去过哪3个古代名字的城市(一副烂牌在他手里)

白居易去过哪3个古代名字的城市

白居易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是一位占有相当地位的诗人,不仅如此,他的诗学主张和理论也对后人影响很大。

他的一生虽然在仕途上也有过起起落落,但终究也以高居刑部尚书的身份,退隐归乡,颐养天年。

这在我国古代文人之中,也是屈指可数的。其中缘由呢,用我们现代人的话说,主要是白居易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做到了与当时那个时代的同频共振,知道如何退、何时进?当官就要“兼济天下”,为人就要“独善其身”,这是白居易一生的精彩写照。

而这一切,都与一个地名有关,那就是唐朝的江州,现在的江西省九江市。

古代历来遭贬的官场文人不算少数,沉沦自落者有之,韬光养晦者不多。一副被贬的烂牌,真正实现“咸鱼翻身”的白居易算是有名的一位。

唐元和十年(公元815年)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这是他人生的一个转折点。他由京城降落到江州,仅是个司马,只不过是一个有名、有俸、无权、无事的职务,

他在《江州司马厅记》中写到:江州左匡庐,右江湖,土高气清,富有佳境。刺史,守土臣,不可无观游;群吏,执事官,不敢自暇佚;惟司马绰绰可以从空于山水诗酒间,由是郡南楼山、北楼水、湓亭、百花亭、风篁、石岩、瀑布、庐宫、源潭洞、东西二林寺、泉石松雪,司马尽有之矣。苟有志于吏隐者,舍此官何求焉?

但是,白居易在任江州司马期间,闲暇的时间多了,他也没有浪费,在广泛的读书、游历、写作、交游经历中,心胸也随之豁然开朗,为我国古典文学贡献了丰富的经典与开创之作,一位中国历史上光彩夺目的“白居易”蓄势待发,最终也完成了自己的“华丽蝶变”。

《琵琶行》,我国长篇叙事诗的又一巅峰之作。

不得不提一句,白居易的遭贬也与他前期的创作风格有关。在任江州之前,他写诗多以政治讽喻诗为主,笔锋直露,杀伤力偏重,得罪了不少朝中大臣。

到了江州之后,白居易也在官场历练中变得越发聪明起来,写诗风格转向了感伤一类,在闲适之中言情言志。就是看似简单的一个变化,却为我国古代文学留下了精彩华章。

要说长篇叙事诗,南北朝时期的《孔雀东南飞》和《木兰诗》那是首创的开山之作,文学地位无人能比。而白居易呢,却也奉献了《长恨歌》和《琵琶行》两首千古名篇,在传承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堪称我国古代长篇叙事诗的又一创作巅峰。

其中《长恨歌》是白居易早年(元和元年)所作,暂且不提。而《琵琶行》呢,便是他在江州时候的作品。

《琵琶行》中,“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叹,引发了后世无数仁人志士凄美而强烈的共鸣,成为流传至今的千古绝唱;而结尾的“坐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一句呢,令人读后同样为之感伤,白居易眼中的“琵琶女”不仅是青楼遭弃的一位凡妇俗女,更是天下芸芸众生“水深火热”的具体表现。

试想,如果白居易没有被贬的经历,怎么能够接触社会的最底层,怎么能够体会到自己的苦远远不及百姓的难,怎么会使自己更多感知为官之责的重大呢?

白居易的这首《琵琶行》篇幅过长,我们不便详细的解读,而他曾写有一首《夜筝》,却好像是《琵琶行》的精华浓缩版。

紫袖红弦明月中,自弹自感暗低容。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

大家可以仔细品味一下诗歌的第一句,便知全篇之意,就可以感觉出意境是多么的熟悉,是不是有点《琵琶行》的味道呢?其中的“紫袖”、“红弦”,分别是弹筝人与筝的代称,而“紫袖红弦”呢,不但暗示出弹筝者的乐妓身份,也描写出其修饰的美好,女子弹筝的形象也宛如画出。

“明月”点“夜”,月白风清,如此良辰,是不是也似曾相识?我们可以由此联想到浔阳江头那个明月之夜,一艘小船,一把琵琶,一位落魄诗人,一位色衰美妓,流动的音乐,泣血的心声,一幕幕在江州上演,一遍遍被后人挂牵。

其实,处在人生低谷的白居易也是幸运的。

他最知名的粉丝,也就是唐宣宗李忱,在《吊白居易》一诗中说:“胡儿能唱《琵琶》篇。

倘若白居易泉下有知,也该知足了。

《庐山草堂记》,中国园林学研究的奠基之作。

在江州,白居易是自由的,过着无差一身轻的生活。外出游历和交友,反而使生活越来越充实,逐渐冲淡了贬职的愤怨,慢慢走出了失意的阴影。庐山呢,成为了他心目中的圣地与天堂。

公元817年阴历四月的某一天,白居易与朋友一起来到江州城边的庐山游玩,在山顶的大林寺,忽然见到桃花刚刚盛开,惊羡之余,诗兴大发,随即口占了一首诗,名曰《大林寺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简单的二十八个字,却成了千百年以来咏唱庐山的经典之作。诗中不但表明了高山与平地气候的差异,而且非常自然地表达了诗人一种寻求心灵慰藉的心境,也是白居易自己主动释放情怀的开始,另一段看似闲适实则灵动的人生也将慢慢开启。

就在这一年,白居易在庐山的北香炉峰下建了一座草堂,也就是诗人李白所写的“日照香炉生紫烟”所在。

白居易根据地势、景物(包括竹林、泉流、山石在内)现状,自己精心规划,组织营建。草堂落成之日,他写了一篇散文详细记述,做以纪念,即《庐山草堂记》。

谁知白居易的有心之举,却也“无处插柳柳成荫”,他万万没想到,这篇《庐山草堂记》竟成了我国有关园林学研究的奠基之作。

我们节选这篇散文其中的一段,与大家一起分享。

乐天既来为主,仰观山,俯听泉,旁睨竹树云石,自辰及酉,应接不暇。俄而物诱气随,外适内和。一宿体宁,再宿心恬,三宿后颓然嗒然,不知其然而然。

从上述言语之中,我们可以看出,白居易非常喜欢自己的草堂作品,环境是那么的静雅,仰观山色,俯听泉声,外在也安适,内心更和乐。只要住一宿,身心就十分安宁,住两夜会更加恬静舒畅,住三个晚上以后呢,就完全忘记自我的存在,而跟万物融合、亲密无间。

这种潜移默化的感受,是表示白居易有了“陶渊明”的性情,更说明了放下才是最大的成功。有时候斤斤计较,往往会失去了前行的眼睛,“盲人摸象”岂不是太有点不知轻重?

白居易在开创园林学的同时,也为自己的前途提供了更多选择的可能。

《与元九书》,一篇现实主义诗歌的伟大宣言。

元九,就是诗人元稹,是白居易一生的至交。他们的朋友情谊自古少有,并且留下了“元白”的历史佳话。他们同追求,共命运,互通有无,来往频繁,这在交通工具落后和信件交流时长的古代,是很不容易的,也是非常的不简单。

这也是白居易性格的长处吧。生活中的烦恼,有朋友说说,自然也会消除很多,不然时间长了,不是抑郁也会患自闭症的。

这时,白居易被贬江州司马,元稹也同样的遭遇,降职到了通州司马任上。

白居易最大的长处在于他有自己的思想,更有干一行专一行的坚定意识。

写诗呢,主要分两种流派,李白属于浪漫主义,杜甫属于现实主义。而白居易呢,则是融二者为一体,偏重现实主义。

古代诗人很多,但是对“怎么写诗”却很少有理论性的著述。白居易在江州的这段时间,除了旅游散心、写诗作文之外,还对诗歌的创作与发展提出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并且把自己的思想观点写给自己的好友元稹,共同分享,评论一番,寻求之间的共同点,最终扛起了新乐府运动的旗帜,发出了我国古代现实主义诗歌的伟大宣言。

这就是《与元九书》的历史贡献。这是一封写给其挚友元稹的长达3200多字的书信,是中唐时期提倡现实主义、批判形式主义的最全面、最系统、最有力的宣言,在我国诗歌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给予了后人写诗明确的指导原则,特别值得提出的是民国大师胡适,为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他把白居易“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观点推崇到极致。

白居易在《与元九书》曾写到“始得名于文章,终得罪于文章”,也道出了自己被贬江州的真实缘由,就是自己的诗歌触痛了朝中的权贵,这也是白居易的可贵之处。

江州之旅,使白居易明白了很多,也是白居易改变了原有诗歌写作的固执,却始终不变自己为官一任的坚持。

“司马”无事可做,而白居易呢,不仅有诗,更有他自己的远方。

公元818年,白居易升任忠州刺史。

三年的江州生活,是白居易人生由没落到开挂的中转站,也是白居易给予后人不可或缺的宝贵财富。

平民之宴且谈到此,不知朋友们有什么想法?

END~

要知白居易的忠州之路又会有怎么样的精彩人生,请继续关注平民之宴。

笔名[鹤鸣甘棠],文章[原创首发]。

@平民之宴@头条号@微头条@齐鲁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