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可转债同时有股性和债性。如何衡量可转债的债性呢,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指标就是到期收益率,本文就系统给大家介绍下什么是到期收益率、以及如何使用到期收益率。
一、什么是到期收益率
你买入了一万元的可转债,如果不考虑将可转债转股,而是一直持有到期拿回本息的话,这笔投资的年化收益率,就是可转债的到期收益率(我们经常看到的YTM,就是到期收益率)。
比如,你买入了100张绿茵转债,现在绿茵转债的价格为107.800元,总共花了10780元买入。
根据绿茵转债的发行公告,我们知道它兑付利息的方案如下:第一年0.4%、第二年0.6%、第三年1%、第四年1.5%、第五年2.5%、第六年3%,到期时会以113元的价格赎回(包含最后一期利息3%)。
如果这100张绿茵转债你一直持有到期的话,你可以拿到40 60 100 150 250 11300=11900元。
这笔投资,你买入一共花了10780元,到期一共拿回11900元,持有了6年,根据到期收益率的计算公式,可以计算得出这笔绿茵转债投资的年化收益率为1.76%,也就是到期收益率为1.76%。
二、什么是税前到期收益率
在第一部分中,以绿茵转债为例计算出绿茵转债目前的到期收益率为1.76%。这个1.76%到期收益率的计算,没有对利息扣税,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税前到期收益率。
在上面部分中,只说了绿茵转债的税前到期收益率为1.76%,没有给出具体的计算步骤,这里介绍下税前到期收益率的计算方法:
解释下上面的计算过程:
(1)设税前到期收益率为x,买入100元绿茵转债,第一年能拿到的利息为0.4元,现在离到拿第一年利息的时间还有0.770年,所以将0.770年后的0.4元折现到现在值多少钱,就是上面公式中第一个加号左边的式子;
(2)后面几个加号同理,所以上图公式中等号左边的意思就是将未来能拿到的所有现金流(本金和利息)折现到现在能值多少钱;
(3)上图公式中等号右边就是可转债的现在价格;
(4)将未来能拿到的所有现金流(本金和利息)折现到现在的价值,等于现在可转债价格,得到的利率就是到期收益率。
在上图公式中,所使用的利息是没有扣税的利息,比如第一年利息0.4元,就是绿茵转债发行公告中公布的第一年的利息,是没有扣税的,所以计算得到的到期收益率就是税前到期收益率。
三、什么是税后到期收益率
理解前面介绍的税前到期收益率后,再看税后到期收益率就非常简单了。对于我们个人投资者而言,利息要扣20%的税,所以我们真正拿到手的利息是公布利息的80%。
还是用上面绿茵转债为例进行说明,下面是绿茵转债的付息方案:第一年0.4%、第二年0.6%、第三年1%、第四年1.5%、第五年2.5%、第六年3%,到期时会以113元的价格赎回(包含最后一期利息3%)。
比如你买入了100元绿茵转债,那么一年后你能拿到的实际利息为0.4元*80%=0.32元,两年后能拿到0.6元*80%=0.48元...最后一年能拿到100元 13元*80%=110.4元。所以根据第二部分介绍的公式,可以列出如下方程用于计算税后到期收益率:
所以绿茵转债税前到期收益率为1.76%,税后到期收益率为1.18%。
实际上,税后到期收益率的计算,由于最后一期利息扣税方案有争议,所以税后到期收益率的计算,实际上也是有一些争议的。
比如这里的绿茵转债,最后一年到期的时候,每张可转债(面值100元)会给投资者发放113元(其中包含最后一年利息3元),那么是按13元(超出面值部分)还是按3元(最后一期利息)扣税呢?
从我们个人投资者的角度而言,肯定是希望按照3元扣税,这会让我们的收益增加不少。
历史上到期的可转债,目前只有辉丰转债是只针对利息部分扣税,大多还是将超出面值的部分都扣税(实际上,这让我们普通投资者的收益降低)。所以目前税后到期收益率的计算,最后一期利息扣税还是以超过100元的部分都扣20%的税来计算的。
(1)集思录
(2)宁稳网
可以看到,集思录与宁稳网的税前到期收益率与税后到期收益率数据完全没出入,随便参考其中的任意一家均可。
如果一只可转债的税后到期收益率能够达到或者超过同期货币基金的收益率,那么这只可转债的债性就非常明显。
目前货币基金的收益率在2%左右,如果你现在买入一只税后到期收益率比2%多(越多越好)的可转债,那么就相当于持有一个货币基金的收益作为保底,而且在到期前这几年还给你多次以较高价格卖出的机会。
当然了,在可转债投资中,并没有哪个指标是万能的,并不是说只参考一个指标进行投资。但是,税后到期收益率是我们进行可转债投资值得关注的一个重要指标,与其他指标一起构成我们的投资决策。
六、说明
到期收益率的讨论前提是可转债不发生违约,到期了能够按时还本付息。如果到期了不能把本金和利息按时给你,那么再高的税后到期收益率都是浮云。
当然了,目前历史上尚未有可转债发生违约,在以后违约也会是一个小概率的事件,虽然不可能完全避免。
文章首发于公众号:海豚指数估值,转载务必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