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是北宋时期的大文学家,他极力主张文章要精悍,语言要简练每次写完文章,他都要字斟句酌,尽力删去可有可无的字句,直至无一冗句废字,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关于欧阳修的名言简单的?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关于欧阳修的名言简单的(欧阳修锤炼字句)

关于欧阳修的名言简单的

欧阳修是北宋时期的大文学家,他极力主张文章要精悍,语言要简练。每次写完文章,他都要字斟句酌,尽力删去可有可无的字句,直至无一冗句废字。

有一次,一位叫钱惟演的人在洛阳修了一座驿舍,请欧阳修、谢希深、尹师鲁各写一篇文章纪念。结果,谢希深用了700字,欧阳修用了500字,而尹师鲁只用了380字,并且叙事完备,结构严谨。欧阳修称赞尹师鲁写得好,但又不甘落后,便提了美酒去拜访尹师鲁,向他真诚地请教文章精粹之道。而后又煞费苦心另写了一篇,不但比尹师鲁的文章少用了20多字,而且结构更加完整严谨。

据说,欧阳修写《醉翁亭记》的时候,在开头部分大费心思。最初,他把滁州四面的山都写到了:“环滁四面皆山,东有乌龙山,西有大丰山,南有花山,北有白米山”一串文字。后来,经过反复斟酌,只用“环滁皆山也”五个字,便把滁州四面环山的特点极其精炼地概括出来。

欧阳修做翰林院编修时,有一天和几个编修一同出游,适逢一匹脱缰的马在路上狂奔,踏死了一条狗,他提议把这件事记下来。一位编修说:“这有何难?”接着顺口说道:“有黄犬卧于道,马惊,奔逸而来,蹄而死之。”意思是说,有条黄狗卧在道上,马受惊了,奔驰而来,马蹄把它踩死了。另一人接着说:“有黄犬卧于通衢,逸马蹄而杀之。”最后第三个人说:“有犬卧于通衢,卧犬遭之而毙。”

欧阳修听了表示不同意,说:“这样写太罗嗦了,要是让你们去做编史,恐怕写一万卷也写不完。”那人反问说:“那么依你之见呢?”欧阳修说:“用‘逸马杀犬于道’六字即可。”

另据《宋稗类钞》记载:有一次欧阳修替人写了一篇《相州锦堂记》,其中有这样两句:“仕宦至将相,富贵归故乡。”交稿后,他又推敲了一下,觉得不妥,便派人骑快马将稿子追回,修改后又快马再送回。来人接过改稿,草草一读,很是奇怪:这不还和原稿一模一样吗?仔细研读后才发现,全文只是将“仕宦至将相,富贵归故乡”改成了“仕宦而至将相,富贵而归故乡”,快马追回的只是两个“而”字。但他反复吟诵后,才发现个中妙处。原来,改句中增加了两个“而”字,意义虽未改变,但是读起来语气由急促变为舒缓,音节和谐,增加了语言抑扬顿挫的音乐美。

俗话说,文以精为贵,句以简为佳,欧阳修深谙其道。写作过程中的锤炼字句,更是为了使文章准确而简练,欧阳修的惜字如金至今仍堪为典范。

微信号搜索:中华诗文学习,或shiwen_xuexi

来稿请投:shiwenxuexi@163.com

欢迎读者朋友以个人名义分享,未经授权,禁止转载用于商业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