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海燕

【作者】高尔基

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一会儿翅膀碰着波浪,一会儿箭一般地直冲向乌云,它叫喊着,──就在这鸟儿勇敢的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欢乐。

在这叫喊声里──充满着对暴风雨的渴望!在这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愤怒的力量、热情的火焰和胜利的信心。

海鸥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呻吟着,──呻吟着,它们在大海上飞窜,想把自己对暴风雨的恐惧,掩藏到大海深处。

海鸭也在呻吟着,──它们这些海鸭啊,享受不了生活的战斗的欢乐:轰隆隆的雷声就把它们吓坏了。

蠢笨的企鹅,胆怯地把肥胖的身体躲藏到悬崖底下……只有那高傲的海燕,勇敢地,自由自在地,在泛起白沫的大海上飞翔!

乌云越来越暗,越来越低,向海面直压下来,而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

雷声轰响。波浪在愤怒的飞沫中呼叫,跟狂风争鸣。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

海燕叫喊着,飞翔着,像黑色的闪电,箭一般地穿过乌云,翅膀掠起波浪的飞沫。

看吧,它飞舞着,像个精灵,──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的精灵,——它在大笑,它又在号叫……它笑那些乌云,它因为欢乐而号叫!

这个敏感的精灵,——它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它深信,乌云遮不住太阳,──是的,遮不住的!

狂风吼叫……雷声轰响……

一堆堆乌云,像青色的火焰,在无底的大海上燃烧。大海抓住闪电的箭光,把它们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这些闪电的影子,活像一条条火蛇,在大海里蜿蜒游动,一晃就消失了。

——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

这是勇敢的海燕,在怒吼的大海上,在闪电中间,高傲地飞翔;这是胜利的预言家在叫喊: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知识点:】

一、在阅读过程中积累词语,校正读音:

高傲(ào) 呻吟(yín) 翡翠(fěi) 一步

掠起(1uè) 困乏(fá) 蜿蜒(wān yán)

高傲:原指极为骄傲,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人。贬义词,课文中贬词褒用,指清高、自负、不卑躬屈膝。

精灵:指民间传说中的恶魔鬼怪。在古代东方某些地方的神话传说中,精灵常指反抗上天统治者的“恶魔”。这里是指海燕英勇、机智的反抗精神。

呻吟:指人因痛苦而发出声音。

翡翠:一种名贵的半透明的翠绿色的硬玉。课文比喻海浪。

掠起:轻轻擦过或拂起。

震怒:异常愤怒,大怒。震,情绪过分激动。

号叫:这里形容海燕的极度欢乐。

敏感:生理上或心理上对外界事物反应很快。

预言家:预先说出将来要发生的事情的人。

困乏:疲乏。

蜿蜒:蛇类爬行的样子,弯弯曲曲地。

二、概括大意:

1.(1—6节)暴风雨孕育之际海上景象

2.(7—11节)暴风雨迫近之时海上景致

3.(12—16节)暴风雨来临之前海上景观

三、课堂讨论

1.本文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全文着重描绘了三幅图画。三幅图画就是全文的三段。第一段写海燕对暴风雨到来的渴望;第二段写海燕为暴风雨迫近而欢乐,而号叫;第三段,写海燕在暴风雨就要来临时发出了胜利的预言。全篇在内容结构上层层推进,前后呼应,构成了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它以暴风雨渐次逼近为线索,按海面景象的发展变化可分为三个大的场景,海燕也被安排在暴风雨“将来”──“逼近”──“即临”的三个场面中进行刻画。海燕的性格随着情节的发展逐步鲜明,海燕的形象随着这暴风雨的渐次逼近而逐步完善。

2.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热情歌颂像海燕一样勇猛坚强、乐观自信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的战斗精神。

3.第一幅画面中海上景象怎样?海燕表现如何?

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说明一场暴风雨正在孕育。就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乌云和大海之间高傲地飞翔,表现了海燕渴望暴风雨到来的快乐心情和英勇无畏的气概。

4.其它海鸟表现怎样?作者用了哪些词语来刻划这些海鸟?这样写有何作用?

海鸥在飞窜,十分恐惧;海鸭在呻吟,吓得掩藏了起来;企鹅非常胆怯,躲藏在悬崖底下。用了呻吟、飞窜、恐惧、掩藏;呻吟、吓坏;胆怯、躲藏等词不达意语来刻划那些海鸟,通过对比,突出海燕勇敢搏击、藐视恶劣环境的英雄气概,使海燕的形象更鲜明。

5.作者为什么在对三种海鸟作了无情的揭露后,又转换语气热情赞扬海燕?

这样写有两个作用:一是与开头呼应,可以让海鸥、海鸭、企鹅与海燕形成鲜明的对比;另一个是承上启下,原来大海苍茫一片,这时已经“泛起白沫”,由于背景的变化,画面也就变化了,这样很自然地进入了第二段。

6.第二幅画面中海上景色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一环境的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乌云越来越暗、越来越低。向海面直压下来,雷声轰响、狂风肆虐,把波浪抱起,甩到悬崖上,摔成尘雾和碎末。大海呢,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雷声,波浪还在愤怒的飞沫中呼叫。

这一环境的变化说明俄国当时白色恐怖严重,反动势力猖獗,革命与反革命的斗争激烈。特别在第8节作者在写狂风与巨浪搏斗时,用了“紧紧”、“恶狠狠地”、“把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等词句,进一步说明当时革命与反革命斗争已经到了短兵相接的程度。但是,尽管反动势力猖狂一时,敏感的精灵——海燕已听出了它们的“困乏”。这告诉我们革命正在向有利于人民的方向转化。

7.在这险恶的环境中,海燕的表现怎样?

海燕不畏强暴,它飞舞着,箭一般地穿过乌云,翅膀掠起波浪的飞沫,它面对猖狂的反动势力充满信心地大笑,还大声号叫,它为暴风雨的迫近而欢乐,它深信乌云遮不住太阳,革命是必胜的。

作者用了“敏感的精灵”、“早就听出”、“深信”等词语来描写海燕,不仅使我们从外在形象上了解了海燕,而且使我们从一定的思想深度上感受到了海燕这一形象的高大、可敬。

8.第三幅画面海景有什么变化?海燕表现怎样?

这是一幅暴风雨就要来临的图景,狂风吼叫,雷声轰响,乌云象火焰,闪电象火蛇,而大海呢?勇敢迎战,抓住闪电的箭光,把它们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并且越战越勇,终于怒吼了。这一切说明,革命的形势迅猛发展,一切反动势力终于陷落在人民的汪洋大海中。这里从“狂风怒吼”到“大海怒吼”,既表明了斗争的激烈残酷,又说明了革命发展的趋势,预示着旧世界必将被人民摧毁,新纪元必将由人民来开拓。

在这幅图画里作者让我们先闻其声,后见其形,最后再闻其声。这里着重写了海燕的叫喊,三次出现“暴风雨”,一是说明暴风雨即将来临,海燕以胜利的预言家的姿态号召人民要迎接暴风雨,敢于斗争,敢于胜利。二是表明了海燕对暴风雨的渴望。表现了人民对沙皇反动政府的强烈仇恨,迫切地要求推翻沙皇政府。三是加强了文章的气势,表明人民群众一旦起来以后,其势如急风暴雨,锐不可当,从而热情地歌颂了人民的力量。

9.在文章的结尾,海燕为什么像“胜利的预言家”在叫喊,为什么海燕对暴风雨充满了渴望?海燕的两次大声疾呼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在文中赞美的是像“海燕”一样的无产阶级战士,鞭挞的是“海鸥“海鸭”“企鹅”等形形色色自私、怯懦的不革命者,以及“乌云”“狂风”等反革命势力,表现了作者抑恶扬善,爱憎分明的情感态度。

10.作者在文中是怎样来表现这只海燕的?

把海燕的活动放置海面上暴风雨来临的典型环境中,以此来烘托海燕的性格。海面上自然景象的变化愈来愈险恶,而海燕的战斗情绪愈来愈高涨。当暴风雨在酝酿之中时,海燕早已按捺不住对暴风雨的渴望和欢乐,热切地迎接新生;当暴风雨逼近,海燕在风吼雷鸣中飞舞着,欢笑着,号叫着;当暴风雨即将爆发时,海燕预示着暴风雨即将来临,鼓舞人们积极行动起来。海燕是矫健勇猛、心情欢快、斗志昂扬、无所畏惧形象。

暴风雨来临三幅图景:来临、逼近、到来

11.理解下列语句:

① 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比喻和拟人。“黑色的闪电”准确传神地展现了海燕矫健、勇猛的雄姿;“高傲”赋予海燕以人的性格,用拟人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海燕藐视一切反动势力的精神风貌。

② 风紧紧抱着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

拟人。连用“抱”“甩”“摔”几个动词,还有“恶狠狠”,赋予狂风人的性格和行为,写出了风的猖狂的气焰。

③ 这个敏感的精灵,——它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它深信,乌云遮不住太阳,——是的,遮不住的!

比喻、拟人和反复。“敏感的精灵”,“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比喻和拟人的手法显示了海燕的勇敢和智慧,说明无产阶级革命者的高度的预见性和敏锐的洞察力。“乌云遮不住太阳,——是的,遮不住的!”运用反复,语气肯定,表达了坚定不移的必胜信念。

12.《海燕》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具有强烈抒情性的语言。

作为散文诗,《海燕》的语句不分行,但它精练、形象、优美,有一定的跳跃性,节奏感强。例如“海燕叫喊着、飞翔着,像黑色的闪电,箭一般地穿过乌云,翅膀掠起波浪的飞沫”,短短一句,以“叫喊”写声,以“黑色的闪电”写形,以“飞翔”“穿过乌云”“掠起波浪的飞沫”写一连串的快速敏捷的行动;有比喻、有夸张(“箭一般地”,比喻中兼有夸张),形象特征鲜明;较多的句中停顿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琅琅上口。全诗语言充满激情,使人振奋,如结尾“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既是期盼,呼唤革命的风暴,又是对人民的战斗召唤。比喻、夸张、拟人(如“大海抓住闪电的箭光,把它们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使语言优美而有气势,增强了表达效果。

语言形象、生动、准确。

表现海燕飞翔时的速度和姿态,“像黑色的闪电”,借“黑色”代海燕,以“闪电”喻雄姿,形象鲜明。刻画海燕动作变化的词语也很准确,开始“直冲”,后来“穿过”,突出更加勇猛、矫健的形象。表现海燕的声音、神态的词语有“叫喊”“大笑”“号叫”等,突出了海燕对胜利充满信心。相反,刻画其他海鸟形象时使用的词语则充满贬义色彩,如“呻吟”“蠢笨”“胆怯”“躲藏”等,生动地揭示了这伙害怕革命的家伙们的丑恶嘴脸。

13.本文是如何运用象征手法的?

“海燕”——象征了坚强无畏、英勇善战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

“暴风雨”——象征1905年俄国革命前夕一触即发的革命形势,一场酝酿中的推翻沙皇独裁统治的无产阶级革命;

“大海”——象征革命高潮时人民群众排山倒海的力量。

“海鸥”“海鸭”“企鹅”——象群象征害怕革命会破坏他们的安乐窝的形形色色的假革命和不革命者。

(老师补充:写海鸥“呻吟”“飞窜”“恐惧”“掩藏”,海鸭“呻吟”“吓坏”,企鹅“胆怯”“躲藏”的惊恐万状的丑态,正是为了与海燕“高傲的飞翔”、欢乐的“叫喊”形成鲜明的对比,以突出海燕英勇坚强、乐观自信的形象。作者对它们进行了无情的鞭挞。)

“乌云”“闪电”“雷声”“狂风”——象群象征了反革命的黑暗势力

(老师补充:写它们的猖狂是为了点明海燕所处的险恶的环境,第二部分写海浪与狂风生死搏斗的激战场面,是以壮阔的背景来烘托海燕的战斗雄姿;第三部分写风、云、雷、电,正是为了烘托海燕发出战斗号召的豪迈激昂,振奋人心。)

14.作者是怎样塑造海燕这一形象的?

直接描写。“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当暴风雨在酝酿之中时,海燕早已按捺不住对暴风雨的渴望和欢乐,冲击于阴云和海浪之间,勇猛地叫喊。

当暴风雨逼近,阴云直压下来时,海燕仍然有如“黑色的闪电”,离弦的箭,在风吼雷鸣中飞舞着,笑着,号叫着,像“暴风雨中的精灵”;当电闪雷鸣、山呼海啸,暴风雨即将爆发时,海燕以胜利的“预言家”的姿态,终于发出了疾呼──“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这是时代的战斗的宣言,它预示着革命风暴即将来临,鼓舞人们积极行动起来,去迎接伟大的战斗,表现了一种坚强无畏的革命理想主义精神,豪情万丈,激荡人心。

运用衬托。用海鸥等的胆怯、自私和逃避现实,对比、烘托出了海燕勇敢、执著、不畏强暴和勇于献身的崇高精神;正是在对暴风雨的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所形成的鲜明对照中,一个勇敢无私、乐观坚定、卓然不群的海燕的形象呼之欲出。

写“风”“雷”“云”“电”也是为了反衬“海燕”矫健、勇猛的战斗雄姿和乐观无畏的革命豪情。高尔基正是运用形象的对比、烘托,抑恶扬善,鞭挞恶丑,褒扬美善,才塑造出了“海燕”这一饱含力与美、深刻反映了时代特征的艺术形象,从而吹响了一曲嘹亮的时代进军的号角,唤醒民众,鼓励他们勇敢地投入争取解放的斗争中去。

九年级下册语文海燕预习 海燕.高尔基.课文(1)

九年级下册语文海燕预习 海燕.高尔基.课文(2)

九年级下册语文海燕预习 海燕.高尔基.课文(3)

九年级下册语文海燕预习 海燕.高尔基.课文(4)

九年级下册语文海燕预习 海燕.高尔基.课文(5)

九年级下册语文海燕预习 海燕.高尔基.课文(6)

九年级下册语文海燕预习 海燕.高尔基.课文(7)

九年级下册语文海燕预习 海燕.高尔基.课文(8)

九年级下册语文海燕预习 海燕.高尔基.课文(9)

九年级下册语文海燕预习 海燕.高尔基.课文(10)

九年级下册语文海燕预习 海燕.高尔基.课文(11)

九年级下册语文海燕预习 海燕.高尔基.课文(12)

九年级下册语文海燕预习 海燕.高尔基.课文(13)

九年级下册语文海燕预习 海燕.高尔基.课文(14)

九年级下册语文海燕预习 海燕.高尔基.课文(15)

九年级下册语文海燕预习 海燕.高尔基.课文(16)

九年级下册语文海燕预习 海燕.高尔基.课文(17)

九年级下册语文海燕预习 海燕.高尔基.课文(18)

九年级下册语文海燕预习 海燕.高尔基.课文(19)

九年级下册语文海燕预习 海燕.高尔基.课文(20)

九年级下册语文海燕预习 海燕.高尔基.课文(21)

九年级下册语文海燕预习 海燕.高尔基.课文(22)

九年级下册语文海燕预习 海燕.高尔基.课文(23)

九年级下册语文海燕预习 海燕.高尔基.课文(24)

九年级下册语文海燕预习 海燕.高尔基.课文(25)

九年级下册语文海燕预习 海燕.高尔基.课文(26)

九年级下册语文海燕预习 海燕.高尔基.课文(27)

九年级下册语文海燕预习 海燕.高尔基.课文(28)

九年级下册语文海燕预习 海燕.高尔基.课文(29)

九年级下册语文海燕预习 海燕.高尔基.课文(30)

九年级下册语文海燕预习 海燕.高尔基.课文(31)

九年级下册语文海燕预习 海燕.高尔基.课文(32)

九年级下册语文海燕预习 海燕.高尔基.课文(33)

九年级下册语文海燕预习 海燕.高尔基.课文(34)

九年级下册语文海燕预习 海燕.高尔基.课文(35)

九年级下册语文海燕预习 海燕.高尔基.课文(36)

九年级下册语文海燕预习 海燕.高尔基.课文(37)

九年级下册语文海燕预习 海燕.高尔基.课文(38)

九年级下册语文海燕预习 海燕.高尔基.课文(39)

九年级下册语文海燕预习 海燕.高尔基.课文(40)

九年级下册语文海燕预习 海燕.高尔基.课文(41)

九年级下册语文海燕预习 海燕.高尔基.课文(42)

九年级下册语文海燕预习 海燕.高尔基.课文(43)

九年级下册语文海燕预习 海燕.高尔基.课文(44)

九年级下册语文海燕预习 海燕.高尔基.课文(45)

九年级下册语文海燕预习 海燕.高尔基.课文(46)

九年级下册语文海燕预习 海燕.高尔基.课文(47)

九年级下册语文海燕预习 海燕.高尔基.课文(48)

九年级下册语文海燕预习 海燕.高尔基.课文(49)

九年级下册语文海燕预习 海燕.高尔基.课文(50)

九年级下册语文海燕预习 海燕.高尔基.课文(51)

九年级下册语文海燕预习 海燕.高尔基.课文(52)

九年级下册语文海燕预习 海燕.高尔基.课文(53)

九年级下册语文海燕预习 海燕.高尔基.课文(54)

九年级下册语文海燕预习 海燕.高尔基.课文(55)

九年级下册语文海燕预习 海燕.高尔基.课文(56)

九年级下册语文海燕预习 海燕.高尔基.课文(57)

九年级下册语文海燕预习 海燕.高尔基.课文(58)

九年级下册语文海燕预习 海燕.高尔基.课文(59)

九年级下册语文海燕预习 海燕.高尔基.课文(60)

九年级下册语文海燕预习 海燕.高尔基.课文(61)

九年级下册语文海燕预习 海燕.高尔基.课文(62)

九年级下册语文海燕预习 海燕.高尔基.课文(63)

九年级下册语文海燕预习 海燕.高尔基.课文(64)

九年级下册语文海燕预习 海燕.高尔基.课文(65)

九年级下册语文海燕预习 海燕.高尔基.课文(66)

九年级下册语文海燕预习 海燕.高尔基.课文(67)

九年级下册语文海燕预习 海燕.高尔基.课文(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