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一生都在想着战胜别人,总在想着征服对手,但是人生最大的对手不是别人,而是自己。

——曾说

曾国藩为人处事的态度(曾国藩论刚毅与)(1)

我们能看出来别人存在的错误,但是却不知道自己心心念念所信奉的某些教条,本身就是错的。

所以最大的错误就是看不到自己本身的问题,我们总想着凡事都要比别人强,一遇到错误的时候,我们总在从外界找原因,但是却不知道,当你能够战胜自己,发现自己的问题时,很多问题便能迎刃而解。

最强大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

当一个人看不清自己时,延伸出来的就是刚愎自用的缺点,人生可以倔强,可以刚毅,但是却不可刚愎自用。

这两种看上去相似的特质,却会产生两种不同的结局的人生。

曾国藩有一句话:强毅之气,绝不可无,然强毅与刚愎有别,古语云:“自胜之谓强”,曰“强制”、曰“强恕”、曰“强为善”,皆自胜之义也。

至于刚毅之气绝不能没有,但是刚毅和刚愎是不同的,俗话说“自己战胜自己成为强”,强制、强怒、强为善,这都是自己战胜自己的意思。

一个人要在改变自己上多下功夫,但不要把自己的心思用在改变别人上面,如果察觉不到自己的问题,遇见状况就去埋怨别人,这就是刚愎自用。

而刚毅就是在自己身上找原因,并且能够有足够强的意志去改变自己。

曾国藩为人处事的态度(曾国藩论刚毅与)(2)

比如说你在职场中犯了一个错误,导致自己在工作岗位上一直非常不顺,得不到升迁,得不到加薪,总之就是非常的被动。

这时当你一味抱怨人生运气不好,没有机会的时候,却从来没有在自己身上找原因,那么仍然解决不了这个问题。

当你反思自己的时候,或许会发现自己对待工作不够认真,自己的情绪大于能力等等,才能够从根本解决问题。

这就是从刚愎自用的状态中觉醒,逐渐走向刚毅的过程。

所以曾国藩又说到:“战胜自己就是战胜自己的那些缺点,如果不习惯早起,就强迫自己天不亮就起床,如果不习惯庄重恭敬,就强迫自己祭祀,如果不习惯辛苦,就强迫自己和士兵同甘共苦。”

能强迫自己就是强,强迫自己坚持某种好的习惯,这就是毅,不能按这样的方式去做,那么你会发现自己的人生越来越被动。

刚毅,是坚持自己的好的习惯,而刚愎自用,是坚持自己错误的方式。

在自我认知的状态中,两者看上去大概相同,但是实际上却有着天差地别。

曾国藩为人处事的态度(曾国藩论刚毅与)(3)

在宋朝时有一个人叫赵概,他和欧阳修是同事,赵概性情温和庄重,沉默寡言,欧阳修刚开始非常看不起他。

后来欧阳修的外甥女和人淫乱,忌恨欧阳修的人就借题发挥,暗中诋毁欧阳修,皇上听了震怒,也没有人敢替欧阳修作辩护,只有赵概为欧阳修从中求情。

赵概说到:“欧阳修文采出众,才能成为皇上的进臣,皇上不能随便听信谗言就污蔑他。”

有人就问赵概:“你不是和欧阳修之间有怨恨吗?”

赵概说:“因私废公,我是不能做这种事情的。”

后来皇上没有听赵概的话,把欧阳修贬官到滁州,赵概后来任职苏州,接着又辞官回家,这时又再次上书,要求为欧阳修恢复官职,他的这一次请求又没被采纳,但是很多人由此都非常赞赏赵概,欧阳修也认识到赵概德高望重,德行丰厚,才对他心服口服。

而赵概之所以养成这种心性,主要就是得益于他能够严谨的克己修身。

赵概为了严格要求自己,他在家里面准备两个瓶子,如果起善念做好事,就投一粒黄豆在瓶子里面,如果起了恶念,做不好的事情,就会把一粒黑豆放到另一个瓶子里面。

刚开始黑豆比黄豆多,但是努力克制自己,改过迁善之后,瓶子里的黄豆逐渐多了,黑豆也随之减少,浩然正气逐渐在他身边上养成了。

曾国藩为人处事的态度(曾国藩论刚毅与)(4)

这个世界上最值得敬佩的,就是能够在自己身上找原因的人,而不是一遇到问题就去抱怨社会,抱怨世界。

而且我们会发现,那些善于从自己身上找原因的人,比那些遇到问题就抱怨他人的人,在事业上的成功几率更高。

所以领悟曾国藩所说“刚毅”与“刚愎”之间的区别,在自己身上找原因,才能给自己一个更好的将来。

-end- 文|曾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