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奥会开幕式赢得了海内外观众的一致好评。看到开幕式顺利完成,北京理工大学数字表演与仿真技术实验室主任丁刚毅长舒了一口气。在现场演练开始前,为了帮助导演团队直观了解开幕式的整体效果。从两年前开始,丁刚毅便带领团队成员在原创“虚拟开幕式”平台先后进行了多达12次的开幕式完整预演。

丁刚毅团队研究仿真技术已有20余年,曾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平昌冬奥会“北京8分钟”等重大活动提供了科技服务保障。从2019年10月开始,团队就参与到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开闭幕式的创意工作中。

“我们通过三维仿真技术,模拟出冬奥会开幕式全流程,对演员、灯光、音乐、烟花、奥运火炬,甚至转播机位等全要素进行全方位‘排兵布阵’。”丁刚毅说,“这个平台的搭建相当于在线上进行了一场开幕式预演,是开幕式演出背后的‘科技大脑’。”在这个“虚拟鸟巢”中,开幕式的每一幕画面在不同机位展现的效果如何;每一名演员的步伐、位置是否精确;各类要素汇聚在一起是否完美配合,都能够在此进行模拟。据了解,该套仿真平台能够预演每一名演员的位置、动作、步伐速度,时间上则可以精确到开幕式的每分每秒,为开幕式的策划、设计和排练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开幕式上的每一个节目,都需要演员、音乐、舞美和地上屏幕特效相互配合,但是这些要素来自不同团队,而且基本都是全新创作,如何实现声音、演员和画面完美配合,时间与空间相互吻合,就要在仿真系统中不断调整、模拟,找到最优解。”丁刚毅介绍,通过仿真平台,可以将导演创作团队的创意进行拆解、细化,提炼成训练手册指导训练,从而大大提升大型演出的排演效率,无需演员反复试验。

冬奥开幕式外媒解说(12场虚拟开幕式背后)(1)

▲“虚拟开幕式”平台为冬奥会开幕式策划、设计和排练提供了支撑。

来源 客户端 冬奥会刊 | 记者 孙云柯

编辑 韩烨

流程编辑 刘伟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