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和珅

乾隆40年,65岁的老皇帝圣驾出巡。百无聊赖之中,便和一个策马同行的年轻御前侍卫聊起天来。

这个侍卫就是钮枯禄、和珅。

聊天中,和珅得体的应答和展示出的才华让老皇帝印象颇佳。

老皇帝仿佛从年轻的和珅身上找寻到自己年轻时风度翩翩的样子,一时间陷入对美好过往的追忆当中,欣喜不已。

乾隆老了!

身体机能的下降和多年醉心于朝政的辛劳令乾隆疲惫不已,多年的盛世也使得老皇帝失去了进取之心。

是啊!已经是最好,又何必要更好呢?

他累了,也该享受享受了。

看似有意无意交待给和珅的几个任务,和珅竟全部完成了,而且出色的连挑剔的乾隆也挑不出毛病。

老皇帝知道,他一直苦苦找寻的那个人终于找到了。

从男爵到公爵,从户部右侍郎到吏部尚书,文华殿大学士,太子太保,和珅火箭般的升迁速度令人咂舌。

这在清代乃至中国官僚史上都是少见的。

连一向自高自大,我是他非的乾隆也从来没有怀疑过和珅的才干与忠诚。

和珅是真的有才,他精通满,汉,蒙,藏四种语言,文字诗词出众,甚至武功骑射,琴棋书画也无所不通。

其中兼通满汉是和珅一项重要的政治资本,乾隆最重要的政治文件都是由满文写成的,和珅是乾隆称职的御用小秘书。

乾隆是青史留诗最多的诗人,在位64年,每天平均创作将近2首。有人说,从血管里流出来的是诗,从水笼头拧出来的只能是自来水。

除了写给亡妻富察氏的悼念诗偶尔流露出刻骨的真情实感,自来水诗人其它作品大多泛泛。

自负的乾隆经常以诗示人,众皆称好,但问之,又不知好在哪里。

唯和珅能叫好又点晴,被乾隆引为心灵知己。

嘉庆元年,白莲教起义,官府镇压不力。已为太上皇的乾隆执掌朝政,忧心如焚。

一次。嘉庆为上皇请安途中正遇和珅,遂二人一同参见乾隆。正值上皇神神叨叨,紧闭双目,念念有词。嘉庆闻声却听不明白,只得站立静候。

半晌,太上皇睁开双眼问:"叫什么名字"?和珅马上回答:"高天德,苟文明"。上皇再闭双目,继续念咒。嘉庆疑惑不解,后问和珅。答曰,上皇念西域密咒,咒所恶之人身死。我听见上皇念此咒,必欲咒白莲匪首,故以二人名回答。

以念咒欲制敌于死地,反映岀乾隆晚年老迈昏庸,竟寄希望以符咒伤人性命。而和珅的应答也反映出君臣的默契程度连亲儿子也远远不及。

在众多和珅的才能中,理财才是乾隆最为喜欢的。

传统士人往往耻于谈钱,而和珅有强烈的契约意识,经营才能出众。

乾隆的个人财富主要来源于内务府管理的皇家庄园和经商,放贷等方式带来的收入。还有就是官员们的进贡。

乾隆初期,他对官员进贡是拒绝的。

晚年的乾隆耽于享乐,花销巨大,于是又重开进贡之风。由于内务府多年亏空,可以说官员们进贡与否,进贡多少,进贡质量直接决定皇帝的生活质量。

自从和珅升任内务府大臣,内务府不仅弥补了之前的赤字,甚至岀现了盈余,这让乾隆对和珅的理财能力刮目相看。

但仅仅靠内务府收入和官员进贡,乾隆的日子还是不够舒坦,因为皇家需要花钱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

于是和珅为乾隆量体定制了一套新的收入系统~议罪银。

官员犯错,罚银了事。

议罪银是由罚俸演变而来的,罚俸所得充入国库,而议罪银所得则统统进入皇上的小金库里。

正是内务府收入,进贡和议罪银这三架马车承载着乾隆后期的花天酒地,声色犬马。

也正是进贡和议罪银这两项制度粉碎了一代英主的反腐决心和前期反腐惩贪的清明环境。

进贡和议罪银的兴起是打开乾隆朝腐败大门的钥匙。

不管是官员们主动进贡银子,还是被罚上交银子,都会转嫁到老百姓头上。

官员贪腐之风兴起。

经过元,明,清三朝,士大夫早已无唐宋士人之风骨。

到了专制达到顶峰的乾隆时期,官员早已被乾隆打断了脊梁骨,沦为他的奴才。

乾隆是实干家,讨厌假道学,亦不喜真道学。

道学有维护纲常的一面,同时也有追求自我完善,人格独立的一面。

乾隆需要的是没有思想,只有主子的奴才,不需要思想独立,有血有肉的人。

这样造成一个严重的后果,清代后期士大夫道德和精神的迅速堕落。

乾隆朝的大臣,虽然不乏能臣,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有才华而无思想,有能力而乏操守,除功名利禄外无所关心。

如果是乾隆中前期,和珅绝无机会爬得这么高,当然,后来也不可能跌得这么狠。

说到底,和珅现象是乾隆晚年特殊心理需要的产物和官场现实写照。

乾隆45年,和珅当政之前,乾隆朝都可以称为清明盛世。

乾隆晚年,和珅当政,盛世不再………

戏说乾隆每部大结局(坐井说天阔戏说乾隆)(1)

七,英使

中英贸易是从茶叶开始的。

16世纪末英国击败西班牙和荷兰,成为新的海上霸主,并逐渐取代他们成为中国对外最大贸易国。

由于十三行的限制,英国根本不了解中国需要什么样的商品。运送到中国的刀叉,睡衣裤等商品老百姓并不买账,甚至是拒绝的。

是啊!使惯了老祖宗传下来的筷子谁稀罕刀叉呢?

至于睡衣,睡觉还用穿衣服?

但是中国的茶叶好喝又挣钱,是欧洲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东西。

英国人只能拿白花花的银子购买茶叶,当时来广东的英国商船,船上只有一成是商品,另外九成是现银。

所以在中英贸易中,英国是绝对的逆差,巨大的贸易赤字让英国政府实在难以承受。

贸易的本质是交换,英国急切地想绕开十三行,了解中国人真正需要的商品,来卖给他们。

乾隆57年,英使马戛尔尼出使中国就是这个背景下产生的。

在这之前,欧洲人对于中国的印象是《马可波罗游记》里面的天朝上国。

欧洲文明在中华文明面前自卑的不得了。

马戛尔尼是一个中国迷,他对这个古老的令人向往的国度充满好奇,甚至梦中游历过这个世界上最神奇的国家。

接受岀使中国的任务让他激动万分,终于可以梦想成真了!

英国人带给乾隆他们所能想到的所有好东西,天体运行仪,赫歇耳望远镜,帕克透镜,气压计,还有蒸汽机,织布机,带有减震装置的马车,最先进的榴弹炮,卡宾枪,步枪,和巨型战舰君王号舰艇模型,另外还准备了一些示范和表演。

乾隆被这些礼品吊足了胃口。

给予到达中国的英国使团一路上超高的待遇,直到承德中国官员提岀见到皇上三跪九叩为止。

作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的使者,马戛尔尼断然拒绝了这一要求。

其实中英之间有一定误会,而这个误会的形成,双方均有责任。

英国把这次贸易谈判,伪装成祝贺乾隆生日,并奉上礼品。

本来就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他们这是要朝贡,而中国特色的国书翻译,把平等的贸易体硬是翻译成卑微的朝贡体。更是强化了乾隆的这种认识。

既然有了不愉快的开始,那么结局注定也是不愉快的。

乾隆不喜欢这些洋玩意,不同意任何一条贸易条款。

对于中国来说,中英这次失败的谈判收获得只是朝贡国家表格里又加上英吉利几个字而已。

但英国却收获了远远比寿礼价值高多少倍的东西,中国军事防卫情况和蚕种,茶树苗。

而且得出了只有靠武力才能打开中国贸易大门的结论。

几十年以后,也正是这次英国副使的儿子小斯当东在英国下院的一番武力征服中国的演讲,影响议员们的投票结果,主战派以9票优势胜出,决定对中国动武。

英国对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

鸦片原产南欧,公元前,张骞出使西域将其带回中国,此后主要用于医药。

乾隆年间,英国向中国销售商品不利,白银短缺,东印度公司便在印度种植鸦片卖给中国,以缓解中英之间巨大的贸易逆差。一箱鸦片在印购价为250印币,而运到中国,售价高达1600印币。

乾隆38年,鸦片换茶叶这项计划开始实施。鸦片岀口量在乾隆13年由英国岀口中国货物的8分之1,猛涨至乾隆后期的输入货物的2分之1。

乾隆晚年虽禁吸鸦片,但禁令在贪腐的官员手中相当于一纸空文。

鸦片已经在中国上流社会形成一种公害,几十年后,打破了中国对外贸易方面长期优势,导致了中国财政的濒临破产。

而实际上,在鸦片战争以后的一段时间,中国就实现了鸦片的自已自足,聪明的中国人怎能坐视发财的机会给英国人而不顾?

英国使团有人在回忆录曾写到,英国百姓比之中国百姓生活强太多了,中国人大多贫困不堪,以粗粮和青菜度日。而普通英国人每天都会吃到面包,牛奶和肉制品。

与生活上的贫困更让英国使团吃惊的是中国百姓精神上的麻木,对官府的欺压默默忍受,对贫困的生活默默忍受,一个个仿佛没有思想的行尸走肉。

马戛尔尼说:这个政府正如它目前的存在状况,严格地说是一小撮鞑靼人对亿万汉人的专制统治,这种专制统治有着灾难性的影响。当我们每天都在艺术和科学领域前进时,他们实际上正在成为半野蛮人。

其实英使中大部分人也是典型的灯下黑,何不食肉糜的上层贵族。

如果他知道,"烟囱男孩","矿工男孩"当时在英国多么盛行,也许就不会如此自鸣得意的对比了。

乾隆难道真的是闭目塞听,夜郎自大,以致于落后世界而不自知吗?

新的解密材料解答了这个问题。

乾隆的父亲雍正一手创建了一个神秘组织~粘竿处。如果对这个组织感到陌生的话,那它另一个名字~血滴子就如雷贯耳了。

雍正继位后,幸粘竿处,将其留在雍和宫办事。乾隆自小便对粘竿处甚是熟悉,统治江山后,更是将许多重要的事交给他们处理。

而粘竿处接到其中一项任务就是监视广州外国商人,并将打探到外国消息一并上奏给乾隆。

当时在广州的欧洲商人甚多,而欧洲发展日新月异,商人们带来了许多欧洲的新消息。

满清皇室有历来有请洋人顾问的传统。康熙有南怀仁,汤若望。雍正虽不喜洋教士,也有朗仕宁为之肖像执笔。乾隆喜欢法国,宫里有精通数学与机械的法国传教士蒋友仁和钱德明,加之粘杆处特务的情报,可谓足不出宫,也知天下大事。

说到底,乾隆等上层是怕先进的武器和思想传进国内,危及统治阶级利益罢了。

毕竟,法国大革命,路易十六血淋淋的教训年不久远,耸人听闻。

按一百年后的慈禧老佛爷的说法,宁与外夷不与家奴。

也许这一点,被骂误国半个世纪的老妖妇和被赞盛世英主的太爷爷一个揍性。

就这样马戛尔尼带来世界上最先进的武器,机械被束之高阁,直至北京城被英法联军攻陷,从圆明园仓库搜出才重见天日,惹得近代历史学者感慨万千。

而臭名昭著的特务机构~血滴子也随着嘉庆继位后,被令行禁止,退出历史舞台。

平心而论,英国使团对乾隆晚年执政下中国的评价是客观的,公正的。

乾隆消除了能挑战至高无上权力的各种因素,在他专制高压下和强力控制之下,官员失去了道德,百姓失去了思想。

乾隆时代的中国人只有胃肠,没有头脑,是最安分的奴隶。

乾隆晚年,中国人均耕地3、5亩,而同时期英国人均耕地10亩,是中国的3倍,而中国人口是英国的4倍多。人口问题也是乾隆晚年最大的问题。

中国已经落后这个世界,而乾隆却根本不想改变它。

戏说乾隆每部大结局(坐井说天阔戏说乾隆)(2)

八,对比

乾隆是历史上最有雄心,最为自负的君主,越到晚年,越看重自己在历史排行榜上的位置,乐此不疲地将自己与历代帝王比较,一而再,再而三地证明自已的伟大无人能及。

乾隆式对比给他带来了极大的快乐。

乾隆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帝王,历史上皇帝的平均寿命很低,大部分都是非正常死亡,因此说皇帝是最高危的职业。

寿命超过80岁的皇帝只有四位,梁武帝,武则天,宋高宗和乾隆。乾隆更是已89岁高龄,不逞多让,名列第一。

乾隆是中国历史上甚至是世界历史上统治时间最长的帝王。

他25岁登基,86岁禅位后,又做了3年实掌大权的太上皇,实际统治时间64年。超过了爷爷康熙注水的61年,(康熙实际统治时间55年)远超中国历史上其他帝王。即使和世界历史上的君王比较也是统治时间最长的。

法国太阳王户路易十四,虽然在位72年,可统治时间不过50年。

伊朗国王沙普尔,在位70年,亲自理政不过60年。

维多利亚女王是英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在位63年。而她所处时期的英国,女王已没有实权,不是君主说了算的时代。

乾隆是世界上产量最多的诗人,他一生作诗41000余首,而《全唐诗》一共48000多首,还是2200多位诗人的心血结晶。亁隆以一已之力挑战2200多人。

只是诗文的质量嘛!不能比啊!不能比!

乾隆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素养最高的皇帝之一,唯一懂得五种语言的皇帝。

他也是世界上最会享受的皇帝,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权势和最丰厚的财富。

他在吃穿用度上,极尽奢华,很多现存的古代书画珍品上留下了他的印章印记。

他六次南巡,四次东巡,在交通不便的古代,可谓人生中每一分钟都没浪费。

乾隆是古来禅让最为成功的皇帝。

秦皇以后,禅让都是徒有虚名。曹丕在威逼汉献帝禅让后,自已在受禅台上曾炫耀,古之禅让,朕知之矣。

经验来讲,历史上大多太上皇的存在都是尴尬的。唐高祖和唐玄宗退位后,立刻被儿子软禁起来。

也就是宋高宗禅让宋孝宗以后,太上皇的日子过得还算不错,可惜宋孝宗还不是他的亲儿子。

尧舜禹也是非有血缘关系的禅让,这让乾隆又一次对比岀快乐。他亲选的接班人懂事又听话,在安静祥合的气氛中禅让给亲儿子好象又创造了一项历史之最。

手握大权的太上皇看着新皇上很开心。

中国人的最高人生目标是多福多寿多子孙,乾隆毫不费力,全部实现。

他是古往今来第一个五世同堂的皇帝,乾隆有27个子女,其中17男10女,虽然数量没超过他爷爷康熙,但孙辈一百多人,重孙玄孙更是不计其数。

身亲七代,得见玄孙更是中国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的区区六人之一。

他天赋高,身体好,起点高,运气好。继位顺利,执政成功,将康,雍,乾盛世推向顶峰。

抛开乾隆式的对比,将乾隆年间与世界对比如何呢?

1748年,乾隆13年,孟德斯鸠发表了著名的《论法的精神》。

1764年,乾隆29年,英国发明了新式纺车,纺织业的兴起,带动了工业进入新的时代。

1765年,乾隆第三次南巡。瓦特改进了原来用于煤矿抽水的蒸汽机,从此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摆脱对畜力,风力,水力的依赖,蒸汽机的出现对人类文明有着划时代的意义。

1776年,乾隆41年,美国宣布独立。

1789年,乾隆54年,法国爆发资产阶级大革命。

1795年,乾隆升任太上皇第二年,华盛顿宣布拒绝连任第三任总统。

世界文明政治的主流是立宪制和代议制,而将君主专制扫进历史的垃圾箱。中国则相反,乾隆将权力牢牢地把握在自己手里。

九,十全

乾隆57年,他将即位以来的十次战争拼凑为十全武功,包括两次平定准噶尔之战,平定大小和卓之战,两次金川之战,镇压台湾林爽文起义,缅甸之战,安南之战和两次廓尔喀之战。

这十全拼凑得十分勉强,但乾隆式拼凑也让老皇帝十分得意,自称"十全老人"。

乾隆皇帝一生拥有多重角色,他即是卓越的政治家,高明的军事家,又是资深的收藏家,量大不精的诗人,眼高手低的书法家,马背上的旅行家。

他的真实形象,与野史风马牛不相及。他是历史上最为精明的皇帝之一,极力推崇皇权的权威,乾隆朝是诛杀大臣最多的朝代,甚至三朝重臣张廷玉都被他玩弄于股掌之上,怎么会被一个刘墉耍得团团转。《宰相刘罗锅》

他感情专一,富察氏死后,他悼念亡妻一辈子,又怎会记得大明湖畔的夏雨荷?《还珠格格》

乾隆父亲,母亲皆为满人,满人血统所占比例高于爷爷康熙。况海宁陈氏极盛于康熙朝而非乾隆朝,雍正儿子虽少,也有4个,何必换陈家子?《书剑恩仇录》

香妃为归顺朝廷回族贵族之女,乾隆二十五年进宫,逝于乾隆五十三年,享年54岁,清史记得明白。又何来刺杀乾隆的香妃?《香妃传奇》

乾隆性格复杂,情商很高,自制力强,眼界很高,很少有瞧得起的人物。手握皇权,对大臣刻薄寡恩却贪腐为患,对百姓关怀备至却钳制思想,对宗室不吝赏赐却不与皇权,对后宫管理严格却感情专一,对享乐大肆铺张却生活节制。

其实许多时候,他性格的变化,完全基于政治需要。

乾隆是名符其实的最有福气的千古一帝,只是他的福气在他生前已经用尽,在他创造一个个历史记录的同时,也为大清后世埋下了种种隐患。

在他的时代,世界日新月异,而晚年的他却固封自守,裹步不前。

落后就要挨打,中国近代历史所受的屈辱,算起来其实乾隆应该负有很大的责任。

而他自已的陵墓百年之后也被炸开,弄得个尸骨无存的悲惨下场。

正是:

一生达顺满福缘,

长寿长情长专权。

文治武功成盛世,

十全皇帝骨难全。

(完)

谢谢各位

戏说乾隆每部大结局(坐井说天阔戏说乾隆)(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