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那年中秋节:难忘那年中秋月(1)

难忘那年中秋月

文/吕益志

1952年秋,抗美援朝战争进入秋季战术反击作战。我所在的连队在朝鲜大青山西边的一个无名高地进行防御战,战士们冒着寒风构筑各种工事,其中就有猫耳洞。

朝鲜是一个山多、树多、河流纵横的国家,到了金秋季节景色特别美。在没有美联军炮火轰炸的地方,漫山遍野都是针叶松和红枫林,秋天的叶子看上去比红花还鲜艳。但是此时,我军阵地前沿山坡下的针叶松和红枫林,早就被对方的汽油弹烧成乌黑的枝条。我们的战士昼夜守卫在这片散发着硝烟气味的阵地上,抱定了“人在阵地在,誓与阵地共存亡”的决心。

时间到了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那天天气特别好,金色的阳光照进猫耳洞里,战士们都感到身上暖融融的。到了夜晚,如银的圆月高悬在幽蓝深邃的天幕上,把整个阵地照得亮堂堂的。战士们望着圆圆的月亮,知道今天就是中秋节了,中秋之夜无比美好的景致,让大家深深思念起家乡和亲人。

在战争年代,特别是在异国他乡硝烟弥漫的战场上,战士们与祖国和家乡远隔千里。但为了保家卫国,为了让祖国人民过上幸福安宁的生活,抗美援朝的战士们用信念和坚强的意志坚守在焦黑的阵地上,紧紧盯着敌方动静,度过了一个特殊的中秋节。

转眼一个多月过去。11月的朝鲜,寒风凛冽,冰天雪地,我们连从大青山无名高地撤到后方一个大山谷进行休整。这一天,连里接到上级通知,战士可以给家里亲人写信。大伙儿一听,高兴得跳了起来!战士们把信写好交上去以后,每个人都很高兴,我们的班长却好像有什么心事,但谁也不好意思问。

班长是一个“解放”兵,家在东北辽西,在辽沈战役中被我军从国民党军队“解放”过来。东北解放后,他所在的部队入关、南下,一直打到海南岛,1950年10月,他随部队参加抗美援朝。班长当兵离家后,经历过战场硝烟、枪林弹雨、生死劫难,却十分坚强。

那一天,我拉着班长到树林里说话,才知道,班长被国民党军队抓壮丁后,他的父亲去世了,母亲一直担心他,挂念他,想念他……

战争终于胜利结束了,我和战友们光荣归国。现在,每当农历八月十五,我在宽敞温暖的家里凝望月亮,就会想起我们在朝鲜大青山无名高地看到的那轮中秋节的圆月,想起我的班长和战友们。

难忘那年中秋节:难忘那年中秋月(2)

征稿

@全省政法干警和广大网友们,想一展你的文学才华吗?现在机会来啦!“河南法制报”微信公众号开办的夜读栏目将是你的舞台。

内容:激人奋进的励志故事,真挚动人的情感故事,发人深省的人生感悟……

要求:字数800-2000字为宜,文章采用word格式用附件发送,并附上作者的个人资料和联系方式。

投稿方式:

通过邮箱362642362@qq.com,注明“夜读投稿”。

来源:河南法制报

编辑:杨淑芳

往期夜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