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俗语是这样说的,十指不沾阳春水,比喻一个人在阳春三月天气很冷的时候都不会自己亲手洗衣服做饭而沾上冰冻的冷水,表现出一个人娇生惯养的生活状态,以前不能够理解,因为不知道阳春表示什么,现在才了解到阳春是指三月冰冷的天气还没有过去的时间,才理解到这句话真正的含义,那个时候还疑惑,十指不沾阳春水和阳春面究竟是什么意思,现在长大了之后才了解到,阳春水表示寒冷天气下的河水或水,也即冰水,寒水,而阳春面呢,又称清汤光面。

相传秦始皇统一了度衡量,也统一了历法。以夏历的十月为正月。这个月又称小阳春,而当时每碗面售十个铜钱。就以阳春为由冠上了这样的名字,后被引用到苏州的切口中,阳春就是“十”。这两者之间不同的,阳春含义实在是给我科普了一把,惊讶于其中的差别和意义都各不相同,让我对于中华文字的理解又有更深入的理解了。

来碗辣椒面(来碗阳春面)(1)

今天我们说的阳春面在苏州人的眼中就是十月吃面的一种生活方式,但是在苏州人的生活中,这样的美食是一年四季都融入在人们生活里的生活习惯,因为阳春面又称为“光面”和“清水面”以汤淡味鲜,清爽可口而著称,阳春面就以自己的独特味道屹立在面食的饮食文化中,味重可以吸引人,那么像阳春面味轻的也能够被人们所喜爱,也符合一方水土的饮食习惯。

像苏州这样温婉的存在,就是喜爱那一份清爽的口感,是最节约时间并且方便的主食,在从前还是人们愿意花一份粮票和餐券以及悠闲的时光来吃这样一份小面,那个时候阳春面还十分的不常见,只有固定的门店会做,想要吃的话还需要提前去占位置以及排队等候这样一份美食,而现在呢,大街小巷都能够看见这样的面店,是阳春面带来的饮食效益,还是人们对阳春面的喜爱,我想,是这两个都有的吧。只有人们的喜爱以及生活需求的强大才能够支撑一个饮食流传下来,于是现在人们对于阳春面的那一份要求,也越来越高,要想知道是怎么样的一份面,就跟着我看下去吧。

一份阳春面制作食材必须得是龙须面,面细才能够吸收饱其中的汤汁,吃起来才有十足的味道,并且煮面的过程要放最重要的一个食材就是虾籽,虾籽带着浓重的鲜味,是面鲜香的原因,煮面的时候还需要一定的技巧,煮面需要达到“硬而不生,软而不烂”要求,就要在煮面的过程中用煮“漂汤面”的工艺手法,来达到食用面条最好的状态。这样煮出来的面放在碗里放着猪油和酱油的小面碗里,加上一份热汤和小面,再撒上小葱,一份鲜香的阳春面就做成了,香是一份面吸引人的基础,味道还清爽,这样的面怎么会不爱呢,不说对不对呢?这样的阳春面你吃过了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