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都知道,南宋诗人陆游的一个名句:“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它的意思是说,文章不需要人加工,是天然而成的,是技术高超的人偶然间的灵感所得。对于陆游这番议论,你相信吗?其实古代有不少诗人的名作,都是妙手偶得的。譬如,白居易的千古名作《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游大林寺序》载:“余与元集虚十七人,登香炉峰,宿大林寺。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于是孟夏,如正、二月天。山桃始华,涧草犹短。初到,恍然若别造一世界者。因口号绝句云: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白居易最具代表性的一句诗(白居易随口吟出一首诗)(1)

白居易序中的“口号”,即随口吟出的意思,也就说明《大林寺桃花》这首诗,是他妙手偶得。那么白居易随口吟出的这首诗,究竟有着怎样的艺术魅力,成为千古名作,被我们广为传诵的呢?对于自小就被要求背诵的这首诗,相信大家都知道诗中讲述了一个常理,即地势高低,造成的景观差异。

但除了这个常理外,更值得我们赞叹的却是,白居易对春光的描写。虽然这首诗,只有短短4句,但是它立意新颖,构思灵巧,把春光写得生动具体,活灵活现,惹人喜爱。除此之外,它也透露出了白居易对春光的无限喜爱、留恋之情。这些都是白居易这首诗成为千古名作,被我们广为传诵的因素。

白居易最具代表性的一句诗(白居易随口吟出一首诗)(2)

《大林寺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下面我们便来具体看看白居易的这首《大林寺桃花》。首先,诗的开篇“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即庐山香炉峰下的四月里,早已经是百花凋零殆尽,而峰上大林寺中的桃花,才刚刚开始盛开。倘若只是简单地从字面意思来看,它确实只是把地势高低,会造成景观差异的常理,做了一番记事和描写。


白居易最具代表性的一句诗(白居易随口吟出一首诗)(3)

但我们需要知道的是,对于古代诗人而言,最容易触景生情的因素之一,便是花落之时,因为会产生无穷的惜春伤春之情。如杜甫《曲江》诗中的“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词中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等。

白居易在还没有登上庐山香炉峰的时候,势必就已经为春光的匆匆逝去而感慨万分,但是当他从峰上大林寺中,被这始所未料的一片春光冲入眼帘时,其惊异和欣喜之情可想而知。因此它字面上是记事写景,实则是在写感情和思绪上的转变,即由伤春惜春,变到惊异、欣喜。

白居易最具代表性的一句诗(白居易随口吟出一首诗)(4)

也正因为白居易心情上的转变,所以才有了接下来的两句“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即我常常为春光的逝去无处寻觅而感叹怅恨,却不知道它反而躲在了这深山的寺庙里。从这两句来看,白居易不仅用桃花代替抽象的春光,把春光写得具体形象。还把春光拟人化,仿佛她就是一个调皮的小女孩,在和诗人躲迷藏。由此可见,这首诗的构思巧妙,趣味横生。

白居易最具代表性的一句诗(白居易随口吟出一首诗)(5)

综观这首诗,语言上还是秉承着白居易诗歌的特色,通俗易懂,可以说是通篇就像大白话。风格上则平淡自然,却意境深邃,富于情趣。当然尤其难得的,还是这首诗竟是白居易随口吟出。虽然现在已是寒冬,但是品味这首诗,无疑可以将我们置身于,那片桃花朵朵开的美丽春光中。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