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红色音乐文化 上海声音的红色(1)


沪剧作为上海市独有的戏剧剧种,被国务院批准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为弘扬戏曲瑰宝,保护非遗文化遗产,沪上知名企业家王慧莉于2010年在上海市徐汇区成立了上海文慧剧团(以下简称“文慧”)。

本期“徐汇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案例”,带您走进“上海文慧剧团”。

01

集结优秀创作人才,坚持精品创作路线

上海文慧沪剧团集结全国优秀创作人才,坚持群众文艺精品创作路线,创作了海派文化与现代经典深度融合的大型原创沪剧《早春》,表现出上海民营院团对重大主题创作的主动担当和奋勇争先。

上海红色音乐文化 上海声音的红色(2)

历经了十余年的思考与探索、改革与创新,文慧在遵循传统沪剧艺术的创作规律时结合历史及现代艺术与真人真事的特色,先后推出了《幽兰夫人》《黎明前的歌声》《风雨同舟》《谁是母亲》《白衣柔情》《绿岛情歌》《四月歌声》《心归何处》《早春》等大戏。这些剧目选材真挚、朴实,弘扬了坚韧、担当的社会美德,讴歌党与人民,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以文育人,以戏育人的作用。

02

取材真实事迹,彰显红色主旋律

精良的创作团队与剧本是《早春》重要且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该剧由国家一级作曲家汝金山编曲,国家一级演员、白玉兰奖得主杨音领衔主演,知名艺术家蓝玲、张颖等联合创作,集结马凌姗、吴佳斯、桑琦、张颖、李泓晔、王佳迪等一众新锐青年联合创作。

上海红色音乐文化 上海声音的红色(3)

该剧取材于作家、革命家、上海“龙华二十四烈士”“左联五烈士”之一柔石的真实事迹。故事发生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柔石一心以“教书育人”救国,却得罪权贵,在国民党的层层追查下,柔石受到牵连,迫不得已告别妻儿背井离乡避居上海。两年后,在鲁迅的提携下,柔石名声渐起,认识了才华横溢的女作家冯铿,两人双双加入左翼文学联盟,在党组织的指引下,他们以笔为矛,开辟了一条通往新世界的革命之路。《早春》鲜活地塑造了冲破封建束缚、勇敢投身革命的英雄形象,展示中国共产党人在上海从事革命活动的光辉形象。

上海红色音乐文化 上海声音的红色(4)

上海红色音乐文化 上海声音的红色(5)

《早春》的主创人员大多是“80后”,创作力和想象力丰富,使得《早春》呈现出与众不同的气质。今天的青年主创们表现英雄,不再仅仅满足于塑造为了宏大目标牺牲自己模式化的形象,而是更多地回归人性,回归真实。在《早春》创作过程中,主创团队阅读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多次赴柔石故居、龙华烈士陵园进行实地采风,以现代意识解读革命历史,赋予革命历史题材以现代审美。

上海红色音乐文化 上海声音的红色(6)

上海红色音乐文化 上海声音的红色(7)

年轻的主创团队用当下年轻人的心理理解和解读革命烈士,在真实的感动和真诚的创作中找到历史与现代的情感共振点,在舞台上塑造了令人亲近又可信的英雄形象。年轻的共产党人柔石在人间只活了短短的29年,但他传下的思想火炬却永不熄灭。反映在舞台上,《早春》的舞台语汇用“灰”作为主基调,用“红”代表革命,用“蓝”象征时代背景,在写实的基础上建立虚化时空的距离感;音乐既宏大、澎湃、热情洋溢,又细腻、温柔、节制,每个主人公有不同的主旋律,序曲蓬勃向上,用中西方乐队奏起一曲“早春”的交响,不离开沪剧音乐的本体风格,又朗朗上口,借鉴了现代音乐品格。

《早春》自首次演出后得到业界内外高度关注、屡获殊荣。目前已成功入选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资助项目、上海市“建党百年”“全面小康”主题首批重点文艺创作项目、2020年度徐汇区文化发展专项资金扶持项目,荣获2020上海市优秀民营院团展演优秀剧目奖,入围参与国际艺术节新创舞台艺术作品展演季并受邀参加“2021上海舞台艺术优秀剧目展演”。

与此同时,文慧沪剧团持续积极发挥民营剧团的作用,引导广大年轻人走进戏剧,增强年轻一代的文化认同和社会认同,同时也增强目标观众群体的归属感,打造精品戏曲为市场注入活力,弘扬戏曲民族文化瑰宝!


来源:上海徐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