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决战中途岛》杜立特从航母上起飞。
1942年4月18日,在杜立特完成突袭东京的任务后,迫于无奈,16架B-25轰炸机坠毁了15架(另一架降落在前苏联海参崴),而这些飞机原本是计划留给陈纳德指挥的“飞虎队”。
杜立特无奈迫降由于美军航母编队被日本警戒船发现,杜立特不得不提前起飞,而航程大约增加了450公里,这意味着突袭行动将变成单程轰炸——他们很可能无法按计划飞到中国的机场。
杜立特突袭路径。注意图中单位是英里,1英里约1.6公里。
在日本人头上扔完炸弹,杜立特突袭队开始往中国东南地区飞行,糟糕的是他们遇到了逆风,按照1号机副驾驶科尔的计算,他们将在距离陆地200公里的海面降落。
《决战中途岛》中的杜立特。
非常幸运的是,在飞行一段距离后,风向转为时速约40公里的顺风,托这股风的福气,他们大约多飞了400公里。据突袭队员琼斯回忆,这股顺风让他们多飞了几个小时,是他们提前起飞又能到达中国内陆的最重要原因。
突袭队B-25涂鸦。队员哈罗德·沃森将遇到的顺风形容为“上帝之手的帮助”。
天空逐渐被黑暗吞噬,且风雨大作,杜立特曾试图与地面机场联系,但由于中国方面并未收到提前通报,此时的任何尝试都是徒劳,15架B-25轰炸机都没能找到机场,全部迫降坠毁。
唯一完好降落在前苏联的一架突袭者B2-5,编号02242.
华东地区预警系统发现突袭机队当时中国已经饱受日军轰炸之苦多年,预警体系已经较为完备,能及时掌握日军的战机动向。防空监视哨和情报人员在很多情况下,能够掌握日本飞机的起飞时间、飞行高度、轰炸目标等很多细节,甚至可以通过敌方指挥所搞到一些日军飞行员的姓名,然后依托无线电台与电话网将信息传递出去,由后方发布预警(这与现在意义的雷达预警系统是两个概念,基本是靠目视 情报进行预警)。
抗战时期的预警听音器。
据突袭队队员后来回忆,他们躲在防空洞无聊的时候,会用预警通报来校对手表时间。还有一部分队员则感叹,有如此准确的情报,假如给他们一架完好的战机,一定可以狠狠教训日本人(当时我国防空拦截力量薄弱,很多日军轰炸机经常不带护航战机)。
而且当时的预警系统也确实提起发现了浙东上空这批不寻常的轰炸机队。
说不寻常,是因为一般日军的轰炸都是在上午,而杜立特突袭机队越过海岸线的时候已经是夜晚了。
左起黄绍竑、李宗仁、白崇禧。
据著名爱国抗日将领、时任浙江省主席的黄绍竑记载,18日“暮色苍茫”的时候,临海县就发出了空袭警报,并且华东其它地区也发现了一些“盲目乱飞”的飞机,据其判断,这应该是“因狂风暴雨”而迷失方向的日军飞机,他甚至预想可能有机会抓几个日本飞行员。
但由于美方未通报消息,衢州等机场不但未开启灯光指引,反而将其误认为日军飞机,各地都遵从灯光管制,纷纷熄灯。
战后,杜立特在给中文媒体的回复中明确表示,为了达成奇袭的效果,美方确实隐瞒了消息。
B25轰炸机全部坠毁,陈纳德大为光火对美国隐瞒消息最气愤不是杜立特,也不是蒋介石,而是一个美国人——“飞虎队”队长陈纳德。
几日后,收到确切消息的陈纳德极其愤怒,并且认为只要美国通报消息,由他参与搭建的预警系统,完全有能力指引杜立特突袭机队安全降落。
陈纳德在书中表示“那样的贻误带给我的痛苦,并没有随着岁月的流逝而减轻。”
空袭预警系统其实也就相当于一套空情网,这是“飞虎队”及其它盟军援华机队的重要支撑耳目,在华东地区,但凡有一台电台联系上杜立特,就能对其进行指引,而不至于15架战机全部坠毁。
事过多年,陈纳德依然对此耿耿于怀,很多人以为他是叹息那15架B-25轰炸机,毕竟“飞虎队”早期只有80架战斗机,而且缺乏轰炸机。15架当时最先进的双发B-25中型远程轰炸机,也的确是非常大的诱惑。
马歇尔与蒋介石。
而其实在美国方面,马歇尔等人不但信不过蒋介石,同时也觉得陈纳德与国民政府走的太近了,难保他不会泄露风声,所以干脆连他也一起给瞒了(毕竟“飞虎队”只是蒋介石高价招徕的“雇佣军”,不是美军嫡系)。这种不被信任的感觉,或许才是陈纳德愤怒的真正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