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篇微信推文《当“我们”作为“母狗”出现在朋友圈》引起网友热议。

造谣诽谤的判什么罪(造谣诽谤怎么判)(1)

据悉,推文中称,广东中山大学学生赵某晨私下伪造不雅聊天记录以及虚假暴露照片,用这些伪造的图片造谣中伤十几名同学长达半年之久,严重影响对方精神生活和社交状态,并且污蔑另外一位同校男生。

造谣诽谤的判什么罪(造谣诽谤怎么判)(2)

经珠海警方调查,赵某晨为中山大学某学院学生会主席,并予以行政拘留三日的处罚。日前,中山大学发布通报,该学生在朋友圈捏造事实诽谤他人,并给当事人造成了名誉损害,我校对该学生给予开除学籍处分。

造谣诽谤的判什么罪(造谣诽谤怎么判)(3)

据现有情况了解,赵某晨有构成“诽谤罪”的嫌疑。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诽谤罪为: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赵某晨身为中山大学学生,是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其私下伪造不雅聊天记录以及虚假暴露照片,恶意中伤造谣同校10多名同学,并发布传播,造成了恶劣的名誉损害,致使多名学生重度抑郁,严重影响受害者精神生活和社交状态。

造谣诽谤的判什么罪(造谣诽谤怎么判)(4)

诽谤多人,长达半年之久,造成多名同学重度抑郁,难道仅仅行政拘留三日?

恐怕不止。因为“诽谤罪”属于自诉罪名。如果受害女生认为行政拘留处罚力度不够,可以一起发起自诉。也就是说,如果罪名成立,赵某晨恐有三年以下的牢狱之灾。

另外,上述的“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也就是说,当其案件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是可以提起公诉的。那么,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标准有哪些呢?

为了明确对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刑事案件适用公诉程序的条件,《解释》第三条列举了“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七种情形:

1、引发群体性事件的;

2、引发公共秩序混乱的;

3、引发民族、宗教冲突的;

4、诽谤多人,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

5、损害国家形象,严重危害国家利益的;

6、造成恶劣国际影响的;

7、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

随着事件发酵,并引发广泛关注,这七种情形中,赵某晨的行为已经属于诽谤多人,造成恶劣社会影响,以及可能的引发公共秩序混乱,而被公诉机关提起公诉,从而承担刑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