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初心八问”看浙江省三门县城西村的“八个一”,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八里沟的老支书?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八里沟的老支书(92岁老支书和他的)

八里沟的老支书

——从“初心八问”看浙江省三门县城西村的“八个一”

蒋鑫富

“我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因为从我懂事起就常听长辈讲村里的名人,特别是曾得到毛主席和周总理亲切关怀的章以吴长子、新中国的外交家章文晋,还有为人民海军创建作出贡献的章宏等感人故事。今天的三门日新月异,地图的更新已赶不上建设速度。“七山一水二分田”的格局,已将三门“石羊溪时代”推向“珠游溪时代”——呈现在眼前的是楼宇林立的一座滨海新城。而我们城西就是“诗与远方”的杰作……”年过而立的村民陈巧辉戴着一副宽边眼镜,当满脸清纯的她将一份入党申请书恭恭敬敬交到——现任浙江省三门县海游街道城西村党委书记章以家手上时,今年92岁高龄的城西村首任党支部书记章正合与继他之后的七任书记一起,在新建的村党群服务中心办事大厅里,见证了“城西2019.7.1”这个难忘时刻。

穷则思变。作为人民解放军渡江前浙江解放第一县的三门,在“省级党性教育基地”亭旁,当年建立的浙江省第一个红色政权——亭旁区苏维埃政府,给穷人分田分粮当家作主的日子,对今天的城西村党委一班人来说,这是本写在灵魂深处的“初心八问”教课书!“我们要大力弘扬红船精神、大陈岛垦荒精神和亭旁起义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凝心聚力谋发展,赤胆忠诚为人民,以昂扬的姿态谱写三门新篇章。”三门县委书记杨胜杰语重心长。

“翻身”得幸福

一问做得正不正?老支书章正合争标兵奖回一头大黄牛。

话得从今年7月1日说开去。这天的章正合,一大早就起来了。

他穿着街道统一定制的崭新白色T恤衫,胸前的“党徽与98”这个特殊数字组合的图案格外醒目。

夏日的曙光相伴在城西村的墙里路上,章正合柱着一根朱红色的龙头柺杖走在队伍的最前面。

他方方的国字脸上大写着他做事做人的一身正气。老支书脸上特有的老年斑,与他从上世纪50年代一路走来的艰辛很相吻合。他站在村农贸市场门口,听着村党委书记的现场介绍,想起了自己的创业史:“村里为了开办五金厂,我带头去三十多里路外的亭旁镇挑矿石,以前的路都是弯弯绕绕的山路小路,一天走不了几个来回,但我是书记,我要坚持多走一个来回……”在村民眼里和章正合的心里口里,总把去亭旁看成是一次精神的洗礼。

今天的城西村当时叫上西村。章正合小时候只读过6个半年的书。也就是他半天砍柴,半天才与小伙伴挤在小桌板上一起读书识字。1956年村党支部成立时,全村只有四五名党员,组织上为了培养他就专门送他去县委党校学习。后来,上西村分设成翻身大队和胜利大队,他所在的翻身大队也就叫翻身村了。

翻身村有6个生产队和一个蔬菜队,6个队种粮食主要承担卖爱国粮的任务。一个队种桑养蚕搞副业,主要是改善村民生活。

那时的翻身村生活很艰苦,走的是黄泥路,住的是木板房。天一下雨,常常是外面下大雨,木板房里下小雨。章正合想的就是如何才能让村民吃饱穿暖住好,快快过上幸福的日子。

他从抓好农业生产入手,首先将自己编入第五生产队里参加劳动。

为了全大队480亩粮田多产粮,他常常与镇里来驻村的工作组同志一起商量对策。那时,他只要生产队收工回来吃过晚饭,每天都安排召集会议。

开会要有个开会的地方,可村里没有村部,也没有会议室。怎么办?他就与当时的海游小学(现实验小学)商量,借用周一至周五傍晚以后的教室,周六和周日有时用下白天的教室开会。于是生产队长会、民兵工作会、妇女代表会、农资指标分配会、副业生产会……一个接一个,一开就开到深夜。

会后,一个个难题得到破解:在前山、岭上种柑橘;在蟹山路首次安排村民建楼房的宅基地;拍板支持扩建海游小学。

为了激发村里的正气,章正合立下一条条执行上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铁规矩,同时制订了“村规民约”。老人说到这里,嗓门一提:“如有党员干部在搞赌博,不管是谁就必须检讨处分,不管是谁说情都不买账……”就这样,在他任上要求上进的社员积极分子很多,他从中一共发展了30多名党员,有十多个都是他做介绍人的。其中两名还培养成为第四、五任村支书。

“当时台州地区所在地在临海。最难忘的是我们村评上了“农业生产标兵”,在表彰大会召开的那天,我们村干部到临海去开会,结果在会上被重奖——奖回来一头大黄牛,全县都轰动了。我就是这样抓翻身村工作的……”说到这里,章正合的双眼眯成了一条线。

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如何在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基础上,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城西村党支部尊重群众首创精神,注重念好“稳富活”三字经不放松。敢以“争创一流,向我看齐”的决心,在多种经营上实践探索,为全县做好表率,引领城西村发展。

“加油”明方向

在引领发展上,村党支部做的是1 1>2的文章。

1982年,当了24年村支书章正合将第一根接力棒交给了金积贵。

今天,这位年逾古稀的第二任村支书因中风失语,只能用他的肢体语言:伸出三个手指,意思是他接任的第二年,也是社队建制取消那年,村里一是建造了5间二层楼的办公室;二是创办了罐头厂和变压器配件厂;三是抢抓机遇办了农贸市场……海游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卢永德向记者边解释边补充说,金书记传递接力棒前的1984年,城西村被命名为“革命根据地村”。

听到这里,记者将目光停留在了本来个子高大,现在背脊已驼成弯弓一样的金积贵身上。见他下意识地向围坐在会议桌四周的党员干部点头示意,这让大家引入深深的思考——“作为‘革命根据地村’,我们要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敢于担当、乐于奉献”中,挖掘城西村明方向、谋发展、八任村书记一任接着一任干的精神动力,尤其在主题教育中,首先要回答好‘书记八问’,这也是‘三门敢为人先精神’的一个缩影。”三门县委常委、组织部长王继佳抛砖引玉。

如果说,是改革开放的春风吹绿了城西村人的内心。那么,干得实不实?金积贵创办全县第一家联营农贸市场。应该是第二问。

第三问是:民心齐不齐?章以齐给城西村民第一次搞年终分红。

“我是应征入伍在部队干了四年后退伍回乡的。当村支书那几年,忙得最值得的是,先解决了一部分村民的住房问题……”60多岁的章以齐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要老一些,他反复说自己所有苦都能吃。

他是33岁那年成为全县最年轻的村支书的。当时,他捕捉到一个商机:因村办企业建厂房要用的砖,求大于供;同时为解决村民宅基地的问题,他想出了办一家砖厂这个“两全之策”。

城西村有3000多亩山林。有一处山坡都是石灰岩,他集思广益,采纳群众意见建议,用开办“村免烧砖厂”的思路,将石灰岩的坡地整理盘活:一是将挖出的石灰岩与水泥混合当作坯料,利用石灰岩有自然汲水不用烧的功能,硬化制成砖头出厂;二是将石灰岩开挖地调整成宅基地。三是城西村以制砖销售收益的积累,第一次给社员搞了年终分红。

活棋一只!村民的心,聚到了一起。

“那年底,城西村每个人分到了100多块钱,这钱当时可买到100多斤猪肉哩。”章以齐自豪地说。

“三门县百强村第一名”“三门‘首富村’”“第一个电话村”“台州市亿元村”“浙江省农业经济强村”“三门县先进党支部”“台州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城西村连获桂冠,第四任村支书叶加法并没有躺在功劳簿上吃老本。

村财务出纳出身的他,在创业发展上最擅长做加法。如他的成长进步一样,先是当了3年副书记,再转任村支书的他一干就是16年。

城西村凭借得天独厚的城郊地理优势,在发展方式上,通过机制创新,推进转型升级,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致富“翻身”。

叶加法在前几任书记的支持配合下,从办变压器配件厂开始,把搞技改、扩厂房、增设备作为一场硬仗打。结果年产值很快超过500万元,一跃成为三门县的重点骨干企业之一。接着,村里又新办并联营食品罐头厂、菜市场。

欣喜的是,村里还建起了一幢六层高的商业综合楼。出彩的是村里投资70万元新建的城西加油站,成为三门县首家“村办加油站”。当年,加油站账面收益5万多元,2017年猛增到了380万元。

文书随即从村档案室找来一摞台账。年逾八旬的叶加法翻着账本,对账上大数据记忆犹新。记者发现在他任上,全村各类工商企业从起初的一家猛增到了25家,共有600多名从业人员,占了全村劳动力的半数以上。

幸福的日子在城西村像花儿一样盛开。在新兴街、平安路、墙里路上,叶加法决策安排了村民宅基地建街面房、小康楼并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样板房。村民口粮开始由集体供给,同时推出了农民退休金制度。至今,村里55岁男村民、50岁女村民都能领到退休金。

现在,执掌“浙江腾龙电器有限公司”的叶加法,视200多号员工为主人,同时对本村二三十个员工冷暖特别关切。他说,自己当过多年的县人大常委、分别获评过省市县三级的“优秀共产党员”,没有理由只为自己着想,要为三门和台州的父老乡亲多做些公益,多尽份责任。

“97.11台风”是留在三门人民心中一种永远的痛。

救灾要紧。那年的8月24日,叶加法带着村两委干部,一大早就出发了——健跳2000公斤,六敖3000公斤,蛇盘2000公斤,浬浦2500公斤,海游2000公斤,沿赤2000公斤,四淋2500公斤。城西村的14500公斤雪白的大米及时送到了灾民家里。

村党支部在后来召开的务虚会上形成共识:口袋富了,脑袋同时也要富起来!这是两个文明建设和谐的象征。

和谐,印证在城西村的第四问与第五问里。

做加法会不会?叶加法加速建起一个“村办加油站”。

脑袋里富不富?章宏将助建了一个“章一山纪念馆”。

“为支持建造前山‘章一山纪念馆’,海游章氏文化纪念馆(简称海游章氏两馆,包括海游章氏宗祠、琅琊王殿、龙山书院),我个人捐助了2000元。”今年69岁因患食道癌刚做过手术的第六任村支书章宏将,脖子上套着消毒罩,他用手指按着罩上的一个小气孔,然后用气流推出的沙哑话语说:他崇尚教育,章一山(章梫,字立光,号一山,清翰林、历史学家、教育家、书法家)是他们海游城西人的骄傲。馆中的“红色章氏”等内容是正能量,对城西村的后人很有教益。

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宗旨。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应该时刻保持不与普通群众争利,只问自己为群众做了多少实事的本色。要自始至终站好“头雁领航”这班岗,做个心地无私胸怀宽广的人。让组织放心、让群众满意。

“服务”问初心

六问城西生态好不好?章宏军有一块“生态文明村”牌子。

七问搞股份制行不行?章平一次性核实集体资产确权股化。

八问新村融合成不成?章以家心里装着一个党群服务中心。

“当村支书前,我已当选过三届的村委会主任。抓生态建设,补齐民生短板是我工作的重心。”65岁的章宏军精干而自信,看上比实际年龄显得要年轻。

一条平安路上有他现场督察的身影;为了落实村民108套/户套间,他在墙里路上奔波不息。当时,有人认为章宏军跑得这么起劲,自己那套肯定不会少的。然而,事实恰恰相反,他根本没有把自家列入分配计划。

美了绿了亮了干净了。安居乐业的城西村人,看着自己的村庄变成了新城的亮点,还跻入“台州市生态文明村”行列,家家户户兴高采烈。

2019年6月30日傍晚19:35分。城西村新兴街117号。

“这里是村民党员户家!”由村里的文书领路,记者进组入户到了章以强家的二楼客厅。见主人喝了点小酒,面色潮红地上前笑嘻嘻招呼我们在沙发上坐下。

闲谈中,记者得知他再过两三年将从叶加法办的企业里退休。他站在四五十英寸的液晶电视屏幕前,手指着上方一个大大的红双喜字说,儿子是两年前结婚的,现在已经给他生了个白胖胖的大孙子。儿子他们都在椒江经商创业,老伴在帮他们带小孩,老家只有他一个人。

八小时外的章以强有一个精神家园——城西党员群。记者接过他的手机一看:学习强国、主题党日、党员夜巡……你一条他一条,有图文,有信息,互动得好活跃。

章以强插话解释:这个群最早是菩蕾幼儿园的梅安妮老师发起建立的,群里有44个党员。还有十多个没进入群里,主要是他们年纪大了,手机也用不来。

翌日。自幼父母病故靠叔伯家关心成长的章平,向记者列数了城西党员群在村网格化管理中的好处。章平他担任过第七任村支书,也是现任村党委副书记。

大河有水小河满。善于理财的章平,在一次性核实集体资产后,按照经表决通过的股改方案,实施确权股化。他将全村445户在册人口,按人均一股分配到户。章平完成股改任务,立即将村集体投资的加油站,从出租经营模式直接改为双方联营合作,村集体收益因此大幅增加。第一年388万元,第二年488万元……五年累计增加了1500万元。

2018年,城西村完成村级规模调整。原“城西、山陈、谢家”三村合并设立新的城西村,设立并升格为城西村党委。

“村子更大了,人更多了,我天天就想着如何把这一棒接好传好?”村党委书记章以家边说边揉着胸口。原来,他做过心脏手术,现在里面装了6个支架。为预防不测,他常在办公室、在车里,在衣包里都备有速效救心丸。

以村为家。这是高中毕业的章以家上任后的许诺。

他因为以前在创办企业,到村里后就顾不上了,儿子挑起了企业经营担子。今年年初,由于市场原因企业运行一度告急。手机那头,儿子向章以家发火,说他整日为村里的事奔波,就是不为自家的事想想。他只能耐心安慰,希望儿子走出困境。

末了。他又为改造扩建城西加油站、提升党群服务中心、新村融合如何让村民合心合意等忙碌开了。

今年,毕业于三门中学、刚刚被浙江农林大学法学院录取的谢淼淼是新城西村的村民。6月30日晚上,记者经村干部相约后,踏进了城西洋城路138号102室谢淼淼家的门槛。

你对新城西村有何感觉?面对记者的问话,一脸秀气的淼淼推了推架在鼻梁上的金边眼镜说,因忙于学业,对新村还待下一步去体验了解。

淼淼与三门今年的高考状元蔡欣苗是同桌同学,受状元同学的影响,她说所选的专业就是为三门今后的法制建设服务做准备的。

“我对谢家村与城西村融合是举双手赞成的。分享城西村现在的公共资源配置,今后小孩入托入学和家人就医等可少费心了。”淼淼的爸爸谢志敏与妻子坐在记者对面,望着正在读初中的儿子谢昊轩说实话。

誓言。鲜花。掌声。

“初心八问”别开生面。在庆祝“七一”建党98周年之际,街道党工委组织机关党员干部、原40个村党组织书记,城西村八任书记与部分党员、预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通过先在“城西村市场”“党群服务中心”现场教育,再集中推出让城西村“八任书记同台亮初心”主题党课,大家感慨良多。

“城西村八任书记的‘初心精神’,不仅是村里的一笔宝贵财富,也是街道乃至全县的一笔宝贵财富。城西村的巨变,是三门新城建设的一个缩影。可以肯定地说:明天的城西村将会更美好更辉煌!”海游街道党工委书记丁志元信心满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