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育树,百年育人,教师这个职业,真真就是一个拷问人的良心的职业,它不像其他职业,比如医生,是明显看的出效果的。教师育人教书,是潜移默化的,是需要时间的推移,甚至是受教育者一生的验证,才能体验出曾经的师者给予的教育的效果来,这种长时间的受益,隐性的显现,更多地掩盖了一个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出现的失误。因此,一个教师应该摸着自己的良心,对待自己的学生;以真诚的爱,热情的工作情绪,对待自己的职业。
爱的教育,是一个成熟又被广泛认可的教育方法。每位从教者,了如指掌,运用自如,但是这种“爱”的教书育人方式,每位老师真正运用正确了吗?
现象之一:
下课了,小叶,一个农民工的孩子,拿着书,弱弱地走到数学老师前:老师,您能给我讲讲这道题吗?我,我没有听懂。数学老师讲了一堂课,有点口干舌燥,不耐烦地说:上课不听讲,这么简单的题还要来问,自己看书去,脑筋也不肯动一下,就想吃现成的。小叶红着脸,低着头走了。
话音未落,又一个学生飘飘地走来,某某市局领导的孙女,拿着作业本,老师:这道题做到这里就做不下去了,您给讲讲可以吗?数学老师眼前一亮,来了精神,绘声绘色地讲起来。
现象之二:
下课了,办公室里来了一伙交班级作业的学生,围着班主任叽叽喳喳快乐地聊着:班主任的目光和蔼可亲,在几个学习好的学生身上转悠:银芬,你的这件衣服,真漂亮,是不是期中考试考得好,老妈奖励你的呀?尤红,这头发怎么这么光亮,用的是什么洗发香波?周雪,小手镯真漂亮,你大款的爸爸送的吧?哈哈哈……师生融洽的聊天,办公室里一片温暖,只有这帮学生中学习不好,家境贫寒的王梅,老师一句话也没有同她说,就像空气一样没不见。
现象之三:
学校运动会,锣鼓喧天,人声鼎沸,班主任坐在自己的班级里,和同学一起观看,一起忘情地为赛场上的同学加油,这是老师和同学的地位几乎拉平的时刻。同学们都带着各种各样的小零食,吃着、看着、喊着,一学期难得的轻松。班主任受到了同学们的拥戴:这个递零食;那个送饮料,争先恐后,老师面前堆了一大堆好吃的。
班主任满意地吃着,还不忘评论着:张丽,这个真好吃,在哪里买的?王平,这个很贵吧?味道有点特别;林爽,你这个就是大路货,太难吃了,不要不要,说着,把林爽的送过来的零食,丢回了林爽的怀里。接着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老师挑挑拣拣,好吃的,没吃过的留下,不好吃的,不爱吃的,全部一个谢字也没有的丢给了给她的学生。
现象之四:
有经验的老师都知道,学生座位的前三排,是教师上课视线最集中,也是最关注的地方,即最佳位置。对待最佳座位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按学生个子的高矮来分配,可是深知前三排座位益处的一些老师,对此动足了脑筋,用足了使用的特权。
基本是这样利用的:按成绩分配,学习成绩优秀的,无论个子高矮,一律享有前三排的优待,任课老师也明白其中奥秘,上课就对着前三排的学生铆足了劲,用尽了心,甚至是所讲课程内容,只要前三排的学生会了,其他一带而过,就指着他们的成绩,抬高自己的声誉。至于后几排的学生,就任其发展了,看个人的造化吧,这就如同后娘养的孩子,自生自灭,谁让你自己不争气呢?
另一种分配方式是看家长的态度。如果哪位家长有要求,并出手大方,或有地位的家长微微暗示一下,于是乎,前三排的座位就变成学习好的,家长有要求的,个子高高低低,成绩优优劣劣的“头等舱”。
结论:
以上总总,不能说老师在教育学生方面,没有体现出“爱”的教育,但这种爱过于狭隘,自私,并且在爱一个学生的同时,又深深伤害了另一位学生。这种伤害的影响是巨大的,甚至是不可逆转的,而由此形成的自卑、仇视的心理阴影,将伴随学生的一生。
应当承认,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老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出现上述做法本是有心无意,但如果是明知而为之,不客气地说:这就是一种爱的“精神猥亵”,应当受到道德和良心的审判!
名人有言:
“孩子需要爱,特别是当孩子不值得爱的时候。”(赫尔巴特);“爱如果为利己而爱,这个爱就不是真爱,而是一种欲。”(爱德门)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师者,请拿出你对自己孩子那样的爱,爱自己的学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