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意的爱情,总能会让人向高处仰望。高处的爱情是什么样的呢?也许它就是《在那遥远的地方》,就是“我愿抛弃了财产,跟她去放羊,每天看着她动人的眼睛,和那美丽金边的衣裳”,以及“我愿做一只小羊,坐在她身旁,我愿她拿着细细的皮鞭,不断轻轻打在我身上”。

熟悉“西部歌王”王洛宾的人都知道,他一生经历过4个重要的女性,分别是杜明远(洛姗)、卓玛、黄静(黄玉兰)和三毛。这4个人中,有2个人是他的第一任妻子和第二任妻子,分别是杜明远(洛姗)和黄静(黄玉兰)。巧合的是这2个人都有2个名字,杜明远叫洛姗的名字是杜明远的父亲给取的,黄玉兰叫黄静的名字是王洛宾给取的。

王洛宾跟三毛在一起几岁了(王洛宾曾为妻子取名黄静)(1)

对于王洛宾来说,别人取名也许只能是一种希望,而自己取名则多多少少有一些真实的感恩。卓玛与三毛跟在杜明远和黄玉兰之后,就成了王洛宾爱情中的女性仰望的一种高度,这种高度是在梦里的,很难走进现实,变成真的。

王洛宾最早不叫王洛宾,而是叫荣庭,洛宾是他的字。1913年12月28日,王洛宾生于北京市东城区牛角湾艺花胡同一座瓦灰色四合院的油画匠家庭,曾祖父是浙江人,在浙江绍兴以卖茶叶蛋为生,后流落到北京。爷爷是颇有影响的民间艺术家,在京城画梁雕栋,颇有名气,还非常喜欢音乐,组成家庭乐队,自娱自乐。父亲王德桢(字洵甫)在家庭的影响下,吹拉弹唱样样都行。都说百年树人,用一百年的时间才能树起一个人,这在很多人看来是一个家庭对人的熏陶。一个家庭,有了某种基因或者氛围,是要将这种基因或者氛围保持和传承到第三代人,才可能熏陶和培养出一个人才。

王洛宾跟三毛在一起几岁了(王洛宾曾为妻子取名黄静)(2)

王家至王洛宾这一代,若按30年为一代人计算,正好把音乐与艺术的基因保持和传承到了百年,所以,熏陶和培养出一个王洛宾、一个后来的西部歌王,却是再也正常不过的事了。1927年夏,王德桢把从小多病的王洛宾送入北京通州潞河中学读书。当年秋天,王洛宾参加了基督教堂唱诗班,极富音乐天赋的他很快成了唱诗班的佼佼者。如果这中间还有什么能与他极富音乐天赋相似的话,那就是王家从一个流落而来的外来户,到王洛宾这一代终于可以称为地地道道的北京人了,而这就像他后来能成为歌王一样自然而然。

都说造化弄人,意思是指命运捉弄人。其实是造化育人,造化应指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总有它的道理和独特安排。王洛宾就是在这育人的造化里成长或者长成的。1928年,王洛宾15岁,这一年他的父亲去世了。为给远嫁的姐姐报丧,王洛宾在这个夏天去了趟姐姐所在的东北。说是意外,其实也不是意外,他在列车上认识了塞克、金剑啸、沙蒙等人,并跟塞克学弹吉他、唱歌、作曲,在家庭熏陶与个人天赋的准备里,塞克成了把他走进艺术殿堂的向导,两人还共同创作了《西巴扎尔夜歌》。

王洛宾跟三毛在一起几岁了(王洛宾曾为妻子取名黄静)(3)

三年后,王洛宾中学毕业,被保送北平师范大学艺术系学习。他的钢琴教师是德国人谷不克,声乐教师是沙俄贵族霍洛瓦特·尼古拉·沙多夫斯基伯爵,作曲教师是从巴黎留学归国的汪德昭。王洛宾从他们那里受到正统的音乐教育,这为他以后的音乐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年,王洛宾为萧军的小说《八月的乡村》创作了插曲《奴隶之爱》,有了自己的处女作,并开始使用王洛宾这个名字。

其后,王洛宾接受爱国主义思想,创作了一些进步歌曲,并于1934年就读中央音乐学院音乐系。1936年毕业,受聘于西直门外的铁路员工子弟学校——北京京绥铁路扶轮中学担任音乐教员。这时候,王洛宾23岁,已在业界小有名气。卢沟桥事变后,他前往山西参加八路军“西北战地服务团”,投身抗日救亡运动,创作《老乡上战场》《风陵渡的歌声》《洗衣歌》等抗日歌曲,在当地广为传唱。

王洛宾跟三毛在一起几岁了(王洛宾曾为妻子取名黄静)(4)

1938年,王洛宾24岁。这在当时那个社会可以说是大龄青年了,而爱情也该来了。当年10月,北平大学生合唱团联欢,经同学介绍,王洛宾结识了在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攻读西洋画的杜明远。不久后的一次赈灾义演中,负责男高音伴唱的王洛宾与展示芭蕾舞的杜明远珠联璧合,两颗年轻的心由此贴近。24岁的王洛宾收获了人生中的首次爱情。

据说,这场爱情是杜明远主动的,王洛宾的魅力深深吸引了她,她给王洛宾写了一封信,表达了自己有爱意。王洛宾的收到了信后,两人的关系迅速升温。因为都到了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的年龄,不久,王洛宾随杜明远到了开封,两人在那里举行了婚礼。婚后两人前往延安,父亲觉得女儿远行不容易,为旅途方便,就给杜明远取了洛姗(也说罗珊)的名字,让她到延安后与王洛宾以兄妹相称。但到延安后,两人很快便告别了“兄妹”的称呼,住在一起,成了公开的夫妻,最后辗转在兰州开展抗日文艺工作。

王洛宾跟三毛在一起几岁了(王洛宾曾为妻子取名黄静)(5)

1939年,王洛宾与洛姗所在的剧团被强行解散,两人只好去西宁。那时候的西宁像个大农村,城里连个电灯也没有,“洋学生”出身的洛姗待在那里,有着诸多不适应,总闹着要回兰州,但王洛宾又不能陪她前去,于是,她选择了离开西宁独自去兰州。好好的小两口,就这样过起了分居的日子。现在,人们由兰州至西宁一会工夫就到了,但在当年奔波两地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王洛宾很少回家,年轻的洛姗耐不住寂寞,便出轨了。

1941年,王洛宾大约是听说了这件事,从西宁风尘仆仆地回到兰州,洛姗并不藏掖,问他:“你回来今晚住哪里呀!”王洛宾很生气,在兰州一家报社登出了一则离婚启事,宣告二人的婚姻走到了尽头。这时候,王洛宾情绪低落,非常失意,大约也便更加怀念自己1939年7月,在演《民族万岁》中帮人赶羊的帮工时,遇到的那个美丽的藏族女孩卓玛,也便开始一遍遍地吟唱自己的歌曲《在那遥远的地方》了。

王洛宾跟三毛在一起几岁了(王洛宾曾为妻子取名黄静)(6)

有人说,这时候的王洛宾应该去追寻卓玛,在歌声里成就一段美好的爱情。但是,在现实生活里,爱情却是伤不起的,经历过它,王洛宾的心里虽然还想着更好的爱情,却不愿意再去付出和追逐,所以,卓玛也便只能在歌声里了。看到王洛宾失落的样子,朋友和同事们开始为他张罗对象的事情,但他本人反倒表现得不积极,甚至是非常消极,心想,随便找个女人过一辈子得了。

有句话是说,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黄玉兰的到来让王洛宾始料不及。今天的很多作者都喜欢用《掀起你的盖头来》来描述两人当时结婚的情形——黄玉兰被娶进了门,王洛宾掀起了她的盖头——哇,好美呀——她的眉毛细又长呀,好像那树梢弯月亮;她的眼睛明又亮呀,好像那水波一模样!

王洛宾跟三毛在一起几岁了(王洛宾曾为妻子取名黄静)(7)

更让王洛宾没有想到的是,黄玉兰温柔贤惠,时时刻刻、时时处处都支持着王洛宾的事业,不管王洛宾做什么,她都毫无怨言。这让王洛宾深受感动,不久为她改名黄静。静古同净。左青为初生物之颜色;右争为上下两手双向持引,坚持。指不受外在滋扰而坚守初生本色、秉持初心。这个字里有着王洛宾为第二任妻子的点赞和感恩。

有人说,真正的歌是无声的,黄静就这样走入了王洛宾的生活,让后来成为歌王的王洛宾也无声可唱了,把她静静地留在心底,无需为她歌唱,也不需给她写歌,却成了一首不衰的歌。1951年,给王洛宾生了3个孩子的黄静病逝,成了王洛宾人生中不可磨灭的怀念直到他临终前,在他寓所的客厅的墙上,还悬挂着爱妻黄玉兰的遗像。所以,后来的三毛注定了会成为另一个卓玛,只能“飘”在王洛宾歌声里、诗句里。

王洛宾跟三毛在一起几岁了(王洛宾曾为妻子取名黄静)(8)

人活在世界上,需要歌唱也需要生活,正是这种“双需要”,注定了一些人会成为生活里的真人也注定了另一些人会成为歌声里的过客,虽然都是 “主角”,但出现的形式却是那样的不同,比如杜明远(洛姗)、黄静(黄玉兰),比如卓玛、三毛。这是王洛宾的“传统”,也是人们共同的“传统”,唱出来的都是明面上的,没唱出来的都是心里的。只是,不管是心里的,还是歌里的,说出来都有些酸酸的。有谁能逃脱呢?如果生活能问出:“今晚,你住哪儿?”那么,歌声问的一定是:“今晚,你在哪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