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档》一书由著名曲艺理论家、作家高玉琮先生主编,曲协主席姜昆担任顾问并亲自撰写序言。书中详细介绍了23对相声名家搭档的艺术经历和成果。内容详实生动,有很强的资料性和趣味性。

高玉琮先生曾是《今日头条》知名创作者,发表过很多相声、曲艺方面的理论和趣闻史实。我有幸结识高先生,私信、微信交流颇多,受益匪浅。高先生于去年10月24日不幸逝世,周年忌日将近,陆续转载高先生最后的大作,也算是对先生的深切怀念吧。

相声常宝堃的三个子女是谁(相声搭档常宝堃赵佩如)(1)

(主编高玉琮先生)

书中有关相声搭档的文章分别为演员本人或熟悉演员的业内专家执笔。本篇介绍常宝堃、赵佩如两位大师的文章是由刘雷先生撰写的。

一: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天津卫的相声艺人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苦于撂地度饥寒,仰望寿臣和连安”这句话中的“寿臣”是指张寿臣,“连安”则是指常连安。这句话的意思是,当时的相声艺人大多是撂地演出,过着“刮风减半,下雨全无”的日子,而张寿臣、常连安不但不必撂地演出,就连他们演出的园子也全是中高档的,不让人“仰望”才怪。

相声常宝堃的三个子女是谁(相声搭档常宝堃赵佩如)(2)

(相声宗师张寿臣先生)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这里所说的“连安”,实际上指的是常连安和他那艺名为“小蘑菇”的大儿子常宝堃这一对搭档。儿子逗哏,父亲给儿子量活。那时候的“小蘑菇”还不到十岁,就已经是天津卫家喻户晓的大明星了。1937年6月中旬的一天,常连安在著名的鲁菜馆子登瀛楼订了座位。之所以订在这里,是因为那时天津卫最著名的曲艺园子是小梨园,登瀛楼就在小梨园旁边,步行两三分钟就到。今儿个来这儿吃饭,常连安带来了大儿子常宝堃,二儿子常宝霖、只有八岁的三儿子常宝霆,还有一位外人,就是艺名“小龄童”的赵佩如。

相声常宝堃的三个子女是谁(相声搭档常宝堃赵佩如)(3)

(常家父子)

为什么被拉到这儿来,三个儿子都一头雾水,赵佩如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原来,常连安这个当爹的要跟儿子“裂六”。他希望赵佩如能和常宝堃做搭档。当时赵佩如二十三岁,常宝堃才十五岁,跟这么个小毛孩子合作,赵佩如能愿意吗?没想到赵佩如二话没说,一点头:“行!”怎么答应得这么痛快?原来赵佩如与常连安还有另外一层关系:当初常连安在北京变戏法的时候,与四个哥们儿拜了把兄弟,其中赵佩如的父亲赵希贤排行第二,常连安排行第四,这哥儿俩又都是变戏法的,所以关系很铁。四叔让堂弟与自己搭档,这是一定要答应的。

相声常宝堃的三个子女是谁(相声搭档常宝堃赵佩如)(4)

(常连安先生)

常宝堃听了赵佩如如此干脆的答复后非常高兴,说:“大哥,以后我可就有主心骨了。”赵佩如忙说:“彼此彼此!兄弟,我也有主心骨了!”常宝堃管赵佩如叫“大哥”,其实不只是他这么叫,凡是这一辈的艺人无论岁数大小,都得管赵佩如叫“大哥”,因为在这一辈的相声艺人中,赵佩如是第一个拜师的,是这一辈的“门长”。此时,二人都说有了“主心骨”,这并不全是出于恭维,更多的是真心实意的表达。

常宝堃和赵佩如成为搭档的消息很快就传开了。这对“强强联合”尚未公开演出,就吸引了各大报刊记者的眼球,如《益世报》《大公报》等,登出的消息铺天盖地,表达了对二人合作的热切期待。在诸多报道中,文人党子威撰写的一篇文章最有水平。党子威是一位很有影响力的曲艺评论者,资深曲艺评论家戴愚庵曾说:“报刊上关于杂耍艺人的评论,最值得一看的是党子威写的文章,不浮躁,不虚夸,言之有物。”党子威的每一篇文章都是在对艺人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写成的,如果了解得还不够,就会去深入采访。对于常宝堃、赵佩如二人的艺术特点,党子威已经有了很深入的了解,但他还是约了二人到燕春楼饭店,请他们聊聊对对方的看法。

相声常宝堃的三个子女是谁(相声搭档常宝堃赵佩如)(5)

(常宝堃赵佩如)

好在三个人相互都很熟悉,说起话来也就少了许多顾忌。赵佩如长常宝八岁,在他眼里,常宝堃就是个小兄弟,但又不是一般的小兄弟。常宝堃那聪明劲儿,那活泼劲儿,那肯下功夫的狠劲儿,尤其是不怕吃苦的劲头儿,在相声艺人中可谓凤毛麟角。这么小的岁数就能成名, 每天奔波于中高档园子和各家电台之间,一天少说也得表演三四段相声,掌握的相声近百段,能做到这些的相声艺人在他之前似乎还没有。再加上赵佩如非常了解常家全家,他认为自己与常宝堃的合作能使常赵两家的关系好上加好,更上一层楼,所以对于能为常宝堃捧哏,赵佩如用了一个词---不胜荣幸。对于常宝堃来说,他没有哥哥,只有几个弟弟,于是他就把赵佩如当成了哥哥。在父亲提出二人合作的建议之前,常宝堃就“大哥大哥”地叫得特别的亲。他真正钦佩的艺人不多,而赵佩如就是其中的一个。 (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