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结者二部电影文字解说(终结者系列是如何从影视经典变成烂片的)(1)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我还是个在乡村读书的中学生,平时学业繁忙,很少有机会能看到什么好电影。那个时代,去影院看电影是很奢侈的行为,再说国内院线也没啥好电影,基本都是国内的主旋律电影。能看到的好电影基本来源于两个渠道:一个是地方电视台播放,一个是家庭录像带,或者后来逐渐去爱录像机的DVD播放器。要知道,像我们那种县级市的电视台,平时也没什么大新闻,除了转播央视新闻,广告,在每天晚上夜深人静的时候,经常会播放一些香港电影或者好莱坞电影,我大部分的电影启蒙都是通过家里的一台黑白电视收看的。现在想想,现在电视台的审查制度根本不允许播放尺度这么大的电影,香港的很多恐怖片动作片,甚至有点情色暗示的爱情片都可以看到。

我小时候印象深刻的就是在电视上看到的樊少皇年轻时候的B级片《力王》,各种血淋淋的镜头,把电视机前的我吓坏了,做了一夜的噩梦,从此对香港恐怖片有了阴影。在电视上也能看到很多好莱坞电影,我看到的印象最深刻的好莱坞大片就是詹姆斯·卡梅隆的《终结者2:审判日》,那还是我第一次意识到原来电影还可以这样牛逼,尤其是其中的那个液态机器人T-1000,打不死,杀不死,随时可以还原战斗,比阿诺·施瓦辛格的T-800高级很多,最后的大战扣人心弦,看得我目瞪口呆。第一次被好莱坞科幻大片折服。

终结者二部电影文字解说(终结者系列是如何从影视经典变成烂片的)(2)

值得提及的是,后来家里有了DVD播放器,周末从学校回来总会去租各种碟片,那时候对什么是好莱坞大片也不了解,对什么导演和明星根本就一无所知,选片基本就是看介绍和封面,偶尔看到阿诺的照片,就租了一盘叫《真实的谎言》的电影,在家里偷偷看。看到阿诺在酒店追逐恐怖分子,从楼顶骑马想要飞跃而下,被马差点甩下去的场景,吓出一身冷汗。没办法,乡下孩子,没见过什么大世面,第一次看到好莱坞的经典动作片,同样被折服。后来观影历史多了,对导演和演员开始有所了解,才知道这是詹姆斯·卡梅隆的导演作品,把卡神所有的作品找来看,新上映的电影一定去捧场。当然,后来的《泰坦尼克号》也好,《阿凡达》也好,依然是好的作品,但是让我回想起来的话,还是年少时,第一次看《终结者》系列的时候最好。

这个系列前两部作品看过很多遍。可能跟我第一次的观影经历有关,我更偏爱第二部,第一部虽然开创了科幻穿越片的先河,其中的T-800机器人横空出世,尤其是第一部结尾,当阿诺完全变成金属机器人的形态,那个根本杀不死的形象,真的让人喘不过气。但是相对而言,《终结者2》的T-1000更进了一布,那个液态机器人的形象让人感觉到恐怖的同时,也让人感叹,这个创意的牛逼。其实从这个系列的逐渐演进,我们也可以看出卡神对自我是如何的严苛,如果真的没有绝对更牛逼的创意,可以超越第一部的话,他是绝不会拍摄续集的,《终结者2》是如此,《异形2》同样如此,更别说一拖再拖的《阿凡达》系列,已经让人望眼欲穿了。

终结者二部电影文字解说(终结者系列是如何从影视经典变成烂片的)(3)

这是卡神的自觉,但是对好莱坞来说,一个电影系列的成功,如果没有续集是基本不可能的。所以,我们就眼睁睁地看着终结者拍摄了一部又一部,变得越来越烂,从一部影视经典系列,变成了现在口碑恶劣,票房缩水,面目全非的烂片。这个真不能怪卡神,熟悉这个系列的人都知道,当年卡神在好莱坞还是一个无名之辈的时候,带着终结者的剧本去找投资人,根本没人搭理他,后来还是一个小公司答应给他投资。但是在好莱坞投资可不是说说这么简单的事情,一般来说,好莱坞都是制片人中心制,投资人说了算,导演想要的权力,尤其最终剪辑权太难了,所以很多好莱坞大佬起步时,都想要完全掌控自己作品实在太难了,制片人动不动都会横叉一杠子。年轻的卡梅隆吃过亏,所以早寻找投资时,跟制片人谈判,最终达成了一项协议,他拥有这部电影的导演权和最终剪辑权,但是制片人可以永远这部电影的永久版权,卡梅隆用一美元的象征性的价格把《终结者1》的版权卖给了制片人,这位制片人后来也成为了他的第一任妻子,他们的婚姻维持了四年之久,但是从此之后,《终结者》系列的版权,在外游荡了35年之久。

据说当初卡神是没有打算拍摄《终结者2》的,他对成功的续集电影没多大兴趣,大概没啥挑战性的意思。对卡神来说,每一部电影都是全新的,如果只是原地踏步,还不如不拍。但是因为他没有版权,别人说了算,他想着与其让别人接收拍烂了,倒不如自己接手,毕竟是自己的孩子。1991年《终结者2》横空出世,成为了当年的美国票房冠军,直接缔造了影史经典。但是接下来的几部就没法再干下去了。

终结者二部电影文字解说(终结者系列是如何从影视经典变成烂片的)(4)

从此,这个系列个卡神基本没啥关系了,当然了,我们可以看到从《终结者3》到《终结者2018》,《终结者:创世纪》,虽然跟卡神没啥关系,但是每次新电影上映的时候,卡神接受采访的时候都使劲夸,说新电影有很多优点,值得去电影院观看等等。这些电影越来越烂,卡神当然知道,但是毕竟是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虽然已经离家出走了,也不能不管,所以一向给人印象眼里不揉沙子的暴君卡神,谈到终结者系列的时候,无论多烂,他都没有吝惜自己的溢美之词。这种复杂的心理估计外人很难理解。正在上映的《终结者:黑暗命运》其实是这个系列版权到期,重新回到卡神怀抱的首部作品,所以这部影片开始,卡神担任了制片,提供了原创的故事大纲和剧本,全面参与了创作过程。把整个电影的故事线拉回到了最经典的《终结者2》的结尾处,从这地方重启,这才是最让影迷心动之处吧。

对我这样的八零后影迷来说,《终结者》系列已经是我们的少年时的青春,再加上卡神的全面参与,我们才买账。所以影院上线后,更是第一时间去捧场。但是,说心里话,虽然是续接了《终结者2》,具有新的故事线,还是老卡司,琳达·汉密尔顿和阿诺·施瓦辛格都回归了,机器人也升级了,但是味道总觉得哪里不对。因为这个穿越的套路已经前几部完全透支了,尤其是那个电网爆炸裸体降临的场景,甚至台词都已经说滥了,当阿诺说出,“我不会再回来了”,我心里想,希望你下次真的不要再回来了。《终结者:黑暗命运》当然不是烂电影,但是也绝不会成为好电影,它就是好莱坞流水生产线上的中规中矩的产品,打着情怀的名义,熟悉的台词和动作,爆炸场景都异常熟悉,所有的一切都没有太大的惊喜,都是预料之中的存在。所以,这只是一个及格的科幻动作片,但距离一部优秀的电影,尤其是还是卡神参与的电影,还是有很大的距离。

终结者二部电影文字解说(终结者系列是如何从影视经典变成烂片的)(5)

其实,我仔细想过这部终结者第六部电影到底为什么不再吸引我们了。最大的问题,我们对这个系列好感已经被前几部透支完毕了,所有的套路都玩过了,当年卡神一手打造的机器人穿越梗,现在更是遍地都是,而且关于机器人的电影在八九十年代是新潮,现在已经是屡见不鲜了。当年的技术手段是天才,现在看稀松平常,再加上故事线的平庸,导致了这个系列,就算卡神参与其中也无法挽回。

其实,这部电影的失败跟我们的大环境也有所关联。现在是大数据的时代,我们的大众文化要求的是艺术快餐,对任何不能在三秒钟抓住人眼球的电影,都不会有兴趣关注。《纽约时报》的影评人斯科特在一篇文章中宣称,在现代文化中“成年已死”,因为在过去的十五年里,我们看着电影公司将大量的财力和想象力投入到系列电影的制作中,这些电影提倡一种本质上的青少年化的、不成熟的世界观,适合全家观看的卡通冒险片、青少年的英雄故事,不会变老的英雄主义的喜剧故事,这些不仅构成了21世界好莱坞的商业中心,还变成了它的艺术心脏。今天的这些商业大片不仅故事肤浅,在视觉还受“冲击美学”的支配,影片通过丝毫不停歇地冲击观众的感官,使得观众在震惊和敬畏的作用下全神贯注。但是,无论这种冲击波有多么强烈,都无法在你的记忆中留下任何痕迹,它们就像爆米花一样,瞬间爆炸,几乎在你离开电影院的同时就被忘得一干二净。《终结者》系列,拍了六部,一部比一部烂的原因也正是因为如此,他们主动放弃了深度,把这个系列最精华的部分弃置殆尽,重复其中爆炸性的桥段,而那种对未来科技的恐惧感再也看不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