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几句优美的咏兰的诗句(幽兰香风远兰之猗猗)(1)

兰花是中国人喜爱的十大名花之一,在中国久负盛名,有花中君子的美誉。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兰花通常所指的是“中国兰”,也就是分布在中国的兰属植物中的若干种地生兰,如春兰、惠兰(蕙兰/夏兰)、建兰、墨兰和寒兰等。这一类兰花与花大色艳的热带兰花大不相同,没有醒目的艳态,没有硕大的花、叶,却具有质朴文静、淡雅高洁的气质,很符合东方人的审美标准。因多生于幽谷之中,且香气清幽,故称“幽兰”。

中国人对兰花情有独钟,历来把它当作高洁、典雅的象征,赋予兰花的花语为:淡泊、高雅,美好、高洁、贤德。“无人而不芳,不因清寒而萎琐;气若兰兮长不改,心若兰兮终不移”— 人们欣赏兰花生于幽谷深林,以草木为伍,不与群芳争艳,不畏霜雪欺凌,坚忍不拔的刚毅气质,并将它与“梅、竹、菊”合称为“四君子”。此外,以“兰章”喻诗文之美:“兰章忽有赠,持用慰所思”;以“兰交”喻友谊之真:“兰交永合,松契长并”;把良友喻为“兰客:“兰客方来,蕙心斯至”;以兰来表达纯洁的爱情:“寻得幽兰报知己,一枝赠梦潇湘”……

有没有几句优美的咏兰的诗句(幽兰香风远兰之猗猗)(2)

幽兰香风远,蕙草流芳根”—风姿素雅,花容端庄,幽香清远,淡雅宜人的兰花自古以来是人们盛赞的对象,诗人为之作赋,画家为之挥毫,咏兰之作,历代不绝。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十二首经典咏兰诗词,来体味诗人笔下的“兰章”吧。


《孔子家语》(节选) -- 先秦·孔子

不以无人而不芳,不因清寒而萎琐。

气若兰兮长不改,心若兰兮终不移。

【译文】

不因为无人赏识而不优秀,不因为环境困难而气馁。

气质像兰草一样总不会更改,心像兰草一样始终不动摇。


《饮酒·幽兰生前庭》(节选) -- 魏晋·陶渊明

幽兰生前庭,含薰待清风。

清风脱然至,见别萧艾中。

【译文】

幽僻之地的兰花在院子里生长,包含浓郁的芳香等待清风的的到来。

轻风轻轻吹来,兰花散发阵阵芳香,立刻就可以从萧艾等杂草中分辨出来。


《咏兰》 -- 南北朝·萧詧

折茎聊可佩,入室自成芳。

开花不竞节,含秀委微霜。

【译文】

连同茎叶折来的兰花聊可佩戴,置入室中自然飘香。

开花时却不与其他花争奇斗艳,含蕴着秀美的姿色在微霜里衰残。


《幽兰操》(节选) -- 唐·韩愈

兰之猗猗,扬扬其香。

不采而佩,于兰何伤。

【译文】

兰花在风中摇曳,香气洋溢四方,其他花香全都被比了下去。

即使无人采摘佩戴,对兰花来说又有何妨?


有没有几句优美的咏兰的诗句(幽兰香风远兰之猗猗)(3)

《于五松山赠南陵常赞府》(节选) -- 唐·李白

为草当作兰,为木当作松。

兰秋香风远,松寒不改容。

松兰相因依,萧艾徒丰茸。

【译文】

作草就要作兰草,作树就要作松树。

兰草的幽香随风而远,松树遇寒冷而不改容姿。

松树与兰草相因相依,萧艾之类野蒿只是徒然丰茸茂盛。


《兰二首·其一》-- 唐·唐彦谦

清风摇翠环,凉露滴苍玉。

美人胡不纫,幽香蔼空谷。

【译文】

清爽的风摇动着翠环状的兰叶,清凉的露珠滴在碧玉般的花上。

美人你为什么不把它佩戴在身?却让它的幽香弥漫在空谷之中。


《幽兰》 -- 唐·崔涂

幽植众宁知,芬芳只暗持。

自无君子佩,未是国香衰。

白露沾长早,春风到每迟。

不如当路草,芬馥欲何为。

【译文】

兰花幽静地生长着,又有谁能发现它呢,它只能暗暗地保持着芳香。

即使芬芳正盛时也不会有君子来采摘佩戴。

早上的白露沾满了长长的叶子,春天总是姗姗来迟。

不如当路边草,芳香又有何用呢?


《种兰》 -- 宋·苏辙

兰生幽谷无人识,客种东轩遗我香。

知有清芬能解秽,更怜细叶巧凌霜。

根便密石秋芳草,丛倚修筠午荫凉。

欲遣蘼芜共堂下,眼前长见楚词章。

【译文】

兰花生长在幽深的山谷之中,没有人观赏。有一个朋友在向着太阳的廊檐种了一些,拿来送给我。

兰花的清香可以除去秽气,更有让人怜爱的细叶可以抵御风霜。

它扎根于石头堆,一到秋天便早早地绽放,散发着芳香。中午的时候一丛丛的小草倚靠着长竹,享受着难得的阴凉。

我想要找到一些蘼芜,把它和兰花一起放置在厅堂阶下,这样就可以经常看见楚辞诗句中描绘的浪漫优雅的意境。


有没有几句优美的咏兰的诗句(幽兰香风远兰之猗猗)(4)

《题杨次公春兰》 -- 宋·苏轼

春兰如美人,不采羞自献。

时闻风露香,蓬艾深不见。

丹青写真色,欲补离骚传。

对之如灵均,冠佩不敢燕。

【译文】

春兰花就像是美人,不需要采摘,那娇羞的神色就主动展现在人们面前。

哪怕是蓬草和艾草再多看不到被掩盖的春兰,但是随着清风阵阵,依然时不时可以闻到那沁人的馨香。

杨次公的这春兰图用妙笔丹青把春兰如实画了下来,达到了可补《离骚》而无愧于屈原的地步。

面对着这春兰花,就好像是面对着灵均,让人不敢把它戴在头上佩在身上来亵渎他。


《朱朝议移法云兰》 -- 宋·王安石

幽兰有佳气,千载閟山阿。

不出阿兰若,岂遭乾闼婆。

【译文】

幽谷之中的兰花有着沁人的馨香,千年以来都隐居在山林。

它们从不出山林(与世无争),又怎么会遭遇乾闼婆(是印度教中一种不吃酒肉只寻香气作为滋养的神灵)呢?


《咏幽兰》 -- 清·康熙

婀娜花姿碧叶长,风来难隐谷中香。

不因纫取堪为佩,纵使无人亦自芳。

【译文】

兰花的花朵婀娜多姿,叶子碧绿狭长,风吹过带来了兰花的香气。

兰花不因可以被别人摘取作为佩戴装饰而自贵,即使没人欣赏的时候也自己发出芬芳。


《高山幽兰》 -- 清·郑板桥

千古幽贞是此花,不求闻达只烟霞。

采樵或恐通来路,更取高山一片遮。

【译文】

千古年间最幽然贞洁的就是这花啊,不求出名显达只愿做一片烟霞。

就连那些上山砍柴的人它也不愿意让他们看见,藏在高山后面遮蔽着自己。


有没有几句优美的咏兰的诗句(幽兰香风远兰之猗猗)(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