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热门电视剧《狂飙》想必很多人都在追,也引发了社会的大讨论。里面的人物情节刻骨的比较“真实”触发到了很多人的心弦。讨论最多的人恐怕就是高启强了吧!

最后高启强在现实中有没有死(今晚就让高启强式)(1)

这个人物的形象成功一方面是编剧的形象刻画,再者是张颂文老师的深入演绎,最重要的我想这个人物是不是代表了更多现实中的某些人,某些事呢?

我们今天来讨论的话题是优秀的电视剧尤其是扫黑禁毒除恶题材里面往往大家记住的反面人物一些“坏人”,比如说黑冰里面的王志文老师演的郭小鹏。那一连串的没有停顿的对白,内容深邃,语气低沉而有磁性…

最后高启强在现实中有没有死(今晚就让高启强式)(2)

电视剧《征服》里面孙红雷扮演的反派刘华强,他把黑恶势力的狠毒,凶残,狡诈演的淋漓尽致,影响深远(小摩托,大金链,西瓜刀能想象到吗………)

最后高启强在现实中有没有死(今晚就让高启强式)(3)

电视剧《破冰行动》里面的吴刚老师饰演的“冰毒教父”林耀东“东叔”把整个村子变成了制毒窝点,家家制毒,互相利用牵制。而表面上还是“慈善家”“干部”

最后高启强在现实中有没有死(今晚就让高启强式)(4)

类似这样的电视剧还有很多,这样成功的人物刻画也有很多。但为什么往往被记住的是这些反面人物呢?有的人会说电视剧的细节描写生动,有人说要归结于演员的成功塑造,也有人说这个就是真实的社会现状……

这些都没错,我们今天说的是为什么这些“坏人”被大家熟知而正面人物往往被大家“忽略”呢?是里面的人物令人憎恨还是有人想成为某些人呢?

说了这些会有人说讲这么多是吹毛求疵,有些人提出了“西瓜刀论” 是的这没错,西瓜刀在卖瓜的手上是普通工具,在坏人的手上就成了凶器。但如果你天天看到的是坏人拿着西瓜刀乱砍人的话,你见到西瓜刀会有怎样的感觉呢?

电视剧里面坏人的“成功”也很大一部分是对细节的描写。是 这个也许是剧情的需要 ,但 有时候制毒的过程,洗黑钱的手法过程,坏人逃脱追捕的方法,互砍的镜头等真的需要这么详细的描绘吗?? 你描绘的这么详细真的不会有人模仿吗?

昨天我的小外甥到家里玩,突然嘴里说了一句“我是卖鱼高启强”。我愣了一下 问道“你也看《狂飙》?” 他说 看啊电视台天天在放。我就试探的问了一句“你觉得高启强这个人怎样?” 小外甥说“高启强前半部是卖鱼的是个好人,后面变坏了成为黑社会老大,京海最大的黑社会…” “你想成为那样的人吗”我追问, “想啊”小外甥回复。 我当时就惊住了,一个十来岁的小孩有这样的想法真的有些不可思议!

我不否认以上提到的电视剧都是优秀的经典的电视剧,也很钦佩里面的演员和他们的精彩演绎。大家说得对刀是好刀就看什么人用,但如果看刀的人天天看到的刀不是用来切菜的而是有其他用途是不是不好呢,我想好的电视剧少一些这样的情节描写还会是优秀的电视剧!

以上观点只是个人看法,不要对号入座更不要人身攻击,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