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辽南小根据地

抗日战争第一个鲁东地区根据地(开国中将吴瑞林回忆创建辽南小根据地)(1)

“照沂蒙区那样办就能办好,照沂蒙区那样办就能办好。”送走罗政委之后,我仔细地反复地考虑罗政委向我嘱咐的两句话。它意味深长,实际是为我指明在辽南坚持战斗的方向。就是要我运用沂蒙区根据地建设的经验,来打击敌人和建设辽南。我回机关后,立即召集机关的有关同志传达了罗政委的指示,并根据他的指示,一条一条地提出了具体要求,落实到每个同志的身上。有的同志提出了一些问题,我也一一地作了解答。该请示肖华司令员的,要他们去请示肖华同志;该请示江华副政委的,也叫他们直接向江华同志请示。我随即结束了几个月以来的东南满司令部参谋处长和安东军区司令员的工作,并作了交待。

我考虑了一下去辽南执行任务的问题,感到任务艰巨,时间紧迫,是刻不容缓的事。我为此吃不下饭,睡不着觉。我坐在沙发上喝了一碗稀粥,思索了好大一阵子,随即行动起来了。先打电话给周子海作战处长,要他通知:下午两点召开司、政、后机关科处长会议。我提前五六分钟到达了会场,随后何侠副主任就到了,司、政、后机关的参加会议的干部也陆续到了,一团的领导干部和炮团的领导干部也准时都到了。

我在会议上首先提出问题,我说:罗政委的指示,上午已传达了。今天下午,我就讲一个问题,就是要传达罗政委上汽车前向我作的指示,要我们“照沂蒙区那样办”,就能把辽南建设好。我们要深刻地领会罗政委给我们作的这个指示的重大战略意义。在我们这些同志中,有的是从沂蒙‘区来的,有的是从胶东地区来,也有的是从苏北和冀、察、晋来的。

凡是在沂蒙区工作过的同志们,都会体会到沂蒙区是山东根据地的心脏,是敌伪、顽、我三角斗争最严重的地区。日伪向我扫荡,进攻特别频繁。顽军向我进攻也极其频繁。在这严重的三角斗争中,是山东分局、山东军区、鲁中区党委、鲁中军区直接领导着我们进行生争的,罗政委这次临别时,向我指出:“要照沂蒙区那样办,就能办好,”这就是给我们提出了在辽南地区工作的路线,方向问题。也就是要求我们每个同志,对坚持辽南斗争的艰巨性和艰苦性,要有充分的思想认识和精神准备。我是很有信心的。上有党中央,毛主席、朱总司令和东北局、东北军区的正确领导,下有我们这批八年抗日战争锻炼和考验的一大批好干部。所以我有很强的信心。我认为我们是完全有能力来完成罗政委交待我们的光荣任务的。

会议上大家都拥跃发言、表态,一致认为:我们一定能负担起在辽南的战斗任务,直至最后完成战胜敌人的艰巨任务。大家态度都极其严肃,都充满着信心。

此刻,韩先楚同志正率四纵队进人南满,准备鞍海战役。罗政委要我争取时间赶去参加。因此决定马上组织行动。会议决定一团明天出发,以五天时间到达析木城;军区直属部队、炮团后天出发,以四天时间,到达帕岩;其他有关事宜,由各大单位具体安排。

行军中,要做到互相友爱、互相支援,绝不准出事故。一定要安全到达预定地点。一切都部署就绪。

到了晚上,我想来想去,一夜仍未睡着,还是在考虑如何执行罗政委的指示“照沂蒙区办”的问题。我又想到,沂蒙区,是坚强的革命根据地,是经过敌人的“三光政策”,“铁壁合围”,“梳蓖清剿”等考验的,攻不破,打不垮的铜墙铁壁的根据地。我们在辽南,要建设成沂蒙区那样的根据地,这付重担我们一定得挑得起,绝不能辜负罗政委给我们的委托和信任。我们一定要做到,我们一定要能做到。对实现这一决心,完成这一任务,我归纳以下几条:

一、坚决执行罗政委的指示,要紧紧地依靠人民。人民是革命战争胜利的根本,有了人民,就一切都好办。如何赢得人民的支持,还要做耐心、细致的艰苦地发动群众的工作。

二、坚决按党中央、中央军委、东北局、东北军区的指示办,给人民以实际的利益,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反动宣传,这要在剿灭日伪残余势力和日伪特务的战斗中,结合进行。

三、要独立坚持辽东半岛的斗争,就必须和坚持沂蒙区的斗争一样,要有其独立斗争的一套策略,要有一套与辽南相适应的具体建设内容和具体设施。还要有领导辽南斗争的领导艺术。我想到此,觉得应当找几个同志来研究研究。我即告诉管理科长说:“多准备两个人的午饭”。当即派人请政治部副主任何侠同志和军区后勤部长段品三同志来,和他们边吃饭边商议,边研究。为了先建设起军区自己的一套机构。我们商量先采取以下的几项措施:

①从现有的修理枪炮厂的工人中,抽调六分之一的人和机器,搬运至普兰店以南的徐家屯,将机器安装起来,修理枪炮。

②翻砂工人也要六分之一,不够时,再从小厂中挑选一些,准备先造手榴弹、地雷,后造迫击炮弹和爆破筒。

③抽调十分之一的缝纫机,十分之一的被服工人,要配套成龙,在袁家屯成立被服厂。

④从五龙背帽子厂,抽调七分之一的机器和工人,附属于被服厂内,成立一个帽子分厂,自做帽子。

⑤从安东橡胶厂抽调十分之一的机器和工人,自造胶鞋。也附属于被服厂之内。

⑥从安东搬来一个小印刷厂,带有印刷机和工人、纸张、油墨,准备出版辽南地区的报纸。

⑦从安东或本溪湖调50万吨钢材和铁坯,准备做为修理枪、炮,造手榴弹的原材料。

⑧从安东汽车修配厂抽调十分之一的机器和工人,成立汽车修理队。

⑨从安东的八个粮食加工厂中抽调一个来,安装在普兰店,进行粮食加工。

⑩军区后勤部留一个科长,两个干事在安东成立联络站。

以上这十件大事,由后勤部长段品三同志负责。务必在1946年七一前部署好,以便迎接战斗,准备打击敌人。何侠同志提议,把高梯青伺志留下,协助段品三部长执行以上任务。我同意了他的意见。

我后方机关,背靠关东州,面向皮子窝、普兰店等地区,分先后,按缓急、有步骤、有计划地建设起来。还缺少的一些材料和部件,再从普兰店、瓦房店、大连等城市买一部分来补充。当时,有关兵工生产的领导力量与技术力量很薄弱。

我亲自寄信给胶东军区的许世友司令员和林浩政委,请他们从胶东的兵工生产部门中,抽调一个能制造迫击炮弹的厂长及组长等22个技术干部和工人,做为我兵工厂的骨干。

我又寄信给鲁中军区的王建安司令员要求他们从原沂蒙军分区的兵工厂,调一批能制造手榴弹技术人员来,其中包括厂长一名、装配组长一名,共27七人。他们因为军区与分区的兵工厂合并,故将原军分区的手榴弹厂的全套人员都调给我们了。这批人员到来之后,便成了我军区组建兵工厂的骨干,很快就将兵工厂建立起来,它能生产迫击炮弹和手榴弹了。所出产品,不仅供应辽南部队使用,在1947年秋、冬季攻势中,还供给四纵、六纵使用。1948年,华东的弹药紧张,还支援了华东两万颗手榴弹,1000发迫击炮弹,1000只爆破筒。成为东北战场上,自己建立的很重要的小兵工厂。

它的产品,在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及抗美援朝战争中都发挥过重要作用。证明效果都是良好的。

当然军工生产的过程中,我们因技术力量薄弱,是在战胜各种困难的条件下进行的。故在试制生产中,也付出了相当的代价。如我们当时一团的政委金锋同志就是在试射迫击炮弹时,因炮筒爆炸而受伤牺牲的。在试制迫击炮弹和手榴弹中,也伤了几个工人同志,女工小孙受重伤而后牺牲了。

在关东州边沿地带,这块东西60里长,南北二三十里宽的地带,有12万人口的地区,建立起了我们的后方。我们也将野战医院搬去了。在此地区内,还建立了干部学校。省委机关、行署机关及附属单位,都曾设在这块土地上。还有随军队撤离的二十五六万群众,再加上军队机关的后方人员,总共有40多万人,在这个地区内过着暂时的和平生活。部队打游击时,还作为部队轮流休息的阵地。这块根据地很小,但正如俗话所说:麻雀虽小,肝胆俱全。它是闻名于东北战场上的一块比较完备的红色革命根据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