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桂平历史,城乡史话之十二(1)

读史知今,广西各地历史解说,少为人知的地方志历史,欢迎关注!

按现在的行政区划,桂平21镇5乡中,属于东区的乡镇有五镇二乡:木圭镇,木乐镇,石咀镇,社坡镇,油麻镇,寻旺乡,马皮乡。

这里有着桂平的服装经济的木乐;主产粮食的寻旺;特产腐竹的社坡;锰矿闻名的木圭,等等,可以说是现在桂平经济占比重较大的区域之一。

广西桂平历史,城乡史话之十二(2)

这东区五镇二乡,也是经过漫长历史沿革,最终才形成的区划。不过,因为史籍一般只记载县一级行政的地方比较多,而对于乡镇一级的历史则相对少,所以,这五镇二乡的历史能追溯的时间不长。

往前追追,大概清代时,桂平也分四大区,这就是常说的“乡里”之分了。以桂平城为中心,全县境分为东南西北四大区,辖二十一里,分别如下:

东三里:军陵里、吉大一里、吉大二里。

南八里:上秀里、中秀里、下秀里、上都里、中都里、下都里、罗秀一里、罗秀二里。

西七里:永和里、赵里、甫里、武平里、厚禄一里,厚禄二里、厚禄三里。

北三里:崇姜里、大宣一里、大宣二里。

里下设甲、村、堡。

东三里中的军陵里(寻旺)前面已经简单介绍过了,本篇文章就再说说东三里中的吉大一里。

广西桂平历史,城乡史话之十二(3)

对照现在桂平地图,吉大一里,就是现在的木乐,社坡范围。因为古人绘地图没有什么一致的标准,东南西北四方有很大的人为主观性,地图也是以形为主,有点大概有点像,有那么一个意思就可以了。

所以,明清时期,古人绘制的桂平地图是上南,下北,左东,右西,所以,地位偏南的大吉一里在地图的上方,就有称为大吉上里;而偏北的大吉二里在图的下方,就称为大吉下里。

这大吉一里长久以来,就是桂平的东大门,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出木乐到广东,都是桂平人必经的道路。这里也记忆着桂平不一样的历史过去。

广西桂平历史,城乡史话之十二(4)

木乐本名,不叫木乐。传说很久这里,有一年,来了一场暴风,估计也就是现在所说的台风,龙卷风,把十几二十公里外,西降山上的松树给吹了起来,最后落到了这里。

都知道,古时候对于这种自然现象的认知是比较原始的,不解的,这一阵风把那么多树吹了十几公里远,不是神仙责怪,那就是妖怪作怪才能做得到了。

于是,有木自天下落下来,就成为这里最著名的,最神奇的事件,一传十,十传百,这个木落事件,就成为木落之地,一说木落,就知道是这个地方了,最后就演变成这个位置的地名了。

不过,木落之名,到底是太接地气了,被喊了几百年后,到清代初年,太平盛世下,取湿顺恭让,和好安乐之意,把木落谐音为穆乐。不过,按桂平的古籍所载,虽说清代早期就有这个改名的说法,但是木落,穆乐两个名字却是同时使用,没有什么规范,各不影响。

如在清乾隆年的《桂平县志》就已经明确了穆乐之名,但到清中末期的《桂平县志》依然使用木落之名,直到民国以后,穆乐才正式成为这里的名字。直到1958年,在当时推行的“同音简写”运动中,改“穆”为“木”,这就是今天的木乐之名的来历了。

广西桂平历史,城乡史话之十二(5)

社坡,名字来历也简单,在明代的时候,民间城乡各处都有社公坛,祭祀本地的社公。此处的社公地,刚好在坡上,不知哪年开始,有人在这里开了摊,进行了农商贸易,慢慢的发展成圩,时间长了,也成圩成行了,就叫社坡圩了。长久发展,也成为桂平东区重要的的圩市之一,最后在改革中,成为桂平的社坡镇。

明清以来,大吉一里的区域,实际上范围都没有多大的变化,变化的也仅仅是各个时期中,地方行政的名称与隶属,都是时代环境所决定的。

按现在说,木乐有十二村一街的居民委员会,二百三十个村民小区;社坡有十四个村民委员会,近二百个村民小组,这些都是由原来的“乡里”行政发展而来。

因为地理的认知,以前的大吉一里,又叫大吉上里,同样的,按时人的认知习惯,大吉一里也分为上下二堡,上堡二十八村两个圩,下堡二十七村一个圩。其中最重要的有就是社坡圩和木乐圩。

南边的社坡圩位于上堡,所以也有叫作上圩;对应的木乐圩在下堡,于是也叫下圩。按照规模,清代的大吉一里在桂平的二十一里中,并不是最大,但这里却有着清代早期的桂平科举的荣光。

广西桂平历史,城乡史话之十二(6)

潘家这辈人的名都取“鱼”字旁,也是其家族清代中最牛X的一辈人

在大吉一里的山口村有潘氏家族,其家族在乾隆期同一辈中,出了一进士四举人(后为贡生)。其家文风了得,兄弟几人的诗书造诣很高,时人称为:潘家诗。

潘“鱼亘”在乾隆二十一年中举,三十年中进士,并到直隶灵寿,正定做官。后来回到乡里教书,其学生中都有几个中式,并多有成就,被本地史籍所多下笔墨的。

此后,他的同胞同族同辈兄弟“鱼昆”,“鱼禺”,“鱼徽”,“鲤”等人也科举入仕。潘“鱼徽”还是乾隆三十年的广西科举第二名,他中榜的那一年,也可以说是桂平清代科举的一个辉煌时期,同榜第三名是桂平厚禄里陈村的陈琠。

再往前的康熙年,潘家的潘濬,潘(双人旁改为三点水),也都是岁贡生。总之,大吉一里的潘氏在康乾时期,在地方的地位都是很高的,就这两代六七位都是做官的。

广西桂平历史,城乡史话之十二(7)

当然,昨日的荣光已远去,成为了一地的人文故事。以文兴地方,已经成为过去,现在的木乐,社坡,以经济实力说话。

社坡的腐竹产业,立足本地,慢慢向外扩展业务;而木乐的名号却已经走向了全国,以休闲运动服装生产及配套产品的开发,现在发展得很有规模,大有成为桂平第一镇的魄力,正如他在桂平区域的编号一样,桂平东区,桂平第一区。如今,更是被列为全国农村现代化小城镇建设试验镇,广西农村经济综合实力百强乡镇、自治区小城镇建设重点镇。

作为桂平的经济重镇,必定有创造了很多的故事,旧事难寻,新事多记,想要了解,也只有慢慢去寻访了。

我在桂平,我是浔州府O鑫森淼焱垚。如果你喜欢,可以关注我!给你讲述这片土地更多的过往!

谢谢阅读关注!

桂平的“乡里乡亲”,你知道你是那个“乡”,那个“里”的人吗?

桂平人文:城乡史话之一——桂平城

桂平人文:城乡史话之二——永和里(西山镇不含城区)

桂平人文:城乡史话之三——军陵里(寻旺乡)

桂平人文:城乡史话之四——上秀里(下湾乡)

桂平人文:城乡史话之五——中秀里(社步镇)

桂平人文:城乡史话之六——下秀里(油麻镇)

桂平人文:城乡史话之七——上都里(大洋大湾),乐洋桥对联谣传

桂平人文:城乡史话之八——中都里(罗播乡,木根镇)

桂平人文:城乡史话之九——下都里(麻垌镇)白石洞天荔枝香

桂平人文:城乡史话之十——罗秀一里(中沙镇)

桂平人文:城乡史话之十一——罗秀二里,米粉之乡罗秀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