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雪经典语录古诗(江雪是作者的情怀寄托)(1)

我知道这两天冷,可我以为,我只不过下楼去买个菜,来回也就千米的距离,还能有多冷呢?所以根本没太在意。可一出楼门就被冻得满脸生疼,还真是冷得对得起零下27度的天气预报。

街上行人稀少,平时有点拥挤的街巷变得宽阔了很多——经常占道的小商小贩几乎绝迹,只剩下一些平常摆放物品的货架子,空荡荡地在承接寒风,显得无比孤单而落寞。

儿子要吃大锅炒毛嗑(毛嗑是东北土话,学名叫瓜子),这种上不得厅堂、进入不了包装的土产品无法在超市买到,只能在路边买。可这种天气,实在让我失去了信心。怀抱万一的希望来到熟悉的地方,还好,摊子还在,炒好的毛嗑也在,可卖货的人呢?原来躲到有太阳的地方取暖去了,他看到我走过来,跟我抱怨这天气实在是太冷了!而我就在掏钱付钱的几十秒间,手冻得几乎要掉了,怎么这么冷呢?!

一首诗瞬间进入我的脑海: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在这样寒冷的日子里,最适合读这首“江雪”,虽然我面对的萧瑟场景实在了无诗意。

天寒地冻,万物沉寂。所有的鸟都已归巢,所有的人都深闭门户,山变得荒凉孤单,路都变得又远又长,所谓“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啊。可是在空旷的江面上,却有一人一舟,在“独钓寒江雪”。这是一首诗,也是每一个读者都能自行脑补出的一幅画。山、鸟、人、径都是背景都是底色,它们共同烘托出这个“蓑笠翁”,他孤独而又坚持在这苍茫寂寥的环境中,安然独钓。刹那间时光静止,读者观者各有所感,一读就是几百年。

江雪经典语录古诗(江雪是作者的情怀寄托)(2)

翻阅柳宗元的传记,他的人生足迹从未抵达过真正的北方。所以,我确信,并且既然还有“江”,还能“钓”,其实,也没有那么冷。真冷的话,比如冷成我们这样,哪里能在江中“钓”雪?嗯,能在几层厚的冰面上敲个窟窿已经很不容易了。

可依旧是冷吧?人们对冷的感觉与环境有关,与自身的耐力有关,也与斯时斯地的心情有关。

《江雪》写于永贞革新失败后,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之时。相比同时代的诗人,比如白居易、元稹,柳宗元更有政治情怀,也深具政治家的潜质。然而刚刚得到重要,刚刚施展政治抱负就遭受打击,让刚刚32岁的柳宗元倍感失落。他在永州一呆就是十年,如此悠长岁月,对于正值盛年、且心怀政治理想的柳宗元来说,是折磨,也是历练;是年龄阅历的丰富,更是心灵精神的成长。

在这里,他还写了好多篇优美的散文和精致的寓言,比如我们熟悉的“永州八记”(如果你没有全都读过,一定记得那篇要求背诵的《小石潭记》)。还有我们早早就在课本上学过的《捕蛇者说》、《黔之驴》,也都是写于永州。从这些文字的字里行间,我们能看出作者既欢喜于自然风景,又关注社会民生,抑郁之中有旷达,热情时也保持了一份疏离与清醒。

江雪经典语录古诗(江雪是作者的情怀寄托)(3)

这篇《江雪》中的“蓑笠翁”是谁呢?也许是挣扎于生活中的小人物,无论多么恶劣的天气都要出来谋生,就像我买毛嗑的摊主,然后被作者捕捉;也许并没有这么一个人,不过是凭栏远眺时的一个意念;也许就是作者本人,谁知道呢?无论如何,都是作者情绪的寄托。他不仅感动了自己,也感动了当时后世的千百万读者,当我们邂逅寒冷,当我们独承寂寞,当我们与这世界生出隔膜,当我们深陷繁华喧嚣却有心事无可诉说,就会想起这首诗,在眼前心中描摹勾画出一幅幅千姿百态的“江雪”,成为独享心灵的盛宴。

柳宗元传世的诗并不太多,但他是写寓言和散文的高手,这首“江雪”无疑也是一个人生的寓言,短短二十个字寄托了作者复杂深邃的情怀:孤独不可避免,寒冷无法逃避,那就与之和谐相处。一人一舟,于苍茫天地之间,不问古今事,独钓寒江雪。当然有点寂寞,有点苍凉,却也有心灵的主动自由,生命的特立独行,更充满了禅意与诗意啊……

这就是柳宗元,把孤独寂寞演绎成诗的情怀,将寒冷风雪熔铸成画的意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