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城隍庙在什么地方(大多数成都人都不知道的故事)(1)

成都城隍庙(约翰.伯奇摄于1900年)

在我们成都,总有一些乡风民俗承载着人们的共同记忆。比如从前,每到城隍菩萨生日都要举办的“城隍会”,就是这样的事例。

是日天方破晓,从各区各镇敬献的乌猪白羊已摆满祭坛,香烛也插得有如篱笆一般稠密了。叩拜如仪的人们脸上挂着虔诚,也写满希翼。他们都是来自华阳、成都两县的乡民,更有市区的群众。那万头攒动盛况,让成都这个省会城市的大街小巷,顿显热闹非凡。

成都城隍庙在什么地方(大多数成都人都不知道的故事)(2)

城隍的銮驾之一

位于中东大街的成都“府城隍庙”里的戏台早已搭好,生、末、净、旦也准备登台,但大家却眼巴巴静候一对童男童女的到来。在这传统的祭祀中,由童男童女献礼,是不可忽缺,也是最为隆重的仪程,紧接着才是抬着城隍爷的銮舆起驾游巡。最前面是由旗、锣、伞、幡组成的仪仗,并以传说中的阴阳界,判官、牛头马面、鸡脚神、无常鬼的化装表演为高潮。整个庙会既暗含城隍爷对人间善恶的监察,也表达了草民们对公平、正义的追求向往。

辰时三刻,正是城隍起驾之吉时,游行队伍一出庙门,早已恭候两侧的华阳、成都两县的城隍队列,就紧随其后并在卤簿幡幛的引领下,鼓吹而行。在特意施放的烟雾中,那些面涂朱、蓝的小鬼,用铁链将那些祸害人间的贪赃之徒押赴油锅或刀山。虽是表演,但那惨红愁绿的祭幡,那铮铮作响的镣铐,那雨点般那敲在贪官头上的惩恶棒,直把善恶因果的天理、国法,展现得绘声绘色。苦虽苦了那些扮演者,赢来的却是小民百姓的一派喝彩!其后便是锣鼓方阵和各种惩恶扬善的劝世宣传,前来朝拜的各路群众则紧趋其后,沿中东大街向盐市口逶迤西行,场面十分壮观。

成都城隍庙在什么地方(大多数成都人都不知道的故事)(3)

城隍的銮驾之二

在新世纪的今天,不少人对“城隍庙”、“城隍菩萨”已很陌生。其实 “城”即城池或城市;“隍”即卫护城池或城市的护城河。将二字合称并赋予观念上的意义,则始于秦、汉,盛于唐、宋,并一直沿袭到民国后期。

特别是明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为皇权永固,诏令天下各州、府、县大建城隍庙。庙的主神,就是“城隍菩萨”(俗称:城隍爷),并颁赐相应的品秩、级别、官服。到洪武二十年〔1387年〕再次加封时,不仅要求凡设有行政、司法的人口聚居地,必建城隍庙,还硬性规定:庙的修建,须按各级衙门的图纸规模,由政府鸠工督建。城隍爷不仅管领死去的亡灵亡魂,还负责监察当地的民情、吏治与因果报应,作为人间执法的一种补充。这些虽属无稽,但有皇上力挺,便也俨然成了人们心中的第二政府或第二法庭。

既已提到城隍有监察地方之责权,我们不妨上溯历史,回到雍正十年的成都。在城东江南馆,有一矢志不嫁的年轻寡妇。恶绅张某因慕其色,屡邀二三无赖在其门前,频唱淫曲。寡妇投告令宰,令宰哪把人微言轻的贫妇放在眼里,便以“耳听为虚”驳回诉求,寡妇无奈,只好就近哭诉“府城隍庙”,亦无结果。四天后,白日晦冥,张某忽自到城隍庙前,跪叩至口鼻流血,并立誓洗心革面,求神宽恕。原来,从前夜起,便有鬼卒至其家,斥其欺凌节妇,已干天怒。如不悔改,将下油锅。张某初疑为梦,不甚在意。岂昨夜又至,不堪鞭笞的他,只好叩神伏罪!

此事要说也够奇了,那知我亲戚还遇过比这更奇之事:

姻伯张大用解放前寓居成都时,在国医界颇有声誉。

某年游青城山,为搜剔古碑,错过住宿。时方盛暑,因藉草眠树下。半夜不觉梦至一官署。内有人十余,忙于抄录。其一人似相识,见张姻伯惊问:“此乃城隍府第,您该三年后到此,今何其早也?”

张姻伯憬然省悟,自知不祥,便情寄山水,尽日各处游玩。一日,遇一游僧,相谈甚欢,遂盘桓半日。把臂作别时,游僧送他药方一张,说:君虽面善心慈,却长于财而短于寿。此乃城隍医方,可活万人之命,救人之人,亦可增寿十年。

十年如白驹过隙,转眼已是霍乱流行成都的民国35年。张姻伯在白丝街公馆前,免费大锅熬制中药汤,活人无数。

三年后张姻伯卧病,自知大限已至,故不就医。弥留之际,忽又苏醒。说:医方虽小技,善者施之可救人,恶者用之可谋财,不可妄留尘世。今城隍追还此方,可赶快焚之。焚毕,偃然而逝。此事堂兄闻于姻伯母,后又告之我。张姻伯辞世今己70余年,故述而悼之。

以上的故事,虽不经典也不醒目,与官府那些迎来送往、农桑税赋的大场面相比,更谈不上壮观。但却证明,正是这些芝麻小事,正是这些泥偶木雕,给古代和近代的官箴吏治,平添了几分峻拔阳刚的正义之气。

成都城隍庙在什么地方(大多数成都人都不知道的故事)(4)

走在銮驾中的“无常鬼”

与省会成都 “一府辖二县”的行政格局对应,自然应有一府、两县三座城隍庙。但资料显示,截至民国时期,在成都主城范围内的城隍庙,竟有五座之多!这就值得细梳慢捋,简述一番了以时间而论,五座庙中,当以外北金华街的“成都县城隍庙”落成最早——建于朱元璋“大封天下城隍”之洪武二十年(1637年)。时至“文革”前,步入街口,尚能见到街北一侧的古寺庙影,那就是重修于“乾隆丙戌年( 1 7 6 6年)“地獄十殿”旧迹。而增修于清咸丰年间,展示阴曹惨酷的大型群塑——“上刀山”“下油锅”,亦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若非改革开放“腾笼换鸟”,将庙拆毁修建“城隍庙电子城”——成都的“县城隍庙”,应该是一处有着二百五十年历史的文化遗产了。

别小看这二百五十年,这是苏联——人类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国祚的三倍,也比“为我们送来一声炮响”的“阿芙乐尔号”建成还早出240多年……

真佩服那位决策者,把这座比美国建国还早十年的建筑群,竟视如敝屐,说拆就拆了,硬币都不抛一下。

拆庙还引来不少群众边吃瓜边围观。惟一的反抗来自一只带了三条幼仔的流浪狗,为自己和孩子的“居住权”——那破龛下的一角,它们进行了惨烈的抗争,咬伤两名工人后,骨断腿折的它们在雨点般乱棒下,战斗至最后一息。

庙虽殁了,但临风回想,还是雄踞中东大街的成都“府城隍庙”规模最大。它始建虽略晚于成都“县城隍庙”,但沾“府比县大”的光,占地面积却远远超过前者,庑廊所塑之牛头马面,也因“活灵活现”更显面目狰狞。论规警效应,也远比官箴吏训的空泛条文,更为直观,更为传神。

要说成都之城隍庙,还不能不提一处叫东较场的地方,成都府下辖的 “华阳县城隍庙”,就在紧邻它的一条小街上。有“城隍爷”驻骅,那小街也沾光叨享“城隍巷”之大名了。

成都城隍庙在什么地方(大多数成都人都不知道的故事)(5)

为城隍献祭的童男童女

另外,在成都城中心,有条因紧靠原提督衙门后墙,名曰大墙后街的小街,街的东头还有一座规模较小,叫做“都城隍庙”的庙宇。若按都、府、州、县之行政级别,它该属一线城市的城隍庙——而当年也只有北京、南京、西安等少数城市的城隍庙,才能享此“都”誉——而此庙又何以僣称一个(都)字呢?要说它的幕后渊源,自是话题多多,甚至和晚清重臣丁宝桢扯得上关系,但受篇幅之限,本文暂且不表。

除了上述四座城隍庙,在成都的西门花牌坊街还有座亦称“都城隍庙”的小庙。有资料显示它建于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在清光绪五年〔1879年〕的成都地图上尚有它的标注。

遗憾的是,后来举家迁至西门花牌坊街近旁的交通巷时,别说那庙,就连街上那座有名的石牌坊,为方便群众“跑警报”,已在抗战初期拆除了。当问及那“都城隍庙”的小庙,多数人不知道,少数知道者,均说:当年扩街,是和石头牌坊一起拆的,并用拆下的旧料,在街北一条通往南薰巷的小路边,修了座有着二层楼宇,叫做“明星寺”的小庙。

还说,此庙修好那阵,周围还是空地一片,到我打听它时,它己几乎被民居包围。看来,被岁月销烁的岂止城隍庙,还有那惩恶扬善的神权,及其对贪官酷吏的心灵威慑……

成都城隍庙在什么地方(大多数成都人都不知道的故事)(6)

本文资料来源于互联网,经综合整理形成此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