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思清听到消息时,正在找人打听英国留学保证金的事儿,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第一章清凉?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第一章清凉(第一章风起)

第一章清凉

沈思清听到消息时,正在找人打听英国留学保证金的事儿。

“荣创那边怎么了,我昨天到期就不让我取出,今天还是不让。群秘都不理我了。”电话里,王姐很慌。

思清一愣,忽然想到年前公司提前了10天放假,不会真出事吧?“别急啊,王姐。我没听说有啥事啊,等我问问看哈。”

王姐说的荣创,是思清同学刘永的一家公司。大家把钱借给它,公司提供年化10-15%不等的收益。对比同期银行利率,这个收益当然诱人。思清开始时也有些害怕,但上网一查,发现国家承认24%以下的民间借贷。不超过36%就不是高利贷。思清记得当时还问过刘永“你们公司这样募资合法吗?”刘永发来一张私募基金牌照,“咱是有证的,放心啦。”

还真的挺让人放心。

5年来,每笔投资款都准时到账。比起买股票越买越亏,思清觉得这个太好了。有人帮着稳稳赚钱啊。就告诉了几个要好的亲友。为了方便交流,她拉了一个小群,有什么消息可以方便地发到群里。公司还时不时给大家发发红包,节假日也会有小礼物寄过来。

大家也从开始时的小心翼翼到越投越多。思清自己甚至养成了一个习惯,有钱凑整就存到荣创。

她和孩子爸爸有份体面的工作。两人有房有车,还有一套投资房。年前看到房产市场不太妙,就卖了。还掉贷款还剩180万正好给孩子留学用。但孩子是3月才要用钱,这180万不能光在银行躺着吧?思清就想先放在刘永那儿,等3月再说。

王永电话这会儿一直占线,思清脑袋里也已经飞速闪过无数种可能。

忽然,群秘小L的微信电话来了。“沈总,您看到我发的微信了吗? 公司出现一点状况,现在群友不理解,您那边能帮忙安抚一下大家吗?”

思清感觉自己的心脏像第一次坐过山车,啪地一下垂直坠落下去。如果这时候照个镜子,大概就会发现什么叫面色惨白。她告诉自己,不慌,先问清楚。

“是这样的,可能是因为年前我们提前放假了,所以年后就一直有群友提款。平时一个月几百万就够了,但是这个月我们已经支付了几千万了。今天账上没钱了。您能在你们群解释一下吗?请大家不要挤兑了, 等几天就好。”

思清办公的地方是个隔出来的单间,她担心说话被外面人听到,就回说“你看我微信”。就这一会儿的功夫,思清已经考虑了几种可能性:1、挤兑一旦发生,就很难阻止。越让人不挤兑,就越会引起恐慌。 2、公司真的只是提前放假,引发了挤兑?还是另有隐情?3、既然已经兑付了几千万,公司还能撑几天?4、她的钱,会不会都拿不回来了?

之后一个月,思清经历的每一天,都是在回答这些问题。

然而当时,思清只是百米冲刺般跑到车库钻进车里,然后拼命打刘永电话,想要问个究竟。

但,没人接。

恐慌,蔓延上来。思清觉得两个肩膀怎么那么沉。一定不能出事,自己全部的身家,妈妈的钱,还有几个亲朋好友的钱,都在里面。该死的刘永,这会儿怎么不接电话? 难道,真出事儿了?

电话又响了,是久不见面的堂姐,和同事王姐一样,来电也是来问荣创是不是有问题。堂姐比思清大很多,已经退休了,平日里和思清妈妈要好。妈妈就把这个项目介绍给了她。堂姐之前在国内某著名大平台上过当,本来对这类投资充满绝望。但架不住妈妈说“5年了,很稳的。小清同学的公司,知根知底的,没事。”就在1年前加入了。

事后,思清还怪她老妈“妈,她上过当的,你怎么告诉她啊。她不会相信的,还以为你要怎么样呢。”“就是上过当啊,损失了老多的,我才告诉她啊。买你同学公司的,不是可靠吗。我看她也不容易,得什么病不好,得了个糖尿病,富贵病啊,每个月都要花好多钱的,我告诉她是做好事啊 ”。

思清的妈妈是社区老来宝,和谁都认识,在亲戚里也是超级好人缘。推荐这个项目没有提成,最多有个价值100元左右的小礼品。老人家觉得要告诉好姐妹,有财大家一起发啊。

当时的思清也是看了没有提成,这一点和那些高提成发展人最终倒闭的理财公司不一样。运营模式也明显不一样。大家在一个群里,买产品总是靠抢,经常买不到。问刘永,答复说“有人找我们借款,我们才会找你们融资。”

“那你给我们12-15%的收益,他们找你们借钱得是多少利息啊?干嘛不找银行贷款呢。”

“你不做生意的你不懂。在银行贷款很难的,很多小老板借不到的,只能找我们借。我们收他们24-30,只要不超过国家规定的36,就不是高利贷,你放心吧。”

那时候,思清还是不放心。特地问了在银行工作的同学,“哦,是有的,叫过桥。中小企业很多时候钱不够还贷了,就临时找社会上的公司借钱,先还给银行,等银行的贷款批下来了,他们再还给借款公司,只要支付利息就行了。 是有这样的,我也有同事私下里在做的。可赚钱了。”这同学是思清死党,她这么说,思清就放心了。

“我大学同学现在就在做这个,年化10-15%,你要参加吗?”

“这个,谢谢,我不敢。”

“嗯,你不是说 你们单位也有人做这种过桥吗?我同学说他们会要求借款人抵押的,控制好坏账比例,就像银行一样。”

“这个很难说,你了解你同学,我不认识,我就不参加了。不过,我觉得你少玩一点可以,别多。毕竟有风险。”

“OK,那我就放个10万,亏了也不心疼。”思清知道这个银行闺蜜一向谨慎小心,既然她都说确实有这种过桥项目,那就是真的了。

(之前说到要把我们这些人的经历写成小说。这段时间,空了就写写。今天有个读者说,也有和我相似的经历,很想看看这个小说。那我就把写了的贴出来吧。有人想看吗?欢迎提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