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r真没想到,这么多一星会砸到它头上。
上个星期刚刚王者归来的。
20年经典流传的。
《指环王》。
豆瓣9.0岿然不动。
因为重映,许多新鲜评论也涌到购票平台上。
你猜怎么着。
《指环王》烂不烂,在今天竟然成了个问题。
01
“一个破戒指送了3个小时”
是经典,观众就没有资格打一星吗?
不。
我们只是怀疑,打一星的理由。
看看这些理直气壮写下的评论——
烂,因为太长了。
烂,因为剧情看不懂。
烂,因为太无聊。
烂,因为没有结局。
还有的不直接批评电影。
他们针对经典重映,一点变化没有,纯属圈钱。
迷惑吗?
太迷惑了。
怎么到了今天,还要重新来争论《指环王》是不是烂片。
一部作品,当然应该接受批评,前提是有理有据。
也可以对魔幻的题材不感冒,选择看或不看,都是每个人的自由。
但在众多一星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我不爽,你就烂。
发现了么。
他们不是在批评作品的质量。
而是在批评它的门槛。
“怎么这么长”,“怎么高潮来得这么慢”,“怎么结局第一部不告诉我”,“怎么有这么多复杂的背景和阵营”……
言下之意。
这部电影超过了“我”的接受范围。
更确切地说,是不动脑子、坐等投喂、不用克服一点点障碍就看得懂的范围。
比起捍卫《指环王》的权威。
这些一星,更值得我们警惕的是,当今天的观众与20年前的大片相遇。
所碰撞出的声音,到底说明了什么?
02
指环王的奔跑追不上爽剧抢跑
《指环王》被指出的第一宗罪,就是长。
第一部《护戒使者》3个小时,三部曲加起来有10个小时之长。
但这也是一部史诗,必要的体量。
比起托尔金的原著,电影版已经简化改编过了。
影片开头,小说中长达十二年的联盟大战被浓缩成了一场战斗。
在甘道夫第二次来找弗罗多护送魔戒与第一次之间有17年时间的间隔,电影完全省略。
电影里还删除了几个霍比特人在老林中遇到神秘人老汤姆的重要情节,小说结尾魔戒摧毁后还有“收复夏尔”这一章节,电影也并未拍出来。
要完整还原原著的情节,估计拍三十集连续剧也拍不完。
可是经过这样的删繁就简。
不少人还嫌不够。
今天缺的不是史诗。
而是我们看完一部史诗的耐心。
再说说《指环王》“不够刺激”。
如果放在一般的剧情片、文艺片上,也不奇怪,毕竟相对小众。
但《指环王》,本就是一部惊险刺激的通俗电影,如果真的晦涩、沉闷,当年能横扫全球票房吗?
如果一定要说“隐晦”。
那可能是它的一些乐趣,需要用心挖掘。
弗罗多一行人露宿荒野时,守夜的阿拉贡唱的《露西安之歌》。
相关故事,出自托尔金基于中土世界的另一部小说《精灵宝钻》。
对于中土迷来说,探索这样的细枝末节就是观影的收获。
但今天,如果还有什么东西,特意要求观众去寻找、探索。
那么等待它的不是发现。
很可能是凉掉。
没有艰难曲折的过程。
没有叶底藏花的机巧。
有的是直给、投喂,而且一定要快、快、快。
花3个小时看一部电影,等待一个高潮,一个结局(很可能还等不到)。
在这段视频中,够你获得300次了。
每天花掉人们大量时间的短视频,已经内卷到以秒计数的惊天反转。
短短10秒的视频,就能塞进三四个反转剧情。
甚至诞生了所谓“无限反转”,即每一个情节都为下一个反转而生,直至反转完整个视频。
至于《指环王》。
与其在电影院里面苦苦坐上3小时,花3分钟在地铁上刷完不香吗?
《指环王》是花掉十个小时,千辛万苦,历经磨难,达到一个目标。
它被嫌弃的其实不是长。
而是“爽”之间的间隔太长。
为了满足这种迫不及待的需求,专门诞生了一种伺候爽点的——
爽剧。
《延禧攻略》七十多集长不长?
但它冲突来得快啊。
因为女主每一集,都在神挡杀神,佛挡杀佛。
每一集,都是高潮迭起、花样百出的撕逼。
上一秒,主子打她一耳光。
她下一秒就能更用力地打回去,一点不让观众受委屈。
《指环王》里的弗罗多,被魔戒侵蚀得伤痕累累,最后还是没能抵挡住诱惑。
而魏璎珞宫女爬到皇贵妃,金手指一开,一路打怪升级。
再看看近几年的大热剧,一个话题接着一个话题,一个冲突接着一个冲突。
调动情绪一等一,永远不会感到沉闷。
然而,真正的问题呢,都消弭在对角色的愤怒里。
《指环王》虽然是魔幻。
但它所呈现的为了目标的艰辛,复杂的世界,却是真正的现实。
而我们喜欢的爽剧话题剧,恰恰是最虚假的东西,是在逃避真实的困境。
记得刘擎教授曾经在《十三邀》上谈到过一个现象,即成年人的“童稚化”。
什么意思呢?
不太能够延迟满足。
是啊,看反转短视频、看爽剧撕逼,马上就可以感到满足。
几十秒瞬间快乐,几分钟就能看完一部经典。
同时,也不愿再去面对复杂、理解上有难度的东西。
以至于影视剧能爽、能笑、能哭,就是好作品。
“动情”了就一定好吗?
抱歉。
在这种相当有效率的感情切换中。
哭很可能是刻奇。
笑很可能是挠胳肢窝。
03
史诗消亡在小时代
如果你拒绝在一部经典中投入足够的时间和耐心。
那么结果是什么?
就说《指环王》。
为了一个凝聚了空前想象力的“中土世界”,托尔金写书花了20年,又反复打磨了4年,才有了各色奇观与族群。
这份突破想象力的答卷,影视化的难度已让许多人望而却步,就连一贯大手笔的网飞、亚马逊也不得不谨慎对待。
△ 剧版《指环王》先导海报
史诗的厚重感,也不是一时一刻能够消化得了的。
一个庞大的中土世界,涉及矮人、精灵、兽人和霍比特人多个族群,光是霍比特人都拍出三部前传电影。
导演彼得·杰克逊甚至敢把只有一个小册子篇幅的“五军之战”,扩充成为“霍比特人”的第三部曲。
如果你一定要在短时间里消化它。
那么消化下去的是什么?
一秒,燃爆了。
在豪门层层威逼下,突然天降一伙人,说出主角更牛的身份,直接逆袭。
《指环王》的高燃片段呢?
它给我们的不是片段式的满足,而是一个观众只有沉浸才能感受到的体验。
一场巅峰之战,洛汗骑士冲锋。
都是燃,有啥区别?
他们知道,这场战斗一失败,人类生存的刚铎国就会被兽人阵营吞噬,这关系到族群的生死;
他们知道,6000对20万,力量悬殊。
但洛汗国巧妙运用骑兵战术,靠着无畏的骑士精神,突袭击退了以残忍好斗闻名的半兽人军团。
你发现了吧。
燃得越快,泄得也越快。
厚积薄发的胜利,才会持久在我们心中回荡号角。
在“爽剧”的世界里,主角杀到最后,直接封神。
而《指环王》最后,你会发现主角的伟大,都离不开悲剧。
《指环王》主角佛罗多;
一个矮小的霍比特人,曾挺身而出大喊:我来毁灭魔戒。
但他,却成了“护戒任务”中最大的牺牲者。
结局,山姆让他把魔戒扔到岩浆里时,他却颤抖了。
嘴里喃喃着:这是我的。
从周身的伤痕不难看出,一路走来,他经历过太多折磨。
却在最后招架不住诱惑,令人唏嘘。
屠龙者,成为恶龙,仿佛刻在了古典英雄的DNA里一般。
但,你看过多少“纯爽剧”的主角是这样苦大仇深收尾的?
他们以一种唯我独尊的方式,站在了故事的C位,观众只会牢牢记住他们的胜利;
但《指环王》留给我们的,不止是救世成功的快感,而是多一份对欲望的审视,和战胜欲望的悲壮。
“护戒小队”几乎全员都面临过魔戒的考验。
博罗米尔面对魔戒挣扎过,但最后他毅然挺身对抗夺取魔戒的敌人,甚至献出了生命。
无论是误入歧途,还是献出生命,“史诗感”的故事里总透着一种苍凉的宿命感。
就好像希腊神话里的英雄,不死之身的阿喀琉斯被箭射杀,大力神赫拉克勒斯身中诅咒,误杀自己的孩子……
悲剧,成为了史诗感的底色。
对于观众来说,“爽剧”是轻松直接的。
它一集消灭一个小boss,观众一集就能爽一回。
但每一次的胜利,都失去了真正激动人心的力量,而成为一场插科打诨的闹剧。
有人说。
诸如《指环王》之类的史诗,不也一样是虚构的,编出来的吗?
对。
作者是用他的想象力。
去带你领略现实中前所未见的深渊。
梦境中才会有的美丽圣洁。
以及根据现实投射出来的诡异多端。
在这史诗中,你将一一检视崇高,卑鄙,渺小,伟大……
但它不会欺骗你:
当你要从中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都唾手可得。
《指环王》上映之初,美国影评人罗杰·伊伯特在上映当年为第一部《护戒使者》给出的三星评价(满分四星),他的开场白如下:
我们痴迷于霍比特人无法用视觉呈现出来的特质。
他欣赏《指环王》作为一部游记的气质,能给他从一个村庄到一处山脉、再到一处河流、一座城堡的体验。
对他而言,一切都是新奇的。
而今天的一星,却意味着,人们享受游历的乐趣正在被逐渐剥夺。
越来越少人愿意停下来去欣赏、去品味、去思考。
你可以说,时代变了。
但Sir也想说,人的品味和精神,也变了。
Sir不是危言耸听。
今天,你可以给《指环王》打一星;
同样,4年前,早有人给了《哈利波特》一星;
再早一点,就连有原著加持的《权游》第一季都不外乎如此。
理由也同样是拖沓冗长。
现象早有,短视频和爽剧只是加速了这一过程。
Sir担心,越来越缺乏耐心的观众。
会亲手把属于一个世代的梦幻——
把一个个霍格沃茨、一个个凛冬城、一个个中土世界。
用一句“太长了,看不下去”,给无情击碎。
那样的电影世界,还有我们的立足之处吗。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颐和园的马达、贫民窟的百万雪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