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抗疫剧《在一起》播出后,#张嘉益演渐冻症##老太捐赠儿子遗体##谭松林柳小可夫妇原型#等话题登上了微博热搜。

由上海广播电视台、耀客传媒、尚世影业共同出品的剧集《在一起》于昨晚在东方卫视等平台播出。第一单元《生命的拐点》由梁振华编剧,董哲担任文学顾问,张嘉益、周一围、谭卓、张天爱、何蓝逗倾情出演。

为什么观众看电视剧只会说不好(让观众放下观剧倍镜)(1)

两集看过之后,发现这部剧在主题立意方面挖掘得很深。

人类对病毒的认识也还不到200年。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然暴发,这是何种病毒?它的致病原理是什么?疫情的危害性有多大?一系列问题摆在了世人面前……

面对一切未知,该作何反应?这部剧引发的观众讨论,值得深入观察。

“拐点”映照下的生动群像

无论是在抗疫一线,还是在护自己小家周全,每个人都经历着疫情侵扰。对于未知的恐惧和疫情蔓延的恐慌,每个人都是惊魂甫定。

真实记录的新闻还未完全沉淀,要进行艺术创作,此间难度有二。

其一是,抗疫行动仍是正在进行时,很多经验总结、应对机制没完全到位。要进行反思创作难度不小。

其二在于,故事取材于抗疫期间的真实故事。要把全国人民经历的事改编成影视作品,还要与纪录片做出区别,难度非常大。

为什么观众看电视剧只会说不好(让观众放下观剧倍镜)(2)

原型人物是现实根基,也是戏剧发挥的掣肘。如果拘泥于细节,难免束手束脚。

斯蒂芬·茨威格的著作《人类群星闪耀时》记录了十四个历史特写,抓取、放大是他的拿手好戏。《在一起》用的也是这种方法。忍辱负重、救死扶伤的医护人员,所彰显的职业操守,已然清晰显现。

为什么观众看电视剧只会说不好(让观众放下观剧倍镜)(3)

在这个关键时刻,抓取人物最真实的反应,描摹不同战线的典型人物故事,勾画出共同抗疫的英雄群像,很有必要。

具体而言,在昨晚播出的第一单元《生命的拐点》中,剧集就以疫情爆发初期武汉“风暴中心”的一家医院切入故事。

现任院长谭松林(周一围 饰)的紧急召集是故事的起点。江汉医院的老院长张汉清(张嘉益 饰)最有经验,他一听徒弟的紧迫口气便知道了事情的严重性,立刻重回防疫一线。

为什么观众看电视剧只会说不好(让观众放下观剧倍镜)(4)

ICU主任陆曼琪(谭卓饰)此时正在看儿子比赛,被急电召回。她有些情绪化,没有叫谭院长,而是直呼大名谭松林,这些关系不是刻板的,而是生活化的、生动的。三人重新集结,便成了拧成一股绳的抗疫先锋。

先锋就是要攻坚克难的,谭松林所在的医院不管是人力物力都面临巨大压力。当所有人都没有意识到新冠病毒具有“人传人”特性的时候,张汉清却敢于说出自己对疫情严重性的判断——“这是我的猜测,也是我的定论”,这更是人物的胆识。

从被召集的那一刻开始,人物便走在了阻击疫情的路上。压力之下,人物的抗争能量显现。“人类不能让时间暂停,但可以创造拐点”,这也应和了第一单元的题目。

为什么观众看电视剧只会说不好(让观众放下观剧倍镜)(5)

张汉清与谭松林紧张讨论,缺乏物资的现实情况又让他们有些无奈,谭松林与妻子柳小可(张天爱 饰)住在车里,陆曼琪只能在夜深时难得休憩的片刻给家里打个电话……

在同一时间背景下,这些人物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奋斗,这也正是“艰难时刻我们在一起”的含义。

抓取人性命题,让观众放下“放大镜”

在抗疫的集体回忆面前,观众都有各自的经验视角,看抗疫剧时也就免不了拿一把放大镜细细查看、比对当下。

但在《生命的拐点》这一单元中,观众并没有揪住种种细节不放,原因在于故事抓住了几组矛盾关系。

老人与新人。老院长张汉清经历了非典、禽流感等突发疫情,他第一时间发出“肺泡灌洗”查传染源的指令,这是“老人”的敏锐。而现任院长谭松林则有顾虑,因为他既要应对突发事件还要顾全大局,这是“新人”必经的考验和抉择。

为什么观众看电视剧只会说不好(让观众放下观剧倍镜)(6)

但“老人”就像是定海神针,他在,阵地就在,军心不散。

付出与回报。护士柳小可在长时间的工作中心理崩溃。按常理来说,这种委屈大多会绵延成同辈之间的相互舔舐。可谭卓饰演的陆曼琪的做法却与众不同,“谁不是在强压之下濒临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委屈,你让他给你调别的科室去,跟你们家那口子说去。”陆曼琪反其道而行之的一番话,反而激起了同仁的斗志。

为什么观众看电视剧只会说不好(让观众放下观剧倍镜)(7)

付出总有回报,可能迟到,但早晚会到。当年轻病人毛真真(何蓝逗 饰)痊愈拥抱致谢,当没守到儿子挺过去的老太太(吕中 饰)依然给医生鞠躬致谢……医务工作者一切的付出都变得值得。

使命与人性。危机来临之时,自保是人的本能。但医生的使命感却生出强于本能的自觉。身患渐冻症的老院长想探望“援外”发妻,计划被疫情打乱,他并不全然是“我是医生我来扛”的刻板形象。相反,他会感叹一声不能退的特价机票,这便是描摹人物时难能可贵的生动笔触。

得知好友刘院长感染去世,张汉清却不能沉湎于悲痛。“在战场上战友牺牲,军人可以脱帽致敬,但我们不行,我们每一分每一秒都不能放松戒备。”作为医护者,在本能与自觉之间,他选择坚强地站立,选择步履不停。

为什么观众看电视剧只会说不好(让观众放下观剧倍镜)(8)

剧集选取的人物行为是非常规的,现实可能更焦灼、恐慌,但艺术作品以一种美的体验催人奋进。

观剧期间,观众代入了、共情了,进而在不自觉间放下了手中的放大镜,不再那么“挑剔”。那些关于艺术真实与现实真实之间差异的争论也在“共情”间被弥合了。

为平凡的伟大留影

抗疫的细节瞬间,重新被剧集撷取表现。医护人员面带防护设备而致满脸勒痕的脸颊,以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为原型的张汉清,他上楼抬不起腿的背影,在《在一起》第一单元中被呈现得既真实又克制。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作品传递的精神站得住、立得稳,故事唤起了国人的集体记忆,触动了观众的泪点与痛点。

为什么观众看电视剧只会说不好(让观众放下观剧倍镜)(9)

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在国家广电总局全程组织指导,国家卫健委和上海市委宣传部的大力支持下,上海广播电视台集结国内一线制作力量出品的“时代报告剧”《在一起》,对抗疫实践进行总结,对抗疫精神进行颂扬。

上海广播电视台台长、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宋炯明在片花首发仪式上提到,《在一起》的创作紧密围绕“用心”、“用情”、“用功”,打造重大题材电视剧精品,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更自觉的行动,来彰显上海广播电视台的责任担当。

上海广播电视台作为出品方之一,无论是疫情期间的紧密跟踪报道,又或是当下的大剧布局理念,都体现了其作为主流媒体的主动作为。

为什么观众看电视剧只会说不好(让观众放下观剧倍镜)(10)

具体到剧集方面,今年上半年,《安家》夺得尼尔森和中国视听大数据收视排行榜“双冠”。在中国视听大数据半年来的数据中,东方卫视1月份播出的《精英律师》,2月份播出的《新世界》,3月的《安家》,5月的《猎狐》,都成为当月周平均收视冠军。

不俗的收视率,不仅回馈了东方卫视坚持“优中择优”的选剧态度和打造现实题材精品剧播出平台的战略,也代表了其独到的选剧眼光。

近来,《三十而已》《平凡的荣耀》分别对准都市生活、都市职场的种种状况,以现实主义笔触书写当下,剧中塑造的独立女性形象、拼搏奋斗的团体不仅引发了广泛的社会讨论,还给予观众价值引领。

在未来,东方卫视还将继续秉持“都市气质、大剧品相、新鲜多元”的定位,未来还将有《瞄准》《大江大河2》等多部现实题材剧集陆续与观众见面。

为什么观众看电视剧只会说不好(让观众放下观剧倍镜)(11)

说回到《在一起》,这部凝聚着敬意与感恩的时代报告剧也将在东方剧场继续播出,我们不妨继续关注,持续期待。

【文/文朔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