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教育部不主张高校排名,但这些年来部里先后推出了评价高校的一些重大项目,从这些项目中也不难看出高校排名的影子。譬如985、211、双一流、双万计划(也称“双一流”)等,实质上都有先后排名之分。

2017年9月21日, 教育部公布了第一轮双一流高校建设名单,共有42所一流大学、140所高校的465个一流学科入选。2022年2月14日,教育部公布了第二轮全国双一流大学名单,共计147所大学,在第一轮140所基础上新增了山西大学、南京医科大学、湘潭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州医科大学、南方科技大学、上海科技大学等7所高校。

值得关注的是: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不再区分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不再区分A类高校、B类高校,旨在避免将高校划分为“三六九等”。

但第二轮双一流高校建设名单中,又有了双一流学科数量多少的差别。任何一所双一流高校,其一流学科数量的多少自然形成了院校层次高低的大致排序:

第二轮全国双一流高校建设名单一流学科数量2个以上院校(70所)

入选新一轮双一流意味着什么(两种不同概念的)(1)

其中,一流学科数量2个以上的高校70所,剩余77所均只有1个一流学科。

再说教育部于2019年4月启动为期三年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双万计划”,即在2019-2021年建设1万个左右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点和1万个左右省级一流本科专业点。人们习惯上也称其为“双一流”。不过“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与“双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的区别,很多人傻傻分不清。

其实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学科与专业的区别以及人才培养两个方面即可大致了解:

一、学科与专业

从学科门类角度讲,目前我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专业按“学科门类”、“学科大类(一级学科)”、“专业”(二级学科)三个层次设置。这三个层次中,学科门类及学科大类基本稳定,而专业作为二级学科,教育部根据社会需要不同于招生年度中会做出相应的调整。

如2021年教育部更新后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目前我国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共新增备案专业1773个、审批专业188个;调整学位授予门类或修业年限专业48个,撤销专业804个;有31种新专业列入《专业目录》。这些专业将列入相关高校2022年本科招生计划。

根据教育部《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截至2021年学科门类14个(增加了交叉学科门类):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艺术学、哲学、军事学、交叉学科等,简称理、工、农、医,、经、管、法、教、文、史、艺、哲,加军事、交叉两个学科,共14个学科门类;这14个学科门类中,每一个学科门类又包含若干学科大类,共112个学科大类。

可见,学科门类是对具有一定关联学科的归类,是授予学位的学科类别。学科门类下面又分学科大类,也就是我们说的一级学科。工学门类下,包含31个学科大类,是14个学科门类中包含专业最多的门类,也是高校招生录取人数最多的学科或专业。 如计算机大类下设置有17个专业。

每个一级学科大类下所分若干专业,我们称其为二级学科。有些一级学科下面的二级学科按照文、理或理、工区分,又会出现一些交叉二级学科或专业。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可授工学、理学学位。

二、人才培养

这个好理解,从人才培养角度讲,“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与“双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的实质性区别在于:前者的目标是要培养世界一流的拔尖创新人才,要求很高;后者的目标是要培养国家级与省级两类不同层次本科专业的优秀人才。

总之,对多数考生而言,填报志愿真正需要关注的还是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比较实际。因为世界一流拔尖人才建设高校主要集中在985工程大学,考生没有足够高的分数是不可想象的。而10000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和10000万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才是高考成绩处于中上水平的大多数考生都有望争取的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