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梦想这事想想就行别瞎琢磨 这个外行凭什么能迎着质疑实现梦想(1)

“研发,我还是想做研发。”

即使已成为两家上市公司的创始人,当朱江明被问到如果不考虑年龄、财富,最想干什么岗位时,这位横跨安防、电动车行业的双料创业者、亿万富翁、技术大佬沉思片刻,如是说道。

与其他造车新势力掌门人相比,零跑创始人朱江明身上有着典型的工科特色:喜欢技术解决问题,不喜欢研究人,是IT领域名副其实的大佬,但却几乎找不到什么媒体曝光。朱江明也太低调了,创业20余载,上市公司CTO,胡润百富榜“认证”的亿万富豪,谷歌上却只有不超过10页搜索结果(还包括一位同名的战地记者和另一位心理学家)。

而在舆论场涣散的注意力之外,零跑已悄然跃起:进入2022年后销量稳定占据第一梯队,全球首发可量产无电池包CTC电池底盘一体化技术,引领全球动力电池进入全新3.0时代,累计产量迈过10万辆“新势力生死线”,9月28日晚上刚刚发布的中大型智能豪华纯电动轿车C01预售期间收获超过10万订单,凭借这一系列亮眼的表现,零跑汽车更是在9月29日成为继“蔚小理”之后第四家登陆港股的中国新势力车企......

实现梦想这事想想就行别瞎琢磨 这个外行凭什么能迎着质疑实现梦想(2)

但仅在三年前,蹒跚上路的零跑和朱江明几乎承受了整个汽车圈最汹涌的恶意。彼时,行业政策转向,新车销量遇冷,企业资金链吃紧......谁能想到,布局了六大研发领域,经过五年多准备,规划了四款车型,亟待一鸣惊人的零跑却险些在起跑线上一切清零。

2020年春节,疫情袭来,万物静默。世界留给了朱江明一个月的时间。这一个月,朱江明独自面对深渊。

而在熟悉朱江明的人看来,这样的低谷在他的人生战绩中几乎从未有过。

朱江明是谁?零跑何以逆袭?他在深渊里看到了什么?近期,虎嗅访谈了零跑创始人朱江明,试图从五个人生切面扒开他从“零”跑到逆袭的秘密。

本该最会讲故事的人却只讲技术

当朱江明踏入汽车行业,适逢“互联网造车”兴起,风向对朱十分不利。

人们拿着PPT登上讲台,讲出一个又一个漂亮的故事。讲者动容,资本狂喜,观众窒息。理科出身的朱江明显得落了下风。

其实,要说讲故事,他朱江明也能讲。众所周知,零跑的技术背景来自大华。大华是全球顶尖的物联网智慧互联解决方案提供商、国内领先的交通智能综合管控方案提供商,全球排名第二的安防设备制造商,在嵌入式、AIoT、视觉识别、人工智能领域深耕多年。而朱江明是大华的CTO。只要他愿意,什么智慧城市、智能交通、车路协同、人类出行大未来......如果撒开来讲故事,相信车圈没人能讲得过他。

但他不爱讲这些。

朱江明带着零跑不去国外“求神拜佛”,没有在斯图加特、圣何塞、慕尼黑建立任何海外“研发中心”。他选择自主研发,而且研发路径不是“偏软”的全栈自研,是覆盖整个产业链条的“全域自研”。

他喜欢讲如何依托中国制造优势,如何降低成本,如何提高智能程度,如何利用大华嵌入式能力,如何做智能集成化,如何在中国产业链中挑选顶级供应商。

实现梦想这事想想就行别瞎琢磨 这个外行凭什么能迎着质疑实现梦想(3)

比如,为了追求产品一致性,朱江明选择了中国做发动机自动化生产线最好的大连豪森为工厂定制电驱动力总成一体化流水线。

为了实现真正的全车OTA升级,朱江明充分发挥“IT大佬”的能力,指导品牌从MCU(微控制单元)层面入手构建同平台体系,最终达到从座椅控制器到后视镜控制器、整车控制器、电机、电控等等,只要是车上能用到软件的地方都能够OTA的程度。这一点的确超过了一些仅靠预埋几个传感器等待后续升级的品牌。而正是由于对全产业链的掌控,零跑自己研发的大灯等零配件成本甚至比竞争对手低数百元。

不讲故事,喜欢做事。朱江明说,他这是“IT人造车”。

疫情“帮了”我

2012年,新能源车发展正式列入国家级“发展规划”。朱江明看到机会,决定造车。起初以汽车事业部的形式在大华内部存在,三年后,“零跑”正式成立。

一开始,他与合作伙伴决定先造“微型车”。想法很简单:“两个小牛电动车拼起来就是一个微型车”。然而由于政策等原因,这个计划最终胎死腹中。好在朱江明同时有一个“为中国年轻人造自己的AE86和mustang”的想法,同步也在推进轿跑S01的量产计划。于是,在2019年初,零跑在水立方发布了第一款产品——纯电轿跑S01。

然而,盛大的开篇却并未迎来良好的开端。S01发售前后遭遇了一系列不顺。当时,距离第一批新势力成立已过去四五年时间,大众与新势力的蜜月期早已过去,取而代之的是冷眼与质疑。与众多竞争对手一样,零跑也遭遇了销售遇冷,融资受困,资质难产,圈内冷嘲热讽等问题。

一时间诸多难题袭来,零跑面临了创立以来的最大危机。回想到创业初期大华内部不少反对声音认为“汽车这个产业太大了,我们碰不起!”,难道真的应了这句话?朱江明陷入了创业以来的至暗时刻。

当时,朱江明身上的压力巨大。压力来自资金链,来自舆论,也来自团队的兄弟们。

零跑曾分享过一张创始团队的合影,里面有一多半的人是直接跟着朱江明从大华过来的。他们亲眼见证朱江明在大华连战连捷,事情干一件成一件,这些兄弟们是冲他朱江明来的,这份信任他辜负不起。

实现梦想这事想想就行别瞎琢磨 这个外行凭什么能迎着质疑实现梦想(4)

但是支撑也来自兄弟。当零跑融资遇到困难,大华时期一同创业的好兄弟傅利泉允诺,如果再融不到钱,就算只靠私人注资也要让企业撑过三年。

何去何从?一切还要朱江明自己一个人决定。2019年底,疫情突然来袭,全社会进入“静默期”。朱江明在家中足不出户闭关一个月,独自面对深渊。

这一个月,他从头开始梳理品牌的规划,梳理零跑的技术储备,梳理成本控制能力。当时,S01发布已近一年,下一款产品纯电小车T03也即将发售,预期会产生不错的市场效果,而旗舰级的中大型SUV车型C11也在研发之中。是继续主打轿跑,还是彻底转向小型车,或是打造中大型旗舰车型?朱江明必须为企业决定未来。

最终,近三十年的创业经历让他相信:中国研发,可以。中国制造,能行。他决定,在当前产品T03发布之后,立即冲击山顶,直接把下一款产品推到极致,打造国人的豪车。因此,C11要成为一款国民级的豪华车型,还要与宝马X3,奥迪Q5,奔驰GLC同台竞争。很难,但是朱江明要上。

多年的研发经验让他深知:只要掌握核心技术,就能掌握定价权,就可以让C11用一半的价格造出BBA同等豪华配置的产品。朱江明说,C11在设计之初就决定采用以往豪车才有的前双叉臂后多连杆底盘。有了豪华底盘做基础,内饰、电控等各方面做相应的调整就比较容易。同时充分分析产业链预测整车成本,通过自研、创新等方式降低成本,达到豪华配置的极致性价比。

最终,2021年9月28日,零跑C11发布,硬是以15.98万-19.98万的售价跻身中大型豪华纯电SUV行列。C11目前位列中级纯电SUV销量第二,超过了蔚来ES6等对手。行业和消费者给出的评价是,C11是一款“满配”车型。

从0到1,两次

实际上,朱江明的笃定并非没有原因。早在创办零跑之前,朱江明已是两次创业成功的亿万富翁。

第一次,与挚友傅利泉共同创办大华,朱江明是企业有且仅有的一名技术员。那个时候,中国企业对于“安防”的概念都很模糊,行业几乎是外企的天下。朱江明带领团队先是攻克了安防领域的多媒体技术,开始生产视频监控,DVR等拳头产品。数年后,朱江明率团队攻克了HDCVI技术,并成为国际标准。而朱江明本人也成为了嵌入式算法和计算机底层芯片级软硬结合的权威。朱江明带领的大华研发团队从1个人到10个人再到3万人。技术上的硬实力让大华突破了外企包围圈,奠定了大华安防行业全球第二的根基。

意外地是,“功成名就”的朱江明中途还不安分地来了个“二次创业”。他带领一票兄弟杀入了电视机顶盒领域。当时,朱江明的部门独立核算,他开始转变身份,操心企业营收、负债、经营。当年的机顶盒领域竞争何其激烈,朱江明带领团队做到行业前五,顺水推舟卖给摩托罗拉。两年半后,朱江明带着顶级跨国企业的管理经验“衣锦还乡”回到大华。

后面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2008年大华上市,后来成为安防行业全球第二,朱江明进入2013年福布斯富豪排行榜,那一年朱江明47岁。

第二年,48岁的朱江明拉开“IT人造车”的大旗,踏入纯电汽车领域再次创业。

“损失了初速度,得到了加速度”

“IT人造车”的特点结果导向,从产业链经验丰富,对产品制造有洞察。比如,朱江明很早就也看到了纯电汽车在车身结构上的硬伤。

实现梦想这事想想就行别瞎琢磨 这个外行凭什么能迎着质疑实现梦想(5)

全球首款无电池包CTC技术

一直以来,车身结构是纯电汽车“不能说的秘密”。因为电池包平铺在底盘上,与底盘是承载关系,增加了底盘的负重,也让车体更宽更胖,通过性更差。如何解决这一技术难题?CTC技术是答案之一。简单来说,零跑无电池包CTC技术就是将电池的电芯直接集成在汽车下车身中,取消了独立电池包,解决了电动汽车车身结构的痼疾。早在2015年,朱江明就从手机电池从分体式进化为一体式获得灵感,创业之初就布局研发。2022年,6年研发终成正果,零跑全球首发了无电池包CTC技术。

实际上,突破CTC技术,研发本身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还考验车企在电池行业里的话语权。一般来说,电池包被认为是电池生产企业的“势力范围”。但朱江明认为,与电池企业相比,整车企业在设计上拥有更强的CAD和CAE(工业仿真)技术。

在一体式的制造上,也有最先进、吨位最大的冲压设备,和精度更好的焊装设备。只有整车厂商主导CTC技术才能做出重量更轻,刚性更好的汽车。最终,朱江明成功说服合作的电池厂商,让零跑主导了CTC技术研发与制造,完成了这次关键技术突破。

实现梦想这事想想就行别瞎琢磨 这个外行凭什么能迎着质疑实现梦想(6)

朱江明喜欢举例子,而他的例子往往也都理性而准确。在新的宣传片《破风》中,他用自行车运动的破风手来比喻零跑在行业里领头。他用“失去了一些初速度,但得到了更大的加速度”来比喻零跑创业之路一开始的艰辛与现在的顺畅。如今,零跑连续两月位列新势力交付量第二。朱江明的坚持,对技术的信念,“全域自研”的优势,最终在市场和消费者这里得到了肯定。

这一肯定离不开零跑C01的支撑。

在零跑C11发布会整整一年后,2022年9月28日,零跑又发布了旗舰轿车产品C01,依然是全系满配,并且还搭载了CTC电池技术,再次被评为“良心”。

除此之外,这又是一款价格惊艳的豪华车型。起售价20万区间内,麂皮绒顶棚、Nappa真皮方向盘、星空全景天幕……80项智能豪华配置,28个高精感知硬件,23项智能驾驶功能,别人选配他全系标配。

这一次,朱江明的自研和供应链功夫愈发纯熟。零跑提出了“豪车平权”的说法,或许这是普通人入手豪车最容易的一次。

“我手抖怎么办?”

然而,IT大佬也有不为人知的一面。谁能想到,在常人看来已经是成功企业家的朱江明,第一次在零跑发布会上台前竟然会手抖。

朱江明是一个成功的技术人、研发人、IT人,但他也有IT人的局限。比如,在创办零跑之前,除了大华的招股书上,我们几乎找不到他个人的公开表态和宣传。以上市公司联合创始人的身份地位来说,他异乎寻常的低调。朱江明曾对媒体坦言,第一次发布“凌芯”时,他甚至发现自己的手在抖,还询问身边人“我手抖怎么办”。

但创立零跑之后,改变正在发生,他开始主动挑战自己的性格。从企业家的角度面对世界。用他自己的话来说,现在“半年见的媒体比一辈子都多”。他站台品牌发布会,在试驾会上亲自陪用户试车,在直播中带领网友“云看车”。朱江明对虎嗅坦言,他仍然最爱研发,但现在也开始喜欢研究品牌成长和管理。

从上台手会抖,到积极迎接挑战,承担更多责任,带领公司全面提升。即便从外人的角度看,他的确不如某些BOSS那么能层出不穷地制造话题,但也属于“把做市场营销的钱拿来造车了”的那一类。总的来看,无论是零跑还是朱江明本身,他的底色仍是技术,是全域自研,是自研自造,更是垂直整合。

尾声

很多人问过朱江明,但他从未对外解释过自己造车有什么“初心”和使命,也不解释为什么在财富自由之后还要迈上新的舞台。

实现梦想这事想想就行别瞎琢磨 这个外行凭什么能迎着质疑实现梦想(7)

他曾说过,在大华时有一个千亿市值的梦,可安防行业整体市值只有千亿,汽车业有大得多的体量。无疑,汽车是一个更大的舞台,大到足以改变国人的生活,改变中国制造的全球话语权。如果说工程师是一种创造产品改变世界的职业,那么没有比汽车行业这个舞台更适合“超级工程师”朱江明。

外界看到的是多面的朱江明。而我们最终看到的是一个挑战者朱江明。这是一个外行迎着质疑实现梦想的故事。

可这梦想的动力是什么呢?有人问过王石,在功成名就后是否想过去过充分实现自我的人生?王石没有正面回答,只是说自己在经历了哈佛炼狱般的留学之后才有了“活出两次人生”的感觉。

或许有的人终其一生都要在挑战中证明自己,或许零跑就是朱江明的“两次人生”。

如今,承载着朱江明技术理想的零跑C01上市发布,朱江明本人也敲响了零跑汽车在港交所上市的钟声,零跑的势能被再次推高。行业仍面临诸多的变数,他和他的零跑也将迎来新的挑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