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海棠,春将晚,恨不得明皇掌中看。霓裳便是中原乱。不因这玉环,引起那禄山,怎知蜀道难。

写这三句话的大家都认识,便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秋思第一人马致远。燕山鼙鼓动,唐皇辞庙走。明明是叫乱兵贼党逐出家门,偏偏为尊者讳,要加一个“幸蜀”的名号。仿佛皇帝心情好,特意临幸碧水青山的巴蜀之地,以示宠爱。只是北望长安道,一回望,一回老。终究是有一分不甘心。

足利义昭被织田信长逐出京畿,落魄西走,也是不甘心。义昭身后仰仗的幕后金主,便是鹰翔西国,高如荣耀的毛利一族。

早在将军遭到驱逐的天正元年(1573年)十一月,毛利家外交僧安国寺惠琼便和代表织田家的羽柴秀吉以及义昭本人一道在和泉国堺市举行谈判。毛利的诉求是将军还京,再肇幕府,信长对此表示认可。但是足利义昭心怀忐忑,提出要织田信长交付人质,谈判于是崩盘。

堺市谈罢,安国寺惠琼写信回报预言说不出三五年必有取代信长之人,或为秀吉是也。安国寺此举可谓慧眼如炬,窥天下走势如窥管豹。然而他终究还是在关原战后人头落地,所以说识破天机这种事情可一不可再。

当时毛利还没有下定决心押宝在将军身上,只愿意提供实际帮助以外的一切支持。足利义昭唯有隐遁于纪伊国,满世界写信寻求列国诸侯上洛勤王,排在头里的自然是上杉、武田、北条这些东国的老牌大名。

天正三年(1575年)五月,武田大败于长篠。八月,越前一向一揆溃灭。十月,石山本愿寺与信长达成和约。足利义昭眼见苦心经营的包围网千疮百孔,维持不下去,只好逃奔备后国鞆之浦,托庇于毛利。原本含糊两端的西国雄鹰由此和织田信长也就扯破脸,彻底成了冤家对头。

天正四年(1576年)四月,织田信长重燃战火,包围石山本愿寺。七月,第一次木津川口海战爆发,毛利麾下的西国水军大逞其能,很是威风了一把。

天正五年(1577年)二月,纪伊的杂贺众聚兵反乱。八月,北陆的上杉谦信挥师南下,攻破能登七尾城。畿内大和的松永久秀据守信贵山城,也掀起反旗,与相呼应。一时间四海如鼎沸,信长方才草创的安土政权岌岌有如危卵。

说起这位“天下至恶”松永久秀惯会见风使舵,先后改换三好、足利、织田三家阵营,实打实的一人三反。最后这一次谋反作乱,大概连松永自己也厌倦了。信长劝松永献上茶具“平蜘蛛釜”,便可饶他性命。松永久秀慨然叹息:吾七十,去日无多,惟愿与之偕亡。

松永久秀折腾了一辈子,临了恍然大悟。这世界不过是个草台班子,时无英雄,遂叫竖子成名。其实吧,连竖子都没有,左右看全是成群结队的混子。想明白以后松永亲手打碎织田信长心心念念的平蜘蛛釜,在城中举火自焚,倒不失为壮烈二字。

长生不死 1400章(彼岸花开下卷15)(1)

歌川贞秀所作《官军大胜利》

(歌川贞秀所作《官军大胜利》

本作浮世绘描绘的背景是天正五年(1577年)的信贵山城战役。此战织田信长围困松永久秀所在的信贵山城,最终取得了胜利。松永久秀之前臣服于信长,却兴兵谋叛,结果以失败告终。松永久秀站在信贵山城(现今奈良县的生驹郡),眼望城下密密麻麻的织田军,心知绝无幸免可能,于是打碎织田信长心心念念的名茶器“平蜘蛛釜”,在城中举火自杀。

本作右侧描绘了松永久秀之子松永小次郎手执松永久秀的首级,将刀插入自己的喉咙纵身跳入火焰的壮烈之举。画面采用鸟瞰的图式,充分表现了临场的感觉。

作者歌川贞秀活跃于江户后期到明治时代,师从歌川国贞,十四岁弱冠之年便开始绘制插画,擅长细致的鸟瞰一览图以及合战绘。歌川贞秀作为横滨绘第一人而闻名天下。)

另一方面上杉谦信的大军席卷能登,意欲进兵加贺,与柴田胜家的北陆军团对峙手取川。柴田不能抵挡,打算收缩阵线寻求自保。结果谦信眼见冬雪弥漫,阻塞道路,引兵返回越后。第二年开春整兵再战之际,上杉谦信猝死于春日山城,享年四十九岁。而后继承人上杉景胜和上杉景虎之间爆发“御馆之乱”,内讧既起,无暇他顾。柴田胜家趁机收复能登,保全北陆。

谦信死后,织田信长这才腾出手来专心应对西国毛利的直面侵攻。

元龟元年(1570年),西国毛利与九州大友达成和议,睥睨向东。毛利辉元全力支持足利义昭肇创的鞆幕府,就任副将军,成为佐幕势力的擎天白玉柱。毛利氏借助幕府的名义给上杉、武田等远国诸侯传递书信,地位从一介地方大名迅速晋升成举国公认的实力集团。

织田信长的应对措施是任命明智光秀于天正三年(1575年)组建丹波军团,大军西向。第二年更是赐姓惟任,叙封日向守,此后明智光秀便改称惟任日向守。明智的军团在丹波遭遇波多野家的顽强抵抗,直到天正七年(1579年)方才次第平定。

明智光秀困顿丹波,织田信长为了加快西国攻略的进程,于天正五年(1577年)任命羽柴秀吉组建中国军团,统兵杀入播磨。彼时播磨国群雄无主,相互攻伐,羽柴军团大举压境,三木城别所长治、姬路城小寺官兵卫(即后来的黑田孝高)为首的当地豪族纷纷投靠,加盟羽柴秀吉的中国征讨军。

围困西播磨上月城时,备前国的宇喜多直家帅兵来救援,遭到击退,羽柴秀吉于是轻取连通播磨、备前、美作三国的要害重地上月城。破城之后,羽柴秀吉派遣山中鹿之介囤兵驻守。鹿之介原是出云尼子的遗臣,念念不忘想要复兴被毛利元就灭亡的故国主君。

次年时分,宇喜多直家卷土重来,山中鹿之介和尼子胜久逃奔姬路。羽柴秀吉二夺上月城,感觉此地鞭长莫及,不好防守,莫若废弃城池,退缩阵线。山中鹿之介纠结于尼子复兴,苦劝秀吉保留上月,于是依旧留尼子势把守西播磨的门户。

自古以来,老板提振员工士气的手段无外乎画大饼。织田信长初见山中鹿之介便激赏其忠贞不二,夸赞他天赋异禀。信长看中的是尼子在西国的名声高望,想要为己所用。山中鹿之介却当了真,以为自己有天赋,能够再兴主家,荣耀百代。浑不知哪有什么天赋,不过是仰仗了织田的威风,手中空空的只有一张饼。其实吧,这世界上十之八九的人物谁不是握着饼在干嚼,毕竟伟大复兴都要初级百年,我是连三年后的子丑寅卯都已经看不清了。

播磨这个地面,最早是赤松氏的领地。嘉吉之乱赤松满祐暴起发难,刺杀将军足利义教,满门良贱死于幕府讨伐。应仁之乱赤松政则参阵东军,立有功名,恢复守护职位。等到战国纷纭,赤松叫臣属浦上氏取代,浦上宗景又完败于备前的宇喜多直家。而站在宇喜多幕后的巨大身影便是势力遍布山阴山阳十国的安艺毛利。

播磨国众多豪族势力不堪毛利、宇喜多的逼迫,箪食壶浆欢迎织田一方的讨伐大军。羽柴秀吉以姬路城为据点,几乎一统播磨、但马,得意春风,如日中天。天正六年(1578年)二月,秀吉召集各地附庸在加谷川城举行评定。会议期间羽柴秀吉态度傲慢,大有“在座诸位都是垃圾”之表现,就中便惹恼了别所家的两位重臣别所贺相、三宅治忠。二人回去以后劝说别所长治与毛利结盟,对抗织田信长,一时之间东播磨一带尽树反旗,山河变色。

别所长治的妻子来自丹波国的波多野氏。此时波多野秀治不满于明智光秀的丹波攻略,于天正四年(1576年)发动叛乱,背刺明智军团。别所长治照猫画虎,或许也有丹波国波多野这位妻舅的影响。对于这些在地豪族来说,让他们掠阵加势,喊喊口号那是没有问题。但要是动摇根基,触碰到利益所在,就只能对不起了。别所家没有金山银山,可是真有一头牛乜。

长生不死 1400章(彼岸花开下卷15)(2)

别所长治像 兵库县立历史博物馆藏

(别所长治像 兵库县立历史博物馆藏正本由菩提寺三木市法界寺所藏,狩野戟寿绘,与夫人像成对。上图是博物馆以法界寺本所复制。)

羽柴秀吉只道别所长治组织的东播磨豪族联盟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率军前去平叛,结果遭遇夜袭大败而归。而后秀吉细细考察敌方地形,尤其是观摩到三木城和众多支城组成的要塞群,领悟强攻绝非上策。而今之计,唯有采取全面包围,实施兵粮断绝的“干杀”战术。传说这一策略的提出者就是秀吉身边的军师竹中半兵卫。

长生不死 1400章(彼岸花开下卷15)(3)

(播磨国三木城诸国古城之图 浅野文库所藏)

另一方面,与别所长治结盟的毛利、宇喜多两家出兵上月城,计划围魏救赵。羽柴秀吉权衡之下,放弃上月,继续围困三木。坐守上月城的山中鹿之介和尼子胜久苦候援兵而不至,全没有料到已经成了一枚弃子。所以说类似加薪升职这样的甜言蜜语听听就算,千万不要当真,建议还是先计算一下自己的剩余价值是否值当继续投资。若是失掉了投资价值还执迷不悟,那就只能像山中鹿之介一样做一名武家典范了。

播磨、丹波两处告急,都在请兵求援。织田信长搜刮京畿各处钱粮士卒,逐一送上前线。情势紧迫之际,摄津国传来晴天霹雳,守护荒木村重忽然宣告反乱,扬旗谋叛。

与波多野秀治和别所长治这样的新附臣从大有不同,荒木村重可是织田信长鲸吞畿内以后收服的手足心腹,挚爱亲朋,非是寻常臣子可比。足利义昭当年曾分封和田惟政、池田胜正和伊丹亲兴三人为摄津守护,皆是将军身边亲卫重臣。荒木村重原是池田胜正家臣,迎娶主君女儿,渐次李代桃僵,而后策应三好三人众,在白井河原战役中击杀和田惟政。

天正元年(1573年),荒木村重通过细川藤孝居中牵线,从三好这边跳反到织田的阵营,主动进京谒见信长。传说两人见面时,织田信长突然拔出胁差,挑起一块馒头伸到荒木村重面前,示意对方吃掉。荒木满心惶恐,匍匐在地,张嘴从刀尖上咬下馒头细细咀嚼吞咽。织田信长见他乖巧,大为满意,当即把胁差赏赐荒木村重,将其引为至交。

长生不死 1400章(彼岸花开下卷15)(4)

(《太平记英雄传 廿七 荒仪摄津守村重》歌川国芳作于约嘉永元年-2年(1848-1849年))

有了织田信长的全力支持,荒木村重攻灭伊丹亲兴,把后者的居城伊丹城扩建成著名的有冈城。荒木村重由是全取摄津,就任守护,成为信长手下屈指可数的国持大名,权柄滔天,炙手可热。

荒木村重谋反的缘由说起来颇为可笑。之前石山本愿寺围城期间,荒木手下大将中川清秀贪图钱财,暗中用小船运送军粮贩卖给了城中的敌方。事情败露,织田信长召唤荒木村重到安土来说明情由。荒木受家臣挑唆,自觉凶多吉少,不如扯旗造反。荒木村重之子村次迎娶了明智光秀的次女于京,而今楚汉有别,荒木指示儿子写了一纸休书,将于京送回明智光秀的居城坂本城。

消息传开,安土的织田信长、坂本的明智光秀乃至姬路的羽柴秀吉,无不是瞠目结舌,不敢置信。尤其织田信长,一向将荒木村重当作心腹,极为看重。这次私贩军粮的事件,原不疑有他,只打算把荒木叫过来训斥一顿也就罢了,怎么也想不到居然就演变成如此局面。信长派遣使者前去有冈城喝令荒木悬崖勒马,低头认错,继续给织田家效忠。细川藤孝也写信苦劝荒木莫要行差步错,一时想不开走上绝路。种种金玉良言全被荒木村重当作了耳旁风。

播磨国的黑田孝高与荒木村重素来颇有交情,闻听此事跟羽柴秀吉自告奋勇,愿意前往有冈城做最后的努力。荒木村重知晓黑田孝高智计百出,担心会对己不利,索性将黑田孝高扣押在城中,以示决绝。

长生不死 1400章(彼岸花开下卷15)(5)

(黑田孝高)

荒木的谋叛大大出乎织田阵营的预料,祸起腹心,搞得信长很是狼狈。究其根本,世人都说是因为织田信长刻薄寡恩的性格,做得好是理所应当,做不好完不成KPI的,便活该扫地出门。久而久之,下属难免心寒,稍有错处掩饰不住就容易破罐子破摔。另一方面,自从越前检地以来革命家信长便有意逐步破除旧有的封建庄园经济,创立近世幕藩秩序。惊潮浩荡,列国武士体验春江水暖,甘苦自知。类似贩卖军粮这样的事,搁以前司空见惯,大家都这么做。到如今就显得格外不合时宜起来,毕竟全面依法治国是关乎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关系执政兴国,关系民众安康,关系长治久安。

话说织田信长巡幸堺市,会合众曾向信长低声呢喃:吾王身为三之子,命中注定将有三次背叛,一次为爱,一次为财,一次为血。金崎撤军时浅井长政的背刺是因为与朝仓氏牢不可破的同盟之爱,这一次荒木村重的谋反就是为了私贩军粮这区区小财。至于第三次的血杀,就要静候时日拭目以待了。(这里是冰火梗......)

对于织田方的疯狂反扑,荒木村重自以为做好了万全的准备。他自己拥兵三千镇守有冈城,儿子荒木村次率领一千五百人守御尼崎城,荒木重清两千人守御花隈城,高山右近驻守高槻城,中川清秀驻守茨木城,其他各处支城皆有守卫。荒木想的是坚守数月便能等来毛利军的增援,届时作为西军带路党,功名富贵还不是信手拈来。

长生不死 1400章(彼岸花开下卷15)(6)

(伊丹荒木军记 伊丹市立博物馆藏)

如意算盘打得山响,却是难从人愿。西国毛利叫羽柴秀吉牢牢钉住,几乎寸步不得东进。反倒是织田信长亲率五万大军杀入摄津,先一步就劝降了高槻城。高山右近是虔诚的基督徒,信长派神父阿尔甘诺用上帝的福报加以劝说,高山右近欣然开城。他自然不是害怕城外连营鼓鼙,只是在响应天国的号召罢了。

没过几天,茨木城主中川清秀接受策反,阵前倒戈。织田信长赏赐中川清秀、高山右近黄金各三十枚,有此二人带动,各地豪族统领纷纷易帜,摄津过半的领地落入织田手中。

十二月时,织田信长的本阵就设置到了有冈城下,完成包围网。明智光秀提议荒木村重即刻投降,或可保全性命。荒木自恃毛利的援兵指日可待,同时也不相信织田会放过自己,断然拒绝了明智的好意。然而毛利氏纠葛于九州大友宗麟的威胁,并不能派出救援,只能给予口头上的道义支持。

天正七年(1579年)八月,有冈城经历长期围困,屹立不倒,只是城中食械两缺,兵员匮乏,已然到了最后关头。荒木村重再三向毛利求告,毫无反应,至此终于绝念。他舍弃全城亲族,带着四五随从连夜潜出有冈,逃奔尼崎城。有冈孤立无主,不久破城,荒木一族老小尽数落入织田的掌握。

长生不死 1400章(彼岸花开下卷15)(7)

(文禄伊丹之图 伊丹市立博物馆藏)

由于荒木村重不愿降服,织田信长决定在尼崎城外残酷处置俘虏。先是122名同族女眷绑缚在十字柱上磔刑刺死,再是388名家臣妻子以及124名童子被关在四间平房纵火焚烧。烟焰升腾,濒死者哀嚎之声宛如地狱悲歌,久久不绝。其余36名俘获的家臣在五条河原遭到斩首处决。

荒木村重固守尼崎城直到天正八年(1580年),脱出以后托庇于毛利门下。本能寺事变过后,荒木方才返回京畿,以茶人的身份混迹世间。他感念既往过错,取名“道粪”以自讽,拥有茶具“荒木高丽”。

有冈破城,羁押一年有余的黑田孝高逃出生天,自此左腿关节变形,不利行走。黑田被困期间,织田信长以为他跟着荒木一道造反,下令诛杀其子松寿丸(即后来的黑田长政),幸得竹中半兵卫救助。黑条孝高为报恩情,对竹中的后人多有照顾。

播磨与摄津两地的反乱,恰似两处茫茫,长安不见,这或许是织田信长大志路上最后一次的逡巡踟蹰。

(第十五章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