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俗称过大年,是中国人一年中最为盛大的节庆活动。进入农历腊月,年味日渐浓厚。家家户户都要赶集上店,置办过年所需的物品和食物即“办年货”。

有些地方的习俗是吃年糕 河北农家过大年一定要蒸年糕(1)

过了腊月十五以后,人们更加忙碌。碾米、磨面、蒸年糕、磨豆腐、杀猪宰羊、煮肉、炸丸子.....

有些地方的习俗是吃年糕 河北农家过大年一定要蒸年糕(2)

粘糕,是北方人过大年食用的食物,又叫年糕,与年年高谐音,寓意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它以黄米面 (黍米面)加水与红枣,分层蒸熟,趁热压成方块,稍凉后切片,食时蒸热或油炸即可。河北农村每到春节时蒸制,因其做工复杂,费工时,一般人家平常日不会蒸制,不过年很难吃到这种美食。年糕吃来甜甜糯糯,米香与枣香交融,香甜可口,回味悠长。

有些地方的习俗是吃年糕 河北农家过大年一定要蒸年糕(3)

不同民俗的传统节日,寄托着民众无尽的挂念。年糕,就像正月十五的元宵、五月端午节的粽子以及八月十五的月饼,属于家乡的节俗食物,载着乡愁,盛满对家乡的记忆。

有些地方的习俗是吃年糕 河北农家过大年一定要蒸年糕(4)

五十岁以上的河北赵县人,对蒸年糕有着清晰的记忆,入腊月后,从集市上买回蒸年糕用的黍子,先把黍子用石碾碾成米背到家里。蒸年糕时用凉水淘净,控出水分,趁湿再扛到石磨上磨成面粉。

有些地方的习俗是吃年糕 河北农家过大年一定要蒸年糕(5)

蒸年糕还必须有另外一种食材,大红枣。就像蔚县人吃黄糕时包枣泥馅料一样,黍米面与红枣是绝配。红枣要挑拣一遍,剔除不好的洗净放到锅里煮一下,捞到盆里。

有些地方的习俗是吃年糕 河北农家过大年一定要蒸年糕(6)

黍米面和红枣都准备好后,锅里添水烧开。黍米面早已放到大盆里,面中心挖个坑,浇开水泼面,用小擀杖搅拌,盆里的面有湿有干,形成面絮,以手能攥成团为好。

有些地方的习俗是吃年糕 河北农家过大年一定要蒸年糕(7)

这时,再把笼屉放进锅里开始蒸糕,先铺一层红枣再铺一层面,用大火蒸熟。接着再铺一层枣和一层面,一定要三层枣三层面。十几分钟后,掀开锅用筷子搅拌搅拌继续烧火,待闻到年糕的特殊香味儿了,年糕也就熟了。

有些地方的习俗是吃年糕 河北农家过大年一定要蒸年糕(8)

出锅之前,要把案板刷干净,准备两块湿巾,一块铺到案板上,用铁铲和筷子把年糕铲到湿巾上,这样年糕就不会黏在案板上了。另一块湿巾铺到年糕上面,用手蘸水前后、左右、上下拍实,这样,年糕就实实在在地把枣和面粘在一起了,而且还不烫手。晾硬后,用刀切成薄片儿,放到冰柜里,吃得时候取出来几块,或蒸或炸都美味,喜欢吃甜的人,蘸着白砂糖吃更过瘾。

有些地方的习俗是吃年糕 河北农家过大年一定要蒸年糕(9)

现在,黍米种植面积少了,市场上不好买到。一些人家过大年蒸年糕改用糯米面粉。糯米面粉不需要用开水烫,温水和面即可。煮熟的大枣与糯米面一起和面,像蒸窝头、蒸饼子一样蒸就行,出锅后的做法与上述做法同,吃起来味道也不差。

有些地方的习俗是吃年糕 河北农家过大年一定要蒸年糕(10)

集市上也有卖糯米黏糕的,但不同于我们过春节蒸制年糕这么繁琐,那种黏糕用的是糯米粒儿,不需要磨成面粉,类似包粽子。集市上的黏糕也是分三层,为了好吃好看,中间一层多用蜜枣。糯米黏糕适合凉着吃,所以也叫糯米凉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