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新宿,但凡对日本稍有了解的应该都不陌生,那是位于东京西面的“副都心”,是日本超高层建筑最集中的地方。尤其是“新宿歌舞伎町一番街”,更是以日本“最大红灯区”名声远扬。新宿之所以因“风俗店”的集中而出名,与日本最早的“风俗店”是“奴婢宿”相关。只是将两者联结起来的“纽带”,织了整整100年。今天,我就跟大家聊聊,这条纽带是怎么“织成”的。

1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日本“风俗店”的起源,就是和“饮食”及“男女”有关。今天被文明人称为“性服务工作者”的职业女性,古代日本叫“游女”,最初见于10世纪30年代问世的《倭名抄》。按照明田铁男在《日本花街史》中的定义,“所谓游女,就是被召至各种宴会表演歌舞的女性,她们四处游走,居无定所。”现在日本称为“风俗店”的风月场所,古代日本叫“游廓”。廓者,四面围有壕沟和高墙,宛如城廓是也。游女和游廓至晚在奈良时代已经“出生”,并从此开始“百年征程”。

718年,平城京(奈良)建造元兴寺时,当局在寺院附件建了一个叫“奴婢宿”的工匠宿舍,安排年轻女性为工匠提供“特殊服务”。“游廓”由此滥觞。

日本风情街现状南京(从奴婢宿到)(1)

新吉原大门

9世纪即平安时代,游女开始定居于京都、大阪一带交通要道,但仍属“行商”而非“坐贾”。游女乘坐小船在河上游弋,看见大船便主动靠近招徕生意。据《本朝文粹》记载,“她们乘着船,在河中招揽来往过客。年轻的浓妆艳抹,唱歌撩拨。年长的撑伞、划船。”一些达官显贵在赴地方上任或外出冶游时,往往召唤游女寻欢作乐。平安时代还出现了叫“傀儡女”的游女。据大江匡房在《傀儡子》一书记载,“她们涂脂抹粉,以求妖媚。唱歌淫乐,不嫌一宵之佳会。”“傀儡女”和“游女”最大的区别是,游女服务于“上流社会”,傀儡女则服务于“低等人口”。此外,还有从事个体经营的“一匹狼”、随军慰安妇的先驱——军妓。

平安末期,还有些被称为“白拍子”的女性入列。所谓“白拍子”原是一种女扮男装的舞蹈,因没有音乐伴奏,故称“白拍子”。后来,因以卖艺为名、卖身为实的“白拍子”日益增多,所以成了“游女”的代名词。

镰仓时代(1192年—1333年),出现的新生事物是“长者”。“长者”原意为“拥有很多土地的有钱人”。古代日本,高档酒楼稀缺,达官显贵出行一般都住在“长者”家里。为攀附权贵,“长者”便让年轻貌美的少女提供“服务”,有的甚至让自己的女儿“伺候”。一来二去,“长者”便成了此类“女服务员”代名词。

镰仓时代最明显的一个变化是官府开始对游女进行管理。当时,武家政权创建者源赖朝,任命其本家源义成担任“游君别当”。不过,“游君别当”只负责断案,不负责收税,可见公娼制在当时尚未建立。

日本风情街现状南京(从奴婢宿到)(2)

吉原游廓,1910年

公娼制建立于室町时代(1333——1573年)。室町时代是流传至今的日本传统文化的形成时期,也是日本日益“繁荣娼盛”时期,主要表现为京都的街头和神社寺庙前,开始出现鳞次栉比的“茶屋”、“游女屋”。著名禅僧一休宗纯(1394—1481)的《狂云集》,开篇即描述了京都风俗业之“盛景”:“今街坊上,十间中有四、五间为娼楼”。为了对这些场所加强管理,1528年,室町幕府设立了“倾城局”,负责“倾城町”事务,包括颁发“鉴札”(营业执照)、解决纠纷、征税。“倾城局”的设立,是公娼制形成的标志。按《日本游里史》的说法,“这一年是公娼的纪元元年”。

2

江户时代,对“游廓”依然采取加强管理、疏而不堵的政策。作为江户幕府执政纲领的《德川成宪百条》写道:“设游女屋虽非良策,但若加以严禁,将更显不义。”1617年3月,江户幕府颁布了通称“元和五条”的游女町管理令:

(一)游女町只能设于幕府规定的地区。

(二)游女町只准白天营业,客人滞留不得超过一昼夜;

(三)游女不可穿着奢华;

(四)游女町管理者享受其他町管理者同等待遇;

(五)如发现形迹可疑者必须向官方举报。

日本风情街现状南京(从奴婢宿到)(3)

游女的房间

同年,幕府将江户人形町一块长宽各约220米的四方形湿地用以建设游廓,以便集中管理。这块湿地因芦苇丛生而被称为 “葭jiā原”。因为“葭”和“吉”同音,都读“よし”(yao xi),为讨口彩而被改称“吉原”。根据《吉原细见》记载,1728年,吉原有“游女”2552人,至1846年达到7197人。江户时代的男人有两大愿望:一是去伊势神宫参拜,成为“伊势男”,一是去吉原玩耍,成为“快乐郎”。

日本风情街现状南京(从奴婢宿到)(4)

新吉原里的游女

曾经芦苇丛生的“葭原”变成“吉原”后,很快成为莺声浪语此起彼伏的“梦乡”。幕府担心武士流连,国将不国便将吉原迁往江户的浅草,并给于了优惠:面积扩大为原先的1.5倍;江户各“风吕屋”(澡堂)的600名“汤女”全部集中到那里;允许夜间营业。

吉原成为“夜店”后,客源发生了显著变化:原先白天劳作无法光顾吉原的町人(商人、匠人等普通市民),取代武士成为吉原的主要服务对象。日本的“风俗”也因此日趋大众化。以后,人形町的吉原被称为“老吉原”,浅草的吉原被称为“新吉原”。“吉原”通常指“新吉原”。

日本风情街现状南京(从奴婢宿到)(5)

新吉原

江户幕府规定,任何地方均不得擅自经营“游女屋”。但获利丰厚,自有人趋之若鹜。一些被称为“冈场所”的“私娼屋”陆续出现。“冈场所”这一名称大概在1751年到1763年之间出现,至于具体什么意思有几种说法,但大都认为“冈”就是“旁”、“支”,即这种风月场所不是占据主流,而是“旁支”。江户时代,虽然幕府多次颁布取缔私娼的法令,但“冈场所”仍不断发展,并渐有和“吉原”并驾齐驱之势。一些宿场(也就是旅馆、驿站),特别是被并称为“四宿”的东海道上的品川、新宿、千住、板桥四个宿场,更是“欣性向荣”。这是为什么?因为,1659年,幕府颁布了《游女禁止令》,禁止宿场容留游女。但是,根本无法做到“令行禁止”。无奈,幕府相关机构只得“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听之任之。

日本风情街现状南京(从奴婢宿到)(6)

新吉原花魁

3

江户时代,一个宿场通常有20多个“饭盛女”。同时,一些“饭屋”也逐渐发展为“料理茶屋”和“料亭”,有女性提供“服务”。由于江户是都城,赴京者众多,因此出现了不少供进京者歇脚、喝水的“水茶屋”,由年轻的“茶汲女”提供“服务”。日语的“水商売”(色情服务)即典出于此。另外,还有被称为“夜鹰”(夜间街头拉客的私娼)、“踊子”(名为舞女实为私娼)、“船馒头”(船上的私娼)、比丘尼(尼姑扮相的私娼)、“体重”(提笼贩卖糕点的私娼)、“枕艺者”(卖艺又卖身的私娼)等私娼。

在江户四个宿场中,最著名的就是新宿。新宿原先是德川家康赏赐给信州高远城的城主内藤清成的封地。内藤清成最初是德川家康的“小姓”(类似于勤务兵),因为聪明机灵,德川家康很是喜欢,让他给自己的第三个儿子、未来的第二代将军德川秀忠当“傅役”,也就是师傅。据说,德川家康决定用“跑马圈地”的方式,赏赐一块领地给内藤清成。在进入江户城的那天,德川家康将内藤清成叫到跟前,对他说,“你骑上这匹白马绕一圈,圈内的土地全部给你”。于是,内藤清成便骑上白马,北到大久保 , 西到代代木、南到千驮谷 、东到四谷,绕了一大圈,生生把那匹白马给累死了。德川家康没有食言,将内藤清成圈下的土地全部赏赐给了他。内藤将其中一部分用作宿场,因为是“新的宿场”,简称“内藤新宿”,后来简化成“新宿”。这就是“新宿”的由来。当年进出江户城的武士商人等,一般都要在新宿歇一晚,第二天早上通过关卡。面对这种情况,“新宿”的管家便想出了一个生财之道:让女孩子提供“陪宿”服务。“陪宿女”即刻“招蜂引蝶”,引得客人纷至沓来。

那么,为什么是新宿歌舞伎町风俗店最集中呢?因为确实和“歌舞伎”有关。

日本风情街现状南京(从奴婢宿到)(7)

歌舞伎町一番街

江户时代,吉原和歌舞伎町在当时声名实在不佳,被称为“两大邪恶场所”。但是,辱骂和恐吓岂能阻碍“风俗文化”的发展。结果,二者相互影响,相得益彰,推动日本“风俗文化”不断发展,并使这两个地方逐渐成为江户文化的中枢:吉原的“殉情”故事成为歌舞伎的素材,吉原的“游女”成了流行服饰的“引领者”,她们的和服、手帕、扇子、小饰品等,影响了歌舞伎演员,并进而为日本良家妇女仿效。新宿歌舞伎町从此逐渐发展成日本首屈一指的“风俗店一条街”。

日本风情街现状南京(从奴婢宿到)(8)

日本风情街现状南京(从奴婢宿到)(9)

,